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ld
國際

「玫瑰金口」舞台陳列像極話劇場景,絲絨沙發和玫瑰花佐以美酒,燈光伴舞音響樣樣齊全。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

力拼女版周立波

胡情雲演出「玫瑰金口」脫口秀

「海派清口」的脫口秀教父關懷,在與周立波分道揚鑣之後,找來上海滑稽劇團的當家花旦胡情雲,打造女版周立波,推出「玫瑰金口」演出。「玫瑰金口」在梅蘭芳、坂東玉三郎等名家演出過的蘭心劇院上演,也有與曾在此開講的周立波挑戰的意味。內容說的是「男人那點事」,但性別話題的分際,還有待精準拿捏。

文字|李翠芝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蹈傘」藝術節 老幹新枝舞動好個秋

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初舉行的「舞蹈傘」藝術節(Dance Umbrella),邀集全球傑出的舞蹈團體,在倫敦各大劇場展開一連串演出,堪稱英倫秋際最大藝術盛事。今年在藝術總監Betsy Gregory的大力號召下,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以色列、義大利等二十一個團體共襄盛舉,老幹新枝齊聚一堂,不只重溫經典,也鼓勵立異求變,為老字號藝術節更添光芒。

文字|Mosla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倫敦爵士音樂節 深秋樂動嘉年華

「倫敦爵士音樂節」的嘹亮樂聲已持續十六個年頭,十一月因此成為倫敦爵士樂迷最引領期盼的時節;為期十天的演出期內,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爵士風樂曲演出將近兩百場,從象徵帝國富力的皇家亞伯特廳、實驗風格強烈的巴比肯中心,到街巷中充滿人情招呼的咖啡廳及酒吧,爵士樂聲處處飄揚,吸引超過六萬名的樂迷共襄盛舉。

文字|Mosla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下河迷倉「秋收」起藝 上海劇壇的非主流風景

上海劇壇的前衛劇場藝術基地「下河迷倉」,不但堅持免費為上海本土的原創劇團提供排練和演出場地,更強調上演的均是「非主流戲劇」。在這裡舉辦的「秋收季節.迷倉2010當代藝術年度交流展演」即日起開演到十二月中旬,此次主題是「從身體出發」,包括十三部表演劇碼、五項視覺展覽、八次主題論壇,在每個週末逐項呈現。

文字|李翠芝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未敢遊戲到底的顛覆

談「高行健藝術節」的《山海經傳》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的劇作《山海經傳》首度搬上舞台,在五月三十日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圓形廣場舉行世界首演,這是香港「法國五月」藝術節之「高行健藝術節」中最受人矚目的演出,由「香港戲劇工程」製作、香港資深藝術工作者蔡錫昌執導。高行健的每一個劇作都是一場徹底的劇場實驗,《山海經傳》探索的是中國神話和文明起源與當下的「我」的關係,本刊特邀香港劇評人陳國慧為本刊讀者評介這一場「實驗」的過程。

文字|陳國慧
第188期 / 2008年08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一塊頑石的還魂 滄桑歷盡的釋然

看非常林奕華《賈寶玉》

《賈寶玉》是非常林奕華劇團廿周年及香港歌手何韻詩出道十周年的紀念作,去年十月首演。香港鬼才女編劇黃詠詩安排的情節從「還魂」概念出發,讓紅樓劇終後的賈寶玉,在回到太虛幻境後決定重遊故地,在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前提下,再經歷一次大觀園的種種。而林奕華則在每一場中加入「顛覆」,將原著文本轉移至現代語境。

文字|李晏如
第232期 / 2012年04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即將迎接「不惑」 戮力打造新銳舞台

預覽2011香港藝術節

今年邁入第三十九屆的香港藝術節,在迎向「四十不惑」的路上,除了依然引進多元的國外精采節目,更戮力打造新銳現身的舞台。今年推出的「新銳舞台系列」,是運用香港藝術節的製作經費與專業團隊管理資源,由藝術節親自主辦,將演出《唐人街繁華夢》等四檔節目。此外,舞蹈方面也邀來碧娜.鮑許烏帕塔舞蹈劇場演出經典作《康乃馨》,一起展演的還有鮑許的相關影片展。

