•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劉振祥

發表文章 152 篇
  • 舞蹈

    再造傳統的新古典美學 漢唐樂府 《韓熙載夜宴圖》

    如何在嚴謹的動作科範中不失精巧且適切地表達角色的心理狀態,如何在劇院空間中清楚地傳遞細膩的動作表情給觀衆,是導演與編舞者面臨的一大考驗,編舞者做了一些轉化處理,「放大」了科步動作,並加入京劇及民族身段,讓整個場面更為活絡。但在反覆的十八科步程式化的動作編排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風格化的表演形式,似乎不足以承載文本的重量。

    文字|如以墨、劉振祥
    第115期 / 2002年07月號
  • 在逆境中體驗到的輕鬆,讓徐堰鈴反而貼近了《仲夏夜夢》演出的角色。
    藝人館

    感動出於巧合,無需執著 天生演員徐堰鈴

    對於觀衆的讚賞,經過後設分析之後,徐堰鈴得到了自己的結論,並且發展出一套應對模式──她淡然,她會點頭微笑並且接受,也會說「謝謝」。但她這麼告訴自己,這不關她的事。

    文字|黃淑綾、劉振祥
    第108期 / 2001年12月號
  • 辜振甫去掉「台灣」二字,期許新舞臺成為一座跨文化的演出場所。
    特別企畫 Feature

    紅頂商人的戲台春秋 辜家新舞臺的三代情緣

    二十世紀初,縱衡商場與商界的辜顯榮憑著對戲曲的熱愛,在淡水築起了台灣第一座新式劇場──台灣新舞臺,它是當年台灣最紅的表演場;二十世紀末,辜振甫在台北信義區建造了延續台灣文化的新舞臺,而且以更宏觀的文化視野看待它;以民間力量構築表演藝術舞台,在台灣的文化史上,辜家有其不可抹滅的地位。

    文字|徐亞湘、劉振祥
    第108期 / 2001年12月號
  • 九五年製作,由彭雅玲執導的《春天的花蕊》一劇,是「金枝」在創作上一個重要的啓發時刻。
    台前幕後

    那美好的仗已打過了?! 「金枝演社」踉蹌八年路

    在步入千禧年前後即不斷發生重大轉變的台灣,一切都顯得如此風雨飄搖,表演藝術界也在接續的動盪裡,一路步履蹣跚,備嘗艱苦。恰巧這時,也迫使了金枝再去重新思考劇場在這社會中的定位,以及它應該扮演的角色。

    文字|游蕙芬、劉振祥
    第107期 / 2001年11月號
  • 曾永義強調,這齣戲幾乎「每場皆有歌舞場面。」
    焦點

    愉快人間.快意桃源 訪曾永義談國光新編大戲《牛郎織女天狼星》

    放下繁瑣的理論研究,拾起劇作之筆,曾永義藉愛情之口,長嘆理想難行,抒發胸中鬱懷;最終,依然試圖在混濁天地間,尋得一個既可容納生死愛情、也能寄託人間理想的「桃花源」。

    文字|汪詩佩、劉振祥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真實、虛幻;性靈與俗世在《竹夢》中混融。
    台前幕後

    修竹林立、霧氣迷濛 側寫《竹夢》的誕生

    排練場上插滿了高低錯落的綠竹,舞者在其間做出頹勢、奮力撐張等生命態勢;伸出的手足構成極優美的線條,短短一段舞充滿了躍背、迴旋、捲起、拉鋸,只能用「美呆了」來形容!

    文字|鄒之牧、劉振祥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劉振祥的攝影作品將表演與現實環境巧妙地融合為一。(圖為江之翠南管樂府,1995)
    特別企畫 Feature

    來自腦海的深刻影像 為台灣留下歷史影像的劉振祥

    劉振祥的攝影作品,除了隨著雲門舞集的腳步廣為觀衆所認知之外,還有更多伴著台灣社會成長的新聞照片。在他的作品「寫實的自然」與「抽象的表演」意外地融洽,然而其中最為突顯的卻仍是人的質地。

    文字|劉守曜、劉振祥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 《年輕》
    即將上場

    雲門舞集演出林懷民新作《年輕》

    可曾觀察過現在的年輕人,他們的樣子有什麼特色?在林懷民二〇〇〇年新作《年輕》中,將可以感受到雲門舞者的自在、輕鬆、活力、炫目與震撼,他們高躍,急轉,快跑呈現屬於新世紀的活力。《年輕》充滿通俗性與娛樂性,是一種高明度的色彩體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劉振祥
    第90期 / 2000年06月號
  • 「雲門舞集2」因九二一大地震臨時撤換舞碼,改演出《薪傳》。
    台前幕後

