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身怪医》原著《化身博士》的作者英国小说家史蒂文生
焦点专题 Focus 从电影到音乐剧 《变身怪医》分身多重

史蒂文生经典小说 多重人格的代名词

从英国小说家史蒂文生笔下的《化身博士》,到一九三一年让男主角拿到奥斯卡金像奖的黑白默片,到即将在台湾演出的音乐剧《变身怪医》,这个故事就像它自己一样分身多重,人性心理的探索,善恶之间的辩证,都让它成为创作者最爱发挥的题材。

从英国小说家史蒂文生笔下的《化身博士》,到一九三一年让男主角拿到奥斯卡金像奖的黑白默片,到即将在台湾演出的音乐剧《变身怪医》,这个故事就像它自己一样分身多重,人性心理的探索,善恶之间的辩证,都让它成为创作者最爱发挥的题材。

音乐剧《变身怪医》故事改编自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一八八六年的短篇作品《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有著从《科学怪人》一脉相传的科幻小说因子。

现代心理小说的先驱  「双重人格」的代名词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史蒂文生,因为结核病,所以一生都得走避气候不好的苏格兰而四处旅行,从欧洲到美洲,再到太平洋的小岛,这些经验让他创作出《金银岛》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当他读到一则事件:威利.布洛提出身于英国耶第芭兰,以工会会长身分当选市议员,在当地相当受人敬重,但在晚上却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小偷。他以这种双重身分度过十八年的生活。但某次潜入女画家家中行窃,被女主人撞见真面目而被捕,于一七八八年被判绞刑。史蒂文生以此为灵感,写下《化身博士》,主角是家教良好、温柔善良的杰寇博士(Dr. Jekyll),他透过药物变身成粗暴狂野、为所欲为的海德(Mr. Hyde),满足了人类对于平凡的不满与不知足,渴求著兽性的蛮力,解放潜意识的欲望,然而一直要到这本书出版十年之后,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才提出,杰寇博士和海德更变成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

后现代主义先驱哈山(Ihab Hassan)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

《化身博士》小说中深刻描述了善与恶的矛盾和挣扎,在对立的二元之间,又存在著灰色的模糊地带,从一个人渴望释放自我,到最后完全失控、无法自拔,在在都充满悬疑和冲击,情节紧凑刺激、扣人心悬,读来宛如一部紧张悬疑的侦探小说。以同一个人却拥有截然不同性格为小说题材,史帝文生是始祖,也因此开启了以小说探讨双重人格或人格分裂问题的源头,成为现代心理小说的先驱。

二十几个电影版本  各种技法演绎变身

这个故事一百多年来改编成电影已经有二十几个版本,比较知名的有美国环球片场制作的《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一九三一年的黑白默片,由Rouben Mamoulian导演,Fredric March主演,并以此片获得一九三二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这片中海德的造型是以欧洲的北京人:尼安德塔人为原型,打造出原始人的模样,奠立了变身后的形象。

电影史上的第三个长片版本,由维克多.佛莱明(Victor Fleming)于一九四一年所执导。史宾塞.屈赛(Spencer Tracy)饰演杰寇博士与海德,而比较受注目的是由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饰演的酒家女,而片中将重点放在变身的过程,脸部特写以融镜、叠映、渐变的电影语言呈现,同时也强化了故事中的种种二元对立。

然而这个故事的原型也发展成许多版本,我最喜欢的是英国导演肯.罗素一九八○年的《变形博士》Altered States,根据Paddy Chayefsky的小说改拍,可以看到威廉.赫特年轻时的模样,这片的变身是因为威廉.赫特去墨西哥参加巫教祭典,吃了毒菇混合物,基因产生突变,用了许多万花筒般的影像来描写幻觉,加上肉体变化的特效,以及变身后的骨骼X光片,不像以往只是透过化妆,这里用了科学的证明,以跟古老的、精神层面的未知,有著许多精采的辩证。

史蒂芬.佛瑞尔斯(Stephen Frears)找来了约翰.马可维奇与茱莉亚.罗勃兹携手合作的《致命化身》Mary Reilly,也是改编自《化身博士》,不同的是整部影片的叙事是从杰寇博士的女仆的观点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勾勒惊悚情节与复杂的心理分析。

音乐剧先推出CD  李麦克版怪医演出精采

音乐剧《变身怪医》与一般的音乐剧有些不同,一九九○年先推出CD,里头的音乐好听到耳朵出油,主题曲〈This is the moment〉甚至成了「美国小姐」与「冬季奥运」的主题曲,连超级杯到美国职棒世界大赛也爱用,在当时一片韦伯的热潮中异军突起,却迟迟到了一九九七年才搬上纽约百老汇Plymouth Theatre演出。

目前台湾看的到的DVD版本,是二○○○年十二月由「美国百老汇电视网」录制,其中的噱头是由大卫.海斯霍夫(李麦克)主演,以「海滩游侠」、「霹雳游侠」红遍全球的李麦克,转战百老汇音乐剧,成功地诠释这两个角色,而当中最有名的一段内心挣扎戏,他转右半边要饰演杰克,转左半边演出海德,从发型到脸部化妆到手势运用及声音的转换,一来一往的演出内在的挣扎,是听CD时所感受不到的。

音乐剧加强了爱情的部分,周旋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双重人格,不论是未婚妻艾玛,或是酒家女露西,都有深情的演唱与夹杂著复杂的情绪,也是音乐剧的主要卖座元素。

《变身怪医》音乐剧的主导者,是作品遍布流行乐界及音乐剧的美国作曲家法兰克.怀德恩(Frank Wildhorn),早在大学时代就有将史蒂文生「化身博士」搬上舞台的构想。而编剧则找来了创作了包括茱莉.安德鲁斯主演的《雌雄莫辨》、彼德.奥图主演的《万世师表》等四十部以上的音乐剧及电影的编剧李斯利.布里克斯(Leslie Bricusse),他听到音乐后便深深被吸引,而答应担任作词与剧本编写。而这张脍炙人口的CD发行后,捧红了原唱琳达.艾德(Linda Eder),如同韦伯捧红了莎拉.布莱曼,后来琳达.艾德也嫁给了法兰克.怀德恩,仿佛是美国版的「《歌剧魅影》幕后花絮」。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