文字|莊彗彗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透視液態社會的愛無能

伊佛.凡荷夫以現代觀點詮釋莫里哀《憤世者》

凡荷夫認為,劇中角色的人際網絡,沒有父母、兄弟姊妹,也沒有家族血緣,就如同生活在液態社會的現代人,看似交流密切實則關係疏離,兩人關係的崩解,漸次開展至家庭、城市、社群,再到國家,直至全球化下的世界。因此,凡荷夫把全劇搬到當下時空,阿爾塞斯特與塞莉曼娜之間對愛的辯證貫穿全場,液態社會中愛的不可能,也成了導演詮釋該劇的嶄新觀點。

文字|廖俊逞
第223期 / 2011年07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成吉思汗》 磅礡氣勢展豪情

香港中樂團開季音樂會大器演出

去年才剛登上卡內基音樂廳演出,被《紐約時報》讚譽為「眼看與耳聞同樣精采」的香港中樂團,今年新樂季的開季音樂會,就演出意義非凡展現豪情壯志的大型史詩交響樂《成吉思汗》。原曲演出用上一整個樂團,再加上六十多人的合唱團,並將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馬頭琴、呼麥、長調,以及短曲、嘲爾合唱、四胡等團體運用在曲中,形成近兩百人的龐大陣容。而改編成國樂版本,更突顯了蒙古族音樂的風味。

文字|李秋玫
第214期 / 2010年10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蝴蝶君》名編劇黃哲倫推新劇

《中式英語》叫好不叫座 悵然揮別百老匯

以《蝴蝶君》在百老匯打響名號的華裔劇作家黃哲倫,去年在芝加哥推出新作《中式英語》,試演成績斐然,順勢挺進百好匯,雖然劇情背景是經濟正在崛起的中國,頗具話題性,雖然評論不差,製作群也卯力宣傳放送口碑,但仍不敵百好匯先天態勢,在演完一百廿八場之後,悵然揮別下檔。

文字|謝朝宗
第231期 / 2012年03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生作為排練場 劇場作為第二自然

談2011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東京國際劇場藝術節」,自九月中到十一月初舉行,節目除了十檔主催作品呈現精采的前衛之作外,還有針對年輕新銳藝術家開展的「新銳公募」系列十一檔演出。而我所看到的幾檔演出作品,明顯受到311日本大地震的影響,這種影響反映在創作形式上,是對大自然的恐懼,這些作品主要都是反映了都市或現代文明中的主體認同危機。

文字|耿一偉
第229期 / 2012年0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繽紛印度 樂在傳統中的旺盛活力

兼容並蓄、歷久彌新的古國文化與藝術

對台灣人來說,印度是個「又近又遠」的國家,它是對台灣影響深遠的佛教的源頭,但因境內民族眾多也呈現了非常多元特別的文化景觀。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在藝術上傳統的部分仍是最大主流,對表演的欣賞,則是聽到喜歡的音樂常會載歌載舞、搖頭晃腦,喜歡的段落會隨時鼓掌,但不喜歡時,則毫不留情地直接走人。

文字|李秋玫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老舊廢墟 「藝」興生發

藝文團體讓老酒窖、廢隧道重生

歷史悠久的倫敦,長期以來累積了不少的廢墟空間,往往成為新銳藝術家揮灑創意的所在。像倫敦橋下的表演空間Shunt Lounge,就是融合戲劇、舞蹈與視覺藝術的表演空間,也是年輕藝術家的舞台;另如The Old Vic劇院與新銳表演團體Punchdrunk五月時也利用滑鐵盧火車站後面廢棄的塗鴉空間進行創作計畫Tunnel 228。

文字|劉郁青
第198期 / 2009年06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 搬演好戲滿京華

新戲《蕭邦》 邀請李雲迪入戲演奏

成立於二○○一年,由中國青年藝術劇院與中央實驗話劇院兩個中央級劇團合併而成的「中國國家話劇院」,可說是中國劇壇的第一品牌。除了能吸納最好的劇場精英與明星,更能以超越的視野看待中外的歷史與當代題材,原創或改編了許多經典劇作。難能可貴的是,國話已累積出精準的市場眼光,票房屢屢告捷,並且受邀到全世界的戲劇節與劇院演出。

文字|郭耿甫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舞蹈傳奇人物登場 重複中見創新美學

在柏林看「舞在八月2011」

今年的「舞在八月」依然展現強大的策劃能力,來自十三個國家的廿二齣製作接力演出,在八月十二日至廿八日之間,舞迷可在城裡的許多重要劇場裡看到各種規模的舞作。露辛達.柴爾茲一九七九年的舊作《舞》為今年的舞蹈節開幕,「舞蹈劇場」發展歷程的重要人物蘇珊.琳卡也親自登台,讓許多觀眾終於親眼見到舞壇傳奇。