    揮灑編舞創意的舞台

    「雲門舞集2」的藝術總監羅曼菲表示,舞團方向以創作爲重心,目的在鼓勵年輕人發揮潛力,爲台灣的舞蹈創作注入新血。舞團願意免費提供舞者、道具、場地,給年輕編舞者一個無憂的創作環境。

    文字|黃玉婷、劉振祥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在國外除了欣賞音樂會外,最大的樂趣便是觀賞建築物,這點兩廳院所能帶來的樂趣絕不遜於國外的任何地方。
    特別企畫 Feature

    聲聲不息迎向新世紀 探視台北兩廳院的音響

    一九八七年由戲劇院、音樂廳、實驗劇場、演奏廳組成的兩廳院落成。音樂廳與戲劇院各具不同、相當完善的表演空間與音響設備,經過十多年的歲月,也經過無數表演節目類型的考驗,在這邁向新世紀之際,仔細回顧一個表演空間的設計,我們彷彿看到她的生命痕跡。

    文字|曹永坤、劉振祥、陳敏明
    第74期 / 1999年02月號
  • 《秋風辭》搬演的是漢武帝晚年錯殺太子的一段人倫悲劇。
    台前幕後

    拼作麻竹盛開花 河洛歌子戲團《秋風辭》

    動人的戲劇未必要依附於史,但《秋風辭》以《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爲本,似乎適足以加重其悲劇的歷史感和寫實性。觀賞這樣的一齣完全悲劇,對一般視看戲爲娛樂的觀衆來說,是個挑戰,對過去慣以冷嘲熱諷的形式揭露官場醜態的河洛來說,也是一大嘗試。

    文字|施如芳、劉振祥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星空Party》看似無特別突出的技巧,卻是內具深層技巧表現的一支舞作。
    舞蹈

    拓延白色芭蕾的浪漫美學 「關於芭蕾……浪漫紀事」觀後

    「新浪漫」是台北芭蕾舞團今年的演出精神與特質,整晚的節目表現雖未臻完美,但在各方面均已成長了許多,尤其舞者的表演是値得肯定的。

    文字|姚明麗、劉振祥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 舞者在其上緩步滑行、舞動,綿延的動力流動,使舞蹈透露著一種近乎水霧的氣息。
    焦點

    鏡花「水月」總是空 雲門流浪到水邊

    雲門舞集秋季推出兩檔演出,《流浪者之歌》和林懷民流浪的系列新作《水月》。這是一套蘊釀很久的寧靜之舞,展現林懷民編舞創作的最新動向和雲門舞者最大的潛能。

    文字|陳品秀、劉振祥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小丘像女性身體中柔和的乳房,如湖波微泛的初孕的小腹,像年輕的陰阜,豐隆沃腴。
    表演賦比興

    坡丘的聯想 觀楊桂娟《山與狗》之舞和舞台

    台上的舞者,未必嫻知白居易的花樹之坡,或蘇東坡的平居之坡,他們只是那樣自然的暗相扣合,扣合於生命的基本需求。他們都皈依了像女體一樣柔和起伏的坡丘。

    文字|張嘵風、劉振祥
    第72期 / 1998年12月號
  • 不論屛風的戲政不政治,作品內容一貫企圖要表達的是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愛與關懷。
    藝問藝答

