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林」庾澄庆与马念先。(颜涵正 摄 )
企画特辑 Special 音乐顽童七十二变 系列报导之二

从音乐合作到同台共演 叛逆顽猴与另类唐僧的《西哈游记》

哈林 ╳ 马念先

哈林庾澄庆和音乐伙伴们——编曲陈飞午、作词人李焯雄、旺福小民和马念先等共同编创的音乐剧《西哈游记——魔二代再起》,原创歌曲出自于他们在二○一七年发行的专辑《西哈游记——庾澄庆的音乐奇幻之旅》。曲目以音乐剧剧本为蓝本,故事设定在西游之后,孙悟空返回天庭,难以适应无妖可打的「天堂大歌厅」巨星生活,此时却意外发现,在邻近废弃工厂中有群充满音乐理想、叛逆不羁的魔二代,苦寻著表演舞台,蠢蠢欲动、伺机待发。专辑音乐也诚如哈林的称号「音乐顽童」般千变万化,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唱腔曲风,从轻快的孙悟空主题曲〈猴喜翻〉、四位师徒各自表述心声的〈西完游的面纸〉、悟空与沙小妹隔空对唱的心声告白〈猴lonely〉和〈啥lonely〉,到废弃工厂中魔二代白目精和蜘蛛人的饶舌对决,带头大哥火孩儿热血又挑衅的〈暗黑的逆袭〉,不仅以音乐风格展现角色性格,也带出不同情境间、场景里的人物处境。

今年,终将搬演的音乐剧作品,也将由哈林亲身饰演「孙悟空」、搭配萧敬腾演绎的「火孩儿」,携手登上卫武营国家艺术中心的舞台;于此同时,原先加入专辑制作团队,一起写写歌、玩音乐的马念先和姚小民,也将再次回归哈林的西游远征团,分别担当「唐三藏」与「猪八戒」两位要角。当顽猴哈林和唐僧马念先共聚一堂,两位音乐界的前后辈、舞台上的两师徒、工作中的好伙伴,并也同台聊音乐、谈生涯,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西哈」故事。

哈林庾澄庆和音乐伙伴们——编曲陈飞午、作词人李焯雄、旺福小民和马念先等共同编创的音乐剧《西哈游记——魔二代再起》,原创歌曲出自于他们在二○一七年发行的专辑《西哈游记——庾澄庆的音乐奇幻之旅》。曲目以音乐剧剧本为蓝本,故事设定在西游之后,孙悟空返回天庭,难以适应无妖可打的「天堂大歌厅」巨星生活,此时却意外发现,在邻近废弃工厂中有群充满音乐理想、叛逆不羁的魔二代,苦寻著表演舞台,蠢蠢欲动、伺机待发。专辑音乐也诚如哈林的称号「音乐顽童」般千变万化,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唱腔曲风,从轻快的孙悟空主题曲〈猴喜翻〉、四位师徒各自表述心声的〈西完游的面纸〉、悟空与沙小妹隔空对唱的心声告白〈猴lonely〉和〈啥lonely〉,到废弃工厂中魔二代白目精和蜘蛛人的饶舌对决,带头大哥火孩儿热血又挑衅的〈暗黑的逆袭〉,不仅以音乐风格展现角色性格,也带出不同情境间、场景里的人物处境。

今年,终将搬演的音乐剧作品,也将由哈林亲身饰演「孙悟空」、搭配萧敬腾演绎的「火孩儿」,携手登上卫武营国家艺术中心的舞台;于此同时,原先加入专辑制作团队,一起写写歌、玩音乐的马念先和姚小民,也将再次回归哈林的西游远征团,分别担当「唐三藏」与「猪八戒」两位要角。当顽猴哈林和唐僧马念先共聚一堂,两位音乐界的前后辈、舞台上的两师徒、工作中的好伙伴,并也同台聊音乐、谈生涯,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西哈」故事。

《西哈游记——魔二代再起》

9/59/8  1930

9/79/8  1430

高雄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歌剧院

INFO  购票请洽两厅院售票

Q在前年制作专辑时,便是以「音乐剧」为概念出发,合作撰写歌曲,两位对写作音乐剧有些什么想法或目标吗?当时也曾有设计或想像在舞台演出时,表演者(或是自己)该怎么呈现这些作品吗?

哈林(以下简称「哈」):写歌时会想说要「怎么唱」这首歌,也会想,这些歌曲要跟过往的音乐剧有什么不同,譬如说以前有摇滚音乐剧Tommy(编按:改写自The Who乐团的同名概念专辑)或是《万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会想里面的什么什么歌真的很屌,那我要写出什么样的歌呢?

