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cus
話題

講座現場。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發展與連結

從2019年底迄今的疫情,讓原本活絡的表演藝術國際巡演與交流頓時止步,面對全新的國際旅行困境,第六場講座即以「後疫情時代的國際發展與連結」,邀請新媒體藝術家及編舞家蘇文琪、經營東南亞藝術家交流網絡的思劇團總監高翊愷與國家兩廳院藝術副總監施馨媛,拋出對此局面的可能解方與未來想像。

文字|魏君穎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5/05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從現場演出到線上直播

疫情下的《茱莉小姐》 幕後的艱難挑戰

疫情壟罩下的英國劇場,如何在封城令下繼續為觀眾演出?如何在防疫要求下進行排練?如何在無觀眾現場演出與直播攝影要求下,演員與工作人員維持表演的能量與技術的平衡?旅英台灣導演林大貂在徹斯特「故事屋劇院」執導的《茱莉小姐》經歷了從舞台現場到線上直播的排練製作過程,藉由她的分享,讓台灣讀者看到英國劇場人如何克服萬難,讓表演繼續

文字|林大貂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5/03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面對劇場寒冬 尋找展現創意的生存法則

旅德台灣劇場創作者的「疫情限定版」線上作品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劇院關閉,製作腰斬,劇場藝術家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下突破難關、繼續產出作品?兩位旅居德國的創作者樊怡君與羅芳芸在如此困境中分別完成了舞作《MUDRA》與紀錄式劇場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她們突破了那些難關?又得到了那些支援?作了多少妥協的同時又發現了怎樣的視角?

文字|陳成婷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29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當透過影像的觀看變為前提……

台日舞蹈線上交流工作坊側記

往年在美國表演藝術專業人士協會年會同步舉行的「東亞當代舞蹈藝術節」,今年因疫情之故轉為台日線上交流工作坊,由日方邀請兩位舞踏家鯨井謙太郒和奧山ばらば,與原訂要在藝術節中演出的台灣編舞家鄭皓與蘇威嘉,進行為期半年的深度交流。本文為該工作坊最後一場的側記,讀者可看到台日舞蹈工作者如何突破視訊限制、設計身體練習,以達成交流目的,為舞蹈在國際交流上的可能性帶來了一絲嶄新的曙光。

文字|呂孟恂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29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給下個世代的藝術教育與人才培力

第五場講座聚焦表演藝術的未來,主題是「給下個世代的藝術教育與人才培力」,邀請皆著力於藝術人才培育的兩個場館之代表國家兩廳院副總監許美玲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節目經理林采韻,分享各自單位在培力人才上的思考與規劃,也邀請自身參與培育計畫的青年編劇陳弘洋與長期觀察表演藝術生態的導演兼國藝會董事傅裕惠,分享其參與經驗與觀察心得。

文字|邱宥銓林鑠齊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26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

著眼於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高度機構化,以及獎補助機制、平台的成立,及地方場館的策展轉型,系列講座的第四場以「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為題,邀請身兼創作者和團隊營運者的汪兆謙、黃翊與黃思農,與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在委製創作、獎補助爭取及與公部門合作策展等經驗與挑戰、歷程與心得。

文字|陳明緯、林鑠齊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21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二)

「思辨機構」系列講座的第二場仍以「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邀請四位劇場中生代導演黎煥雄、周慧玲、王榮裕與郭文泰與會座談。他們都從小劇場開始自身的創作生涯,一路親身經歷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發展變遷,也與國家場館進行過不少合作;趁此機會,4位導演分享了他們對國家場館發展迄今的觀察,也提出他們對場館與藝術家合作過程的期待。

文字|林鈺芩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19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合唱台灣的新聲 生生不息

第二屆音為愛Sing for Love合唱詞曲創作比賽

在耕耘合唱人聲多年經驗中,鑑於合唱曲目的缺乏,台北室內合唱團在2018年創辦了「音為愛合唱詞曲創作比賽」,今年也舉辦了第二屆,以「台灣人文地景」及「開啟機會之門」為主題,設置混聲合唱、同聲合唱等獎項,並選出13位得獎者、共計14件優勝作品。而且優勝作品在首演發表後,台北室內合唱團不僅舉辦講座介紹推廣,也會委託出版,讓演出團隊有取得樂譜的管道,創作者也得到實質收益鼓勵,完整配套下,也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循環,相互刺激。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15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一)

除了作為表演空間,國家兩廳院也自許成為為產業創造對話的場域,從3月下旬開始的「NTCH Salon劇院沙龍:劇場.議場」,第一個系列以「思辨機構」為題,邀請產業裡的各種角色開啟對話,用各自的立場闡述,檢視、思考藝術機構在文化生態裡的公共任務,在時代快速的演進中,各機構又該如何轉型。 此系列首場的題目為「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邀請蘇品文、洪千涵、許哲彬與鄭伊里4位藝術家,分享自己在與場館或機構合作創作的經驗中,對自己與機構角色的看法與思考。

文字|陳明緯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4/15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差事劇團與再拒劇團的關懷及實踐

回應土地與社會 堅守創作意識與批判精神

該以怎樣的形式回應我們所在的這片土地,連結社會,同時又讓議題演出好看,與創作者的養成脈絡與美學想像高度相關。「差事劇團」與「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逾20年的實踐,雖同樣是長期藉由劇場回應社會現象的劇團,卻有全然不同的創作路徑與嘗試方向。劇場抵達的社會的形式多元,議題、地方、參與都是可選擇的元素,然重要仍是回到創作者自身關心什麼、想說什麼,因著動機,自然會找到述說的方法。

文字|黃馨儀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3/25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好哲凳」系列講座PART 01

我們可以沒有藝術嗎?

