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台湾音乐馆、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近未来.表演艺术图书馆 这间「图书馆」最厉害的是……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音乐馆

开放博物馆的线上策展,解开史料枷锁

民国51年,作曲家史惟亮撰文提问:「我们需不需要有自己的音乐?」点出了台湾音乐全盘西化的环境、忘记了自己土地上音乐的现象,可谓对自我意识的首度觉醒。历经时代演变,2012年更名后的台湾音乐馆,以「台湾音乐守护者」为己任,在既有「资料收集」、「典藏研究」、「资讯服务」等基础上设置「资料馆」。

民国51年,作曲家史惟亮撰文提问:「我们需不需要有自己的音乐?」点出了台湾音乐全盘西化的环境、忘记了自己土地上音乐的现象,可谓对自我意识的首度觉醒。历经时代演变,2012年更名后的台湾音乐馆,以「台湾音乐守护者」为己任,在既有「资料收集」、「典藏研究」、「资讯服务」等基础上设置「资料馆」。

数位技术合作,将资料收集典藏「打开」

让资产被更多人看见、听见,是文物等资讯踏出的第一步。近年来,台湾音乐馆从静态似图书馆的角色,转而以「打开」的概念,借由数位的模式主动向研究者与民众提供资讯。技术上的合作,则以与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打造的开放博物馆,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数位典藏中心两者著称。

在「开放博物馆」中,台湾音乐馆将专家学者们所统计的数字、研究领域等,以浅显易懂的图表分享,比如在「音乐文化地图」中,详细记载了音乐家、音乐作品、典藏物件及所在地点;「社会网络分析」则呈现了音乐家领域、乐器与族群和音乐家行动共三个分布图,以直觉设计,具象化了音乐与世界、台湾地理之间的关系。透过开放博物馆,使用者不必远赴图书馆、借阅书籍、费时研读归纳资讯,取而代之的,是轻松点击萤幕前的连结,透过低门槛的线上体验,探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

其中,台湾音乐馆与师大数典中心合作了「2020台湾音乐珍贵录音线上展」、「民歌采集50年」、「波昂东亚研究院台湾音乐馆藏」及主题性的「2019台湾音乐家许石特展」、「2020萧泰然逝世五周年纪念特展」、「追寻历史.原音重现——民歌采集五十年特展」等,也都是利用主题策展的模式呈现。例如「2020台湾珍贵录音线上展」,以「世界影音遗产日」的缘由切入,整理台湾从早期的民歌采集运动、前人于欧洲成立的相关组织文件、重要文物返乡、经典录音等内容。首页的目录易于查找,历史影音的点击更立即重现。而诸多在馆内的实体展结束后,也平移至线上,透过「360度展厅环景」的技术将台音馆实体展览影像化,更提供观者身历其境探索空间。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