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ice
生活

藝@展覽

張才的攝像人生 直覺照映的意象地圖

前輩攝影家張才被譽為台北攝影界的「三劍客」之一,作品向以動感與戲劇性的張力,直陳的情感打動人心。這次北美館的「意象地圖:張才攝影紀念展」,將以兩百餘件黑白攝影完整呈現張才一生的「意象地圖」,現場也展出攝影家所用的萊卡相機、收底片用的茶葉罐、日常生活照及珍貴的原始印樣等,讓人一次看到張才的生命軌跡。

文字|吳垠慧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藝@CD

路遙知「馬」力 日久鑑琴音--馬友友的三場大夢

馬友友四月底才剛帶著絲路合奏團訪台慶祝絲路計畫十周年,這位當年的Lyrita相中的大提琴新秀,如今早是Sony台柱且難擋華髮微禿。隨著他的音樂路越走越深、越廣,樂迷已難三言兩語描繪馬友友樂風。 今年,樂壇忙翻蕭邦、舒曼,不過馬友友卻有張去年就錄好的孟德爾頌,今年才來發行攪局,可當成他回歸古典的成績單。不過另外兩張《歡樂頌》、《馬友友的電影情緣》,恐怕更散發著他那股熱騰騰的「馬」力!

文字|歐頭
第209期 / 2010年05月號
藝@書

《劍橋劇場研究入門》 試圖給劇場新定義

長久以來,劇場研究幾乎被視同戲劇文本的研究,但到了今日,劇場研究來到了一個領域、定義、研究焦點都正待轉變的關鍵時刻。由於劇場本身具有高度複雜特質,不論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文學家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他們想研究的題材。《劍橋劇場研究入門》一書,盡可能攤展劇場研究的所有摺縫,一方面揭示新世紀劇場研究的面向,一方面也似乎也含有重釐劇場的新定義之意。

文字|林乃文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藝@CD

古典音樂是死是活?

欣賞古典音樂數十載,我心底蘊總是盤旋著一個聲音、一個擺盪「古典音樂到底是死是活?」 或許作曲家已死,但演奏家是活;或許演奏家已死,但樂迷是活;或許樂迷已死,但作品仍活。樂譜記載看似是死,但演奏詮釋卻如此活生;唱片錄音是死,音響重播卻又讓它復活。而這幾張Tacet迷孃系統錄音,更讓我心底蘊的擺盪,晃得更High了。

文字|歐頭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又見陳澄波 油彩化身鄉土情

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切切故鄉情:陳澄波紀念展」,可說是近廿年來難得再見陳澄波的完整個展,匯集陳氏家族、台灣與香港十多位收藏家提供的陳澄波畫作,共計兩百六十三件,完整呈現陳澄波畢生藝術風華。陳澄波的繪畫特色,在於他將西洋油畫技巧摸索出屬於台灣土地的色彩,並營造出地處熱帶氣候的氛圍,他筆下描繪的故鄉嘉義是為代表作。

文字|吳垠慧
第227期 / 2011年11月號
藝@書

《樂來樂想》 穿梭樂海串珠玉

焦元溥的大腦儲存資訊的方式應該異於常人,才能把看起來不相關的事物串連起來。不妨試試看,你能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作曲家梅諾第的歌劇《電話》、巴黎聖母院管風琴師維爾奈的《西敏寺之鐘》和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三首作品嗎?這種看似無稽但又言之成理的跳躍,正是焦元溥隨筆的一大特色。

文字|吳家恆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