在劇場,打開眾聲思辨之所

從「劇場是一個眾聲之所」的古典定義出發,國家兩廳院與哲學作家朱家安合作策劃「好哲凳」藝術思辨講座,針對兩廳院21歲以下的會員「廳院青」和一般高中生,設計一系列議題探討的講座與課程,嘗試在公共空間撐出一個開放式哲學討論的場域。首場邀請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擔任講師,以「我們可以沒有藝術嗎?」為題,於2020年12月27日在實驗劇場揭開序幕。

文字|吳垠慧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1/18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漫畫X舞作

回看《花神祭》四時運轉

2000年首演的舞作《花神祭》,為無垢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麗珍代表作之一,在她被一朵茶花凋零觸動後,揉合東方身體美學的經典創作。2020年,《花神祭》重返舞台,我們特別邀請了漫畫家曾耀慶,在觀賞舞作後,透過他筆下奇特氛圍的片段,帶我們重新進入《花神祭》的世界。

文字|曾耀慶、黃珮珊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十分鐘的舞蹈,雖然有一點短暫

記「樹林跳:跳島舞蹈節」之青少年身體編創工作坊

從新竹跳到樹林的跳島舞蹈節,公開徵選設籍新北市的十至十八歲青少年,舉辦為期四週的身體編創工作坊,開啟對於身體的多元想像,並於十一月廿一日在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正式演出《換我編舞》。參與的六位少女學員在余彥芳與林祐如兩位編舞家帶領下,打開身體感知,重新觀察並體驗看似平凡且日復一日的生活,再以身體語彙表現。

文字|白斐嵐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聖彼得堡愛樂 疫下開展百年樂季

開幕音樂會網路直播 俄國經典映照當下憂傷氛圍

創立於一八八二年的俄國天團聖彼得堡愛樂,在疫情下為該團的第一百個樂季揭幕,九月廿五日的開幕音樂會也因此安排了線上直播,讓全球樂迷觀看,在副藝術總監阿雷席夫的指揮下,呈現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與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一號交響曲。在白色與棗紅色為基調、貴氣典雅的聖彼得堡愛樂協會大廳中,座無虛席,觀眾戴著口罩欣賞,興奮之中,也微露些許傷感

文字|周凡夫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後數位」狀態下 建構逸出螢幕外的敘事

2020「亞當計畫」觀察

「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今年進入第四屆,也因疫情之故將密切的人際交流改為線上論壇,分成「牆壁地板視窗動作」、「我的瀏覽紀錄」與「預演未來工作坊」三個區塊,各地藝術家也在線上展演。因為疫情,國家以其「地理性的實體」的存在方式,再度成為「文化交流」上的障礙,不過,我們或可趁著這次亞當計畫運作模式及內容的改變,把亞當計畫放在過去卅年國際文化政治與科技發展的脈絡中,思考這次展演內容與模式的特殊性。

文字|王柏偉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西交」疫下上山 「北交」李飈登場

疫情下大陸「西」「北」兩樂團的新策略

面對疫情影響、帶來巨變的表演藝術環境,中國境內交響樂團如何因應?位於偏遠西北的西安交響樂團,利用地利之便,在秦嶺山脈六個獨特景區舉辦雲上音樂會,一方面推廣音樂一方面也展現壯麗風景,爭取到贊助支持也收得行銷之利,可謂三贏;位於首都的北京交響樂團則在新任藝術總監李飈帶領下,以線上線下方式,跨界跨境思維,為樂團拓展新的空間,與天津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不僅增強了北交的活動能量,亦為北京樂壇帶來新局面。

文字|周凡夫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讓觀眾飛翔 「雙線劇場」的初步構思

作為線上觀眾,你的位置就在演出區和觀眾中間的那一個圓環中,所以是比任何觀眾更接近演出。你見到演出的每一個細節,亦看到現場觀眾的投入。然後,你開始移動了,攝影機原來設在一個環形軌道上,導演設計了流麗的鏡頭移動,高低左右,追隨台上的演出。你現在明白了,導演為線上觀眾選擇了一鏡到底的體驗,鏡頭的移動也是設計的一部分。你圍繞舞台移動,除了看表演,你也看見現場觀眾,你可以轉一轉頭,看看附近觀眾們的専注和反應,讓你沉浸在劇場的氣氛中。

文字|茹國烈
官網限定報導  2020/09/01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音樂、戲劇、竹編工藝展 向藝術結合觀光邁進

