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米歇尔.里博作品《疯狂美术馆》2005年在圆环剧院的演出。(AFP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法国--戏剧传统加持 妙笔孜孜不歇

有著兴盛剧场传统的法国,无论依公私立剧院不同的剧场目标,或者依艺术或商业娱乐区分的各阶层观众群,剧场发展多元而深入。尽管面对其他电视、电影媒体的威胁,以及当代剧场之重形式轻文本潮流,剧场剧作家仍然可以在长年建立起来的稳固体系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当代剧场文本。

有著兴盛剧场传统的法国,无论依公私立剧院不同的剧场目标,或者依艺术或商业娱乐区分的各阶层观众群,剧场发展多元而深入。尽管面对其他电视、电影媒体的威胁,以及当代剧场之重形式轻文本潮流,剧场剧作家仍然可以在长年建立起来的稳固体系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当代剧场文本。

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剧场,讲求的是旗帜鲜明之「风格」,风格的主要塑造者已经从剧作家交给导演,每位导演为了在芸芸众剧场中脱颖而出,莫不费尽心思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招牌。当今剧场的主流,是导演决定剧场。如此转变,令引领多个世纪「文本」剧场的剧作家角色颇为尴尬,戏剧成了「总体剧场」,剧本只是其中一环,加上历代剧作家留下的庞大遗产,提供当代导演在讲求剧场贴近社会的潮流中,一个可以顺利借题发挥的场域。

譬如在后全球经济危机的巴黎主要剧院,本季竟然一窝蜂出现至少五个不同版本的《玩偶之家》。众导演们在百余年前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作品,找到了今日社会仍悬而未决的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家庭关系、男性父权、女性觉醒 …等问题。于是想当然尔,当代剧作家的角色空间遭到压缩,剧场中新剧本产量严重萎缩,说故事的舞台转向小说、电视、电影…等其他媒体。

剧场终究要回归剧本,尽管今日剧场的流派喧嚣、理念各异,还是有相当的剧作家坚守岗位、孜孜不倦地为我们留下他们心中的当代剧场。

公立剧场的「文本」指标

法国遍布各地的公立剧院,优渥的年度经费八、九成来自政府文化预算,肩负表演艺术的传播、人才之培养及教育推广,对於戏剧节目的剧作家挑选,自然有其独立于商业市场,回归文学、戏剧及剧场历史的任务。

在法国剧场近十年来最常搬演的当代剧作家,首推才华洋溢、英年早逝的剧作家尚-吕克.拉高斯(Jean-Luc Lagarce)。他短短一生写下二十五个剧本,剧作因其亲身的多年剧场经验,特别擅用简单的语言与原创的多变语法,诗意地展现其对剧场、人生与日常生活的观察。代表作《音乐厅》Music-hall不断穿梭于剧场演出与真实生活之间,而就在这虚实交错的场景中,传达剧作家对于「剧场」展现人生的强烈信念,本剧可说是进入拉高斯世界的入门之作。另一个剧作《正是世界末日》Juste la fin du monde是拉高斯的最后一个作品,写下剧本的当年(1990),拉高斯已经得知自己罹患爱滋的噩耗,本剧颇有其对生命、情感与家庭的临终感怀。

另一位公立剧院的常客剧作家,是已经高龄八十三岁的米歇尔.维纳韦尔(Michel Vinaver)。维纳韦尔的剧本因其个人的职场经验,特别善于掌握社会脉动,对资本主义体系,提出发人省思的深刻批判。他于一九六九年创作的剧本《坠海》Par-dessus bord,是一部长达六个小时、共出现二十五个场景、六十个角色的大河长剧,内容叙述一家法国卫生纸企业,横跨两代的兴衰,情节呈现企业运作模式、阶级人际关系、员工权力斗争、职场失业、工会抗争、全球化的跨国并吞、企业第二代掌权后的无情资遣裁并…等等,简直是今日最热门的社会议题写照。

「舞台调度」的剧作家

法国剧场发展的另一个重心,是所谓的「舞台调度」(mise en scène),这个名词意味著剧场创作的主导权,由文本转向于担任「舞台调度」的导演(在法文两者是同一字眼),于是剧作家也开始涉入导演的工作。而在此一传统的法国现代剧场工作者中,将语言与舞台调度之间紧张且紧密的关系推展至极者,属亚陶(Antonin Artaud)及瓦勒利.诺法希纳(Valère Novarina),二人皆以「具体」的角度审视文字、物件、表演与空间的关联性,并借此「新」语言观,为文字文本及舞台文本另辟蹊径,前者反对以文字统御舞台,强调以剧场中所有具体的元素及其延伸义填满剧场空间;后者将书写与空间结合,并以演员为中介,让文字得以于舞台上以实体呈现。

