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戲樂與北市國《當金蓮成熟時》 探索「性」與「身體」 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
《水滸傳》、《金瓶梅》建構出的「蕩婦潘金蓮」,有不少當代創作者為她翻案,而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則不迴避「性」這件事,編劇吳政翰希望從「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切入,在「身體」間的互動交流中營構出人物的血肉;同時,透過性與身體,回應文明社會的階級、性別及父權等問題。作曲王希文也將透過自由不受拘束的曲風,讓演員的身體能在音樂中自在律動,創造戲劇的有機性。
《水滸傳》、《金瓶梅》建構出的「蕩婦潘金蓮」,有不少當代創作者為她翻案,而音樂劇《當金蓮成熟時》則不迴避「性」這件事,編劇吳政翰希望從「潘金蓮的性啟蒙旅程」切入,在「身體」間的互動交流中營構出人物的血肉;同時,透過性與身體,回應文明社會的階級、性別及父權等問題。作曲王希文也將透過自由不受拘束的曲風,讓演員的身體能在音樂中自在律動,創造戲劇的有機性。
今年是鄧麗君逝世廿五周年,四分之一個世紀看來長久,但卻不曾被歌迷遺忘,唱起一首首老歌,優雅的詞彙裡,作詞者莊奴的名字總也如影隨形,兩人書信往返,建立起不渝的師生情緣。臺北市立國樂團以「書信音緣」為題舉辦音樂會,在台大教授沈冬的發想下,以詞人與歌手、鄉土、文學幽情、莊奴筆下的世外桃源等六個主題,讓樂迷體會那歌聲飄揚的字裡行間。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