当然,写的时候也会有一些 reference,像是新创的角色「火孩儿」,一开始设定想要让他有点“zombie”的感觉;又或是唐三藏,本来是要他出来的时候唱acapella (无伴奏人声),那时候的歌是给马念先写的,他现在就要自己负责唱了!后来就从「唐三藏唱福音」的概念,加入有点像以前「理发厅合唱」(barbershop music)的元素,把“Doo-wop”变成「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很好玩了!因为你平常写歌、做专辑,不会没事想到要这样做,做了其实也没什么意思;但要写音乐剧,就可以这样玩。以前出专辑,要写个主打歌、写个抒情歌,其实没什么目标的,大概就是要商业的、流行的,可以「打」的,或是一首「开门歌」就是要轻快一点的;可是写这个(音乐剧),就很有目标——看著目标朝那个方向去、照著目标去写一首歌,对我来说是比较有趣的。

马念先(以下简称「马」):每一首歌的目的都很明确,反而是每一首歌都不会浪费掉。那时候哈林哥也有给我看《仙纳度的狂热》Xanadu 的电影片段。老实说,跟哈林哥工作一直都没什么太大的时间压力,这个专辑的制作过程,因为有音乐剧剧本同时在编写,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有效率的。我没有写过音乐剧歌曲,但我在写歌的时候,也没有想太多关于「剧」的部分,我还是尽量从一首一首歌曲的方向去想,对我来说,创作起来其实没有什么特别不同。

哈:我给他看《仙纳度的狂热》那段表演,一边是三○年代的big band、一边是当时七○年代的前卫电子、华丽摇滚,两团在互相「尬」音乐,这边唱完一段、那边又接力唱一段,最后两个乐团竟然合在一起,用两种风格唱同一首歌。这也对应了我们这出戏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孙悟空和魔二代的「对决」,这两个人的音乐最后是可以融合的;其实不管是音乐,任何不同时代的人、事、物,这些冲突对抗都能够融合——这个电影片段,也可以说是我们这出戏的中心思想。

Q:当前的流行音乐环境,听众已经从过往聆听单一专辑的习惯,转而依串流平台的播送分类,取得各种不同创作者的作品,而较少理解整体专辑的创作概念与完整性,这会影响音乐人在创作时的状态吗?

哈:我们以前做专辑,所谓的「概念」,到后来都变成是一个隐性的素材,做到最后还是一样主打歌、抒情歌这样,那个概念,只是引导我们去做;除非你要做的东西,有一个很完整的故事,否则性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反而像这次的《西哈游记》就很有「故事性」,很明显地,我从第一首歌孙悟空的主题曲开始,然后去写每个人的心理变态——心情变化的状态,到魔二代出现,这些歌曲都有一个脉络可循。你刚刚说大家都在串流上听歌,除非你听整张专辑、买一张CD,不然你没办法接受到完整的讯息。现在再加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场表演」,你进来看音乐剧,你就被迫要顺著这个故事走下去,这也是有戏剧辅助的一个好处。话说回来,你有做过概念专辑吗?

马:讲是讲有啦……但那个概念其实听众也不会知道。

哈:对啊,做到最后我们自己都搞不太清楚概念是什么。

马:可能就是用来说服自己吧!

哈:如果现在状况就像你说的那样,我觉得那也没办法,大家就是习惯一首一首听,其实我现在写歌也是一首一首丢,有关系就有关系、没关系就没关系,听众怎么听,交给大家自己去决定。

马:我觉得像哈林哥这样的想法,以他的辈分来讲,其实很多人是没办法这样想的。

哈:干嘛一定要做专辑?

马:有的人还是会觉得一定发实体专辑呀,或是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其实身处在那个环境就已经知道,以前那样的做法已经改变了,不用一直那样想,不要用过去的路数套住自己。

哈:如果一直套著那个路数,你也不会听到像马念先这样一直一直有东西创作出来,就会少了很多有趣的「玩意儿」。剧本里面有一段孙悟空说:「当年取经每天生活充满刺激,现在却是一片祥和、妖魔不再作乱。」我觉得现在音乐市场真的是「一片祥和」,作品的内容都太相似、太雷同了,要不就是韩式舞曲、要嘛就是芭乐歌,少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有实验性质的,甚至新奇好玩的东西,例如他们当年的「新一点灵B12」那样。我觉得现在真的没那么好玩了,以前就连主流唱片圈,也有很多互别苗头的创意,听到别人可以这样搞,那就想我要怎么做才能比他更厉害。现在真的比较「祥和」。

马:可是好像每个人都很冲!

哈:对!好像都很凶。

马:但其实也……还好?

哈:我以前会想说:「怎么会是这样子?」现在反而觉得,你没办法跟它对抗,因为这是一个大环境嘛,但我们至少要想办法「丢」一些东西出来,不能说「我不满意,就不跟你玩了」,这样想岂不是全盘皆输了?我不满意、我也打不过你,但我还是尽量把我想做的东西做出来,总会有人应和你或加入你;不这样做,你就消失了、就没有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