    藝問藝答 藝搭藝唱

    過去看您的戲的經驗,發覺您常將戲劇與政治結合在一起,請問這是您的特色?還是您認爲政治是一個很好發揮的話題?(台北.陳素卿) 政治,管理眾人的事。政府,辦理國家事務的機關。政客,靠政治活動爲業的人。政黨,以政治爲目的所結合的團體。政策,執行政務的計畫和方針。在我歷次不同的作品裡,經常有些題材碰觸「政治」。表面上看,在舞台上「政治」似乎是一個很好發揮的話題?!平心而論,我對「政治」毫無興趣!曾經有人批評屛風的戲過於商業,也有人說屛風的作品曾經階段性的出現過「政治劇場」語言,當然也有少數人說屛風的作品處於「灰色地帶」。不論屛風的戲政不政治,我的作品內容一貫企圖表達的主題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的愛與關懷,透過作品呈現我生於斯的感受與態度。我永遠堅信一齣戲劇作品,應該包涵以下四個精神── 1.對於人心現象的呈現及反省。 2.對於人性的批判或闡揚。 3.對人性深沈的挖掘。 4.技巧與形式的講究。 生活在台灣,我們一直感受到所處環境的變遷與變化,而我們似乎忽略了其中一個任何國家、地區的小老百姓所要共同面對的現象──政治,是無所不在的。哪個政客說過要讓台灣鐵窗業蕭條?爲什麼我們還看見大多數的樓宇房舍至今不將鐵窗拆除?哪個政黨說所有的選擇都是公平競選,用人唯才?爲什麼我們小老百姓心裡明白台灣最賺錢的人是政客?當你送女性同胞坐上計程車,爲什麼你本能地都會記下車牌號碼?當你揮手示意公車停下,而它卻過站不停的時候,你除了覺得自己是個隱形人之外,有沒有想過這其中有著政治因素?當你戴上安全帽騎著摩托車,經過某條街道,突然因爲一個坑洞摔得你人仰車翻。你除了自認倒楣,歸究今天諸事不宜外,你能不能想像那個坑洞的背後是一堆政客搞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政策,透過政黨協商之後交由這個政府機關執行──其中一定有人發財!之後當然還是你去診所自己花錢療傷。你只學會明天經過時,切記別摔第二次;你避過了那個坑洞,回頭你又笑了,因爲你看見另一個人摔得姿勢比你昨天還壯觀!毫無疑問,這枚不勝舉的鳥例子都是「政治」。 我如果對政治有興趣,不需要躱在劇場裡藉著我的戲劇作品表示我對台灣政治的深度不滿;我應該立刻選擇解散劇團,直接進入政黨,從事政治改革運動。說實話,我對政治一點興趣都沒有。然後,你會發

    文字|李國修、劉振祥
    第60期 / 1997年12月號
  • 《協奏風舞曲》是一支強調音樂性的舞作,動作的節奏變化與音樂一樣快速,舞台佈景色調繽紛而亮麗。《士兵的故事》卻是一支強調故事性的作品。
    焦點

    引領舞蹈繆斯的阿波羅 騷動舞蹈的世紀寶典

    史特拉汶斯基,這位堪稱二十世紀最難捉摸的音樂家,一方面以他劃時代的現代曲風,另一方面又以他一生多變而豐富的音樂風格及樣式,對全世界的編舞家散發無法抗拒的魅力。

    文字|邱馨慧、劉振祥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 由亞洲各國表演美學所融匯的「亞洲的吶喊」;圖左爲菲律賓籍演員著傳統原住民服裝與樂器(Faglong),圖右爲澳洲原住民與其所表演的原住民樂舞。
    台前幕後

    迴盪底層的聲音 民衆劇場的幾聲無奈

    以台灣民衆戲劇發展的稚齡狀況而言,本地的民衆劇場工作者,無不抱持著使命感,期待民衆戲劇能在本地生根茁壯。然而台灣的現代劇場發展,在激越的六、七〇年代是缺席的一員。因此,在國際分工和社會情勢都更爲專業進步的台灣現況中,如何爲民衆戲劇找到著力點,則需要很高的智慧。

    文字|賴淑雅、劉振祥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天方夜譯》在眞假虛實的世界中游移。
    台前幕後

    舞蹈空間的拉威爾

    繼《超時空封神榜》之後,舞蹈空間舞團要做一場純舞蹈動作的「拉威爾傳說」。不禁令人好奇,彭錦耀與馮念慈這兩位編舞家,又將爲觀衆帶來什麼樣的作品。

    文字|陳品秀、劉振祥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雲門舞集七〇年代的代表作《薪傳》。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讓身體落實 舞蹈、小劇場與身體

    台灣的舞蹈創作從七〇年代「主題」的本土化,到九〇年代邁入「形式」的本土化階段,一路走來相當漫長。本文從歷史的角度,探索「東方身體觀」的由來、困境,與未來的美學可能性。

    文字|王墨林、劉振祥
    第52期 / 1997年03月號
  • 梨園舞坊曾多次在文建會安排下,至法國巴文中心巡迴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灣外交,遞張「文化」名片吧! 新世紀來臨前的文化外交準備

    經濟外交再也不是台灣進軍國際的萬靈藥,政府必須擔任「文化出征」先鋒與後盾,將獨特創新的台灣藝術推上國際舞台,把台灣文化的名號打得震天價響。

    文字|王凌莉、劉振祥
    第57期 / 1997年09月號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