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语师的疯狂集会》打破偶戏的幻觉效果,透过示范演出让表演者游走在「入戏」与「出戏」之间。(Estelle Hanania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戏剧

戏偶为分身 探索内在的深刻矛盾

吉赛儿.韦安《腹语师的疯狂集会》

出身偶剧科班的法国导演吉赛儿.韦安,与德国哈勒偶戏剧场合作的《腹语师的疯狂集会》中,一群偶戏师与他们的腹语戏偶齐聚一堂,相互交流自己的拿手绝活,而随著剧情发展,热闹欢愉的聚会逐渐转变为深沉阴暗的私密自白,操偶师仿佛被不知名的内在声音所控制,说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剧中变幻莫测的复合声调揭露了表演者笑颜背后的心灵创伤,也唤醒了每个人内心骚动的灵魂。

出身偶剧科班的法国导演吉赛儿.韦安,与德国哈勒偶戏剧场合作的《腹语师的疯狂集会》中,一群偶戏师与他们的腹语戏偶齐聚一堂,相互交流自己的拿手绝活,而随著剧情发展,热闹欢愉的聚会逐渐转变为深沉阴暗的私密自白,操偶师仿佛被不知名的内在声音所控制,说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剧中变幻莫测的复合声调揭露了表演者笑颜背后的心灵创伤,也唤醒了每个人内心骚动的灵魂。

2018国际剧场艺术节

《腹语师的疯狂集会》

10/18~20  19:30   

10/21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INFO  02-33939888

许多人对腹语术抱持著一种刻板的印象:江湖郎中骗人的伎俩、演出中的娱乐桥段、甚至是灵魂附身的骇人意象。事实上,腹语最早源自于希腊文明,巫师透过这项技能传达神明或往生者的旨意。十九世纪以降,这种「不动神色」的发声技巧才从宗教领域转往舞台表演。操偶师运用腹语把单人表演变成风趣的双人对话。随著歌舞杂耍秀(music halle)的没落,腹语术在廿世纪末逐渐变成乏人问津的过时把戏。以实验风格闻名的法国导演吉赛儿.韦安(Gisèle Vienne)为何要重探这项被打入冷宫的技艺?她如何透过腹语偶重新唤起当代人骚动不安的灵魂?

从真实出发的虚构之作

《腹语师的疯狂集会》The Ventriloquists Convention源自哈勒偶戏剧场(Puppentheater Halle)二○一三年邀请韦安执导的创作计划。哈勒偶戏剧场是德国唯一一个专门研究当代偶戏艺术,并定期在专属剧院发表作品的表演团体(注1)。面对一群技艺精湛、创意十足的操偶师,韦安想要寻找一个合适的主题,以展现偶戏艺术的多元性。隔年,她参加了在美国肯塔基州举办的「国际腹语表演者年度聚会」。这个集会让她发现了腹语术的特质:不但随时随地能够表演,也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傀儡。于是,她决定以「腹语偶师的交流」作为创作出发点,透过复合的声音去探索个人内在的复杂性。事实上,这不是韦安首次运用腹语的创作。○八年,在单人表演《怪胎》Jerk中,她就运用童趣的手偶和层次分明的腹语表演,让连续杀人魔回溯他与受虐娈童的对话。然而,韦安这次选择与九名操偶师一起创作,她如何处理层出叠见的复杂声调?

首先,韦安展开田野调查,以了解当代腹语偶师的处境:他们投入这行的原因、如何看待外界的成见及对自己的认同等。然而,她并不想发展一出纪实创作,这些材料只是塑造角色的养分,如她所言:「我感兴趣的,是透过这些资料,去呈现腹语偶师的多样性。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活,也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级(…)我希望在舞台上呈现这种包罗万象的现象。」(注2)从访谈出发,韦安带领表演者展开即兴创作,企图将不同领域的操偶师群聚一堂,融会交错他们的生命经验。同时,库珀开始铺陈剧情架构,并重新组构访问素材、即兴片段和自己创作的文字。因此,韦安才会以此形容这部制作为一出「具有写实基础的虚构作品」。