文字|陳思宏
第226期 / 2011年10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西迪拉比當紅不讓 三部曲驚豔展現

近年來閃耀歐洲舞壇的比利時編舞家西迪拉比,日前在巴黎維特科學藝文公園展演廳,盛大推出連演三週名為「西迪拉比.三部曲」之三部舞作,包括了他的成名作《信仰》,以圖書館為背景的《神話》,還有最新的《巴別塔(世界)》,後者結合了十三個不同國籍的十八位演出者,演出中出現十五種各國不同語言,蓋起一座編舞家心中「融合文化差異、追尋和諧世界」通往天堂的巴別塔。

文字|謝東寧
第212期 / 2010年08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傑宏.貝爾《三次送別》 讓姬爾美可「不跳舞」

今年姬爾美可的新作《三次送別》邀請了「不跳舞」創始者之一傑宏.貝爾來共同編舞,由她本人擔任獨舞,並有現場樂團伴奏,主題是馬勒晚期交響曲《大地之歌》中的最後一樂章〈送別〉。傑宏.貝爾讓舞者腳穿厚重登山鞋、親自控制場上及觀眾席燈光、開口對觀眾講話、傑宏.貝爾上場要樂團樂手邊演奏邊離開、或者邊死在舞台、姬爾美可開口唱起聲樂。

文字|謝東寧
第215期 / 2010年11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蔻絲《絕望天堂》 鋪陳聖保羅的城市孤獨

繼《地球上之地獄》(註)後阿根廷新銳編舞家鞏思袒莎.馬蔻絲(Constanza Macras) 在柏林「HAUEINS劇院」推出另一新作《絕望天堂》Trostloses Paradies,這次編舞家馬蔻絲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e)與聖保羅之商業社會服務(SESC SP)共同舉辦的「熱帶地區展」之邀約,前住巴西首都聖保羅與當地舞者、音樂家共同創作,在聖保羅首演後,十多位表演者在九月飛往柏林演出。

文字|俞秀青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新聞/劇場,戲劇化的一體兩面?

在慕尼黑看「里米尼會議紀錄」劇團《插播新聞》

同樣一則國際新聞,在印度、德國、美國、古巴、中東會有什麼不同的處理方式?近幾年以創意批判聞名的柏林劇團「里米尼會議紀錄」(Rimini Protokoll)(註1)的新作《插播新聞:每日新聞秀》Breaking News: Ein Tagesschauspiel,在巡迴多個歐洲城市之後,七月十六日來到了慕尼黑Muffathalle演出,讓觀眾在兩個小時內看遍各國新聞台,自行評斷電視新聞對事件的呈現方式,體驗新聞的戲劇性。

文字|陳思宏
第189期 / 2008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東西文化 扯不清的結

紐約下一波藝術節

每年十月到十二月上陣的「下一波藝術節」,可謂是當代表演藝術的指標展示場,精英製作薈萃,創意新作並榮,可以從中觀察到最新的表演藝術創作趨勢。這次介紹的三齣作品,不論是台灣出品的優人神鼓《金剛心》,中法人員合作的Les Sept Planches de la Ruse,或是取材印度故事、音樂與肢體的Arjuna's Dilemma,都可看出多元文化混融的意圖。

文字|王如萍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

佩伊爾「自動機械偶歌劇」

在Le 104打造奇幻夢境

由藝術家佩伊爾與音樂創作者佩松合作的「自動機械偶歌劇」《位於天堂與地獄的房東─酷畢東》,就在巴黎開幕不到兩年、融合藝術創作與市民生活美學的「Le 104藝術中心」演出。這個演出充滿了藝術家用廢棄物回收重造的偶與裝置,搭配教堂聖樂、流行歌曲或當代音樂聲響,營造了充滿超現實感的場景,讓觀眾如經歷一場奇幻夢境。

文字|謝東寧
第213期 / 2010年09月號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上海:首屆「壹戲劇大賞」 張信哲榮獲音樂劇新人獎

上海現代戲劇谷 打造中國第一個商業戲劇獎

上海商業戲劇匯集的新文創地標「上海現代戲劇谷」,於四月十六日舉辦了首屆的「壹戲劇大賞」,針對年度內在戲劇谷演出的海內外舞台劇予與評選,透過專業評審、媒體與觀眾的票選,選出十二個獎項。其中台灣歌手張信哲以音樂劇演出獲頒新人獎,備受矚目!

文字|李翠芝
第210期 / 2010年0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