苗北藝文中心藝術總監林佳瑩談2020苗北藝術節策展

今年二月才上任苗北藝文中心藝術總監的林佳瑩,是國內資深的藝術行政人才,在她的策畫下,雖然仍在疫情威脅中,將於十月登場的「2020苗北藝術節」大膽邀來多位大咖藝術家共襄盛舉,內容包含了音樂、戲劇與傳統工藝等。林佳瑩期待藉由苗栗兼具山海景致的多樣性文化,吸引旅客前來,順道參與藝術節的活動,讓藝術結合觀光,帶動人潮,讓苗栗成為魅力動人的藝術觀光重鎮。

文字|賴家鑫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有無「出脫」,青春說了算

2020影響.新劇場「青少年扮戲計畫」《出脫》

今年「十六歲正青春」藝術節的「青少年扮戲計畫」,由影響.新劇場與參與學員共同呈現了作品《出脫》。台語「出脫」的意思是指出息、出頭或成就。對青少年來說,長大後有沒有「出脫」,是對自己的期許,是家人的期待,更多是來自社會上的認同。演出以學員的生命經驗或田野調查資料,利用劇場美學轉化成每段演出的主題,最後孩子們以現實狀態說出「青春宣言」,劇場在此時成為他們心靈的歸屬,來自社會的歧視、壓迫與不被理解,通通被拋諸腦後。

文字|游富凱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重新啟動歷史建構 再度發動創作未來

牯嶺街小劇場修繕完成 進入「打開」新階段

從二○一八年初啟動建物修復工程的「牯嶺街小劇場」,在劇場人殷殷期盼超過兩年半後,終於迎來重新開門的時刻。此次修復工程包含建物還原,為身障者增設電梯、重新規劃動線,也進行劇場設備更新,負責營運的身體氣象館已預定自八月開始接受明年檔期申請,也將在十月下旬陸續推出自製與合辦節目。館長姚立群認為,牯嶺街小劇場是個鼓勵藝術家、社會邊緣/弱勢族群的藝術平台,也將持續開闢更為專業的實驗劇場對話場域、亞洲各國之間表演藝術的創作與交流。

文字|吳岳霖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創夢大叔邁入花甲 繼續散播土地芬芳

「風潮音樂」創辦人楊錦聰 堅毅不懈挑戰自我

理工背景的楊錦聰憑著對音樂的喜愛,抱著成不了音樂家,也要做音樂相關工作的熱誠,投入唱片產業,他創立的「風潮音樂」已走過卅多年,憑著發行貼近生活日常的音樂扎下根基,更透過製作台灣各族群音樂奠定風潮音樂在台灣唱片與學術地位。今年邁入花甲之年的他,特地出版了人生第二張專輯《陸拾.拾陸》,記錄了這廿年經營唱片公司與遊歷各地尋求靈修之地與學習蘇菲旋轉的人生旅程。

文字|賴家鑫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情延燒中 熱力依然十足的夢想舞台

長榮交響音樂營 愛樂人的友誼橋梁

從二○一六年起舉辦的「長榮交響音樂營」,讓非音樂科班的業餘演奏者有了共同學習、交流、一起團練與演出的機會,今年的第五屆雖因肺炎疫情,無法現場甄選,但後來出現「報復性報名」,愛樂者的熱情讓營隊順利舉行,年齡層從十六歲起跨越了三個世代,其中最年長的七十一歲爺爺,甚至是連續五屆全勤!長榮交響音樂營不僅提供舞台給音樂愛好者、為不同工作崗位上的愛樂者建立起友誼的橋梁,甚至意外成了月老,幫有緣人繫上愛的紅線。

文字|李宜萍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升級表演藝術圖書館 為民眾與兩廳院「搭橋」

專訪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

兩廳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於一九九三年成立,典藏包括兩廳院主辦節目海報、節目單、錄影帶、數位光碟、每日演出錄影音等,累積館藏至今十九萬件。廿多年來,歷經幾經調整,圖書館一直是被討論的焦點。二○一八年起,從內部提議轉型,圖書館將重新思考館藏策略及空間運用規劃,並於今年啟動圖書館升級專案。 在兩廳院「藝術共融」的脈絡下,該如何打造一個屬於大家的圖書館?藝術總監劉怡汝決定搭起橋梁,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不因任何預先設下的規範而被屏障。她堅信:「如果兩廳院只服務文化菁英,那就希望台灣兩千三百萬人透過兩廳院,都成為文化菁英。」

文字|黎家齊、李秋玫、謝依庭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疫波未平 祝融再起

訪李永豐談紙風車與劇場現況的「危」與「機」

肺炎疫情,是帶給全人類的浩劫,也迫使我們去正視所處環境,並嘗試做出反應。而紙風車劇團在解封前夕遭遇的這場大火,看似劇團自身的劫難,但小則關乎劇團倉儲、排練場等問題,大則反映台灣劇場甚至是藝文創作環境的生存危機。天災還人禍,實則難分,但直指積習已久卻至今未解(甚至無力解決)的台灣劇場生態、環境與體質。

文字|吳岳霖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