当欢乐聚会变成阴暗的私密自白

为了突显剧中的写实基调,韦安跳脱以往创作奇幻、晦涩的美学风格,以朴实、幽默的手法建构《腹》的表演形式。幕启时,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研讨会:单调简约的深蓝色布幕、排列整齐的座位、摆放著点心与饮料的长桌。穿著便服的操偶师陆续进场,相互交流自己的拿手绝活。韦安刻意打破偶戏的幻觉效果,透过示范演出让表演者游走在「入戏」与「出戏」之间。每个傀儡不但各具特色,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然而,它们不单单像是「芝麻街」的戏偶,而是操偶人的分身,透露了他们的矛盾性格与阴暗面:风趣横生却不时露出狰狞表情的拉兹(Lutz)、像摇滚乐手柯本(Kurt Cobain)一般风流却厌世的科特(Kurt)、幻想自己是大理石的枕头偶皮罗(Pillow)、看似天真却老练成熟的法兰奇(Frankie)、在医院娱乐病童,想要承担他们病痛的弗来德(Fred)……

随著剧情发展,热闹欢愉的聚会逐渐转变为深沉阴暗的私密自白,操偶师仿佛变成了傀儡,被不知名的内在声音所控制。每个角色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道出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受父亲压迫的成长阴影、被凌虐的童年往事、对死亡的执念等。透过腹语术,韦安用廿七种不同的复调、营造九名角色纵横交错的心理层次:操偶师原有的声音、诠释戏偶的语调、无形的内在语言。对她来说,「这些声音暴露了腹语师心中的不同面向,也以细微的方式让观众了解他们精神分裂的倾向。」(注3)的确,韦安与其创作伙伴丹尼斯.库珀(Dennis Cooper)经常运用解构或不同步的手法处理舞台上的身体(表演者)与声音(叙事),营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受。《腹》透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带领观众从操偶师的外在环境,深入他们濒临崩解的内心世界。

《腹》忠实地反映出韦安创作一贯的风格,也是她最平易近人的作品。她先以幽默风趣的对话吸引观者的目光,再一步步将他们带往诡谲怪诞的世界,最后让他们陷入胆颤心寒的梦魇。剧中变幻莫测的复合声调揭露了表演者笑颜背后的心灵创伤,也唤醒了每个人内心骚动的灵魂。对韦安而言,人类会用各种方法满足内心所需的情感。这出戏中,腹语或傀儡也许只是一种直接且单纯的管道,让我们展开与自己的深度对话,进而解决存在的疑惑,就像是孩子幻想中的「想像朋友」。

注:

  1. 哈勒偶戏剧场已有60多年的历史。1995年,在韦纳(Christophe Werner)的领导下,哈勒偶戏剧场每年都会推出5部偶戏制作,并与国际艺术家合作。2009年起他们曾参与法国知名「作者―导演」(auteur-metteur en scène)波默拉(Joël Pommerat)的制作,并于2012年用偶戏演出他的经典剧目《我的冷房》Meine kalte Kammer
  2. Gisèle Vienne, « The Ventriloquists Convention ou la force de la vulnérabilité », propos recueil par  Sylvia Botella, in Radio-Télévision belge de la Communauté française, 29 janvier 2016
  3. Gisèle Vienne, Programme de The Ventriloquists Convention, Festival d’Automne, novembre 2015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吉赛儿.韦安与她作品中的人与偶

「混种」(hybride)是用来形容吉赛儿.韦安创作的最佳词汇。拥有法国与奥地利血统的她曾研读哲学与音乐,也受到沙勒维尔-梅济耶尔国际偶戏学校(Ecole internationale de la marionnette de Charleville-Mézières)的专业训练。她的作品横跨剧场、编舞、录像、装置、造型艺术等多重领域,是欧洲少数同时叱咤于剧坛与当代美术圈的中坚创作者。

借由演员与人偶的并置,她的创作不仅突显出肉身与静物的暧昧关联,也勾起观众内心的谵妄与遐想。二○○四年起,她与美国新酷儿作家库珀展开长期合作。透过诗意的文字、青春的人形、绝美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声光效果,他们一同挖掘童贞失落的哀愁、诡谲的幻想、毁灭性的欲望和死亡的冲动。韦安以细腻丰富的感官效果,营造出一种幽微隐晦的舞台风景。她带领当代观众直视各种社会禁忌,进而唤起他们对于现实的繁复感知。(王世伟)

延伸阅读:王世伟,〈人偶的隐喻,剖开成长过程的暗黑时刻――吉赛儿.薇安的青春残酷物语〉,《PAR表演艺术》杂志305期,2018年5月。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