诺法希纳同时是作家、画家、摄影师、观念艺术家、剧场导演…等等,从事剧本创作三十余年,直到后期才为世人所重视。作品故事情节稀薄、语言繁复艰涩、舞台指示非剧作家本人,外人很难意会。晚期剧作陆续进入法兰西剧院《疯狂的空间》L’Espace furieux(2006)、亚维侬艺术节《未知剧目》L’Acte inconnu(2007)。

在最常被搬演的剧本《想像轻歌剧》l’Opérette imaginaire剧中,剧作家用各角色的大量语言,飞行于剧场空间之众多元素中,无论喜剧、悲剧、默剧、歌剧、小丑、杂耍、服装、舞台、灯光…等等皆成表演角色,可说是当代法国总体剧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剧本。

另一个擅于「舞台调度」的剧作家,就是目前法国剧场的当红炸子鸡奥力维.毕(Olivier Py),这位才四十五岁的艺术家,活动领域纵横整个表演艺术界,从剧场、歌剧、到电影导演,诗人、剧作至小说家,广播、剧场还兼电影演员;从最年轻的省级国立剧院艺术总监,一路拔擢到最年轻的中央级国立剧院艺术总监,可说是精力充沛、众人瞩目。

在众多身分中,剧作家是他生涯的开端。奥力维.毕受天主教神学影响甚深,作品主题常出现关于善与恶、罪与罚及最后的救赎,形式自成一个圆(地球)的长篇史诗。最著名的是他于一九九五年亚维侬艺术节编导的作品《女仆》La Servante,这个长达二十四个小时的戏,剧情由五个段落组成连环套戏,首尾相接,故事的结尾又回返开头,永不间息。二○○六年巴黎的「圆环剧院」(Théâtre du Rond-Point)为他举行个人剧展,连演他自编自导的七个作品,包括长达九个小时,探讨死亡、宗教、政治及剧场的《胜利者》Les Vainqueur,及《喜剧幻象》Illusions comiques,这个副标为「戏剧讲堂」(La leçon de théâtre)的戏,反复诘问戏剧的本质、功用与形式,乃至剧作家的社会地位与政治责任。

揭露社会阶级真实面貌的人民剧场剧作家

法国的私人剧院主要聚集在首都巴黎,依其美学及观众品味粗略可分为两个传统,一个是自十八世纪以来,分布在巴黎几条大马路的「林荫大道剧场」(Le théâtre de boulevard),以及二战后所风起云涌的人民剧场运动,其后开花结果所成立的众多私人剧场。前者观众群拥有较优厚的社会经济地位,品味相对固定保守,后者对象大多是一般普罗大众,剧目安排倾向揭露社会阶级真实面貌。

尚-米歇尔.里博(Jean-Michel Ribes)是个战斗力十足的当代人民剧场旗手,主持经营的「圆环剧院」,是巴黎私立剧场重镇,每年近八百场的演出、讲座、活动,培育了无数新锐导演、剧作家。他本身除了剧作和导演,也写书、拍电影和制作电视节目。剧本风格尖酸幽默,反对布尔乔亚的美学风格,强调艺术无所不在。

《疯狂美术馆》Musée haut, Musée bas 是近期最受欢迎的剧本,这出由他本人执导的疯狂黑色喜剧,大开艺术与消费社会之间的玩笑,游走于所谓艺术的「伟大」或「低级」,更质疑了今日人们进美术馆,到底想寻找什么?另一个颇受欢迎的爆笑荒谬剧本《无动物剧场》Théâtre sans animaux,由九个独立短剧构成,各故事荒唐古怪,对白谐趣幽默,从不同的角度,透视现代文明社会人们之间的疏离与冷漠。

法国的戏剧大赏「莫里哀奖」,去年已经是第三次把最佳剧本奖,颁给法籍犹太剧作家尚-克劳德.古卢姆伯格(Jean-Claude Grumberg)。这位儿时父亲被送到犹太集中营至今下落不明,年轻时是位贫穷工人,因买不起书常到图书馆借书的剧作家,大部分的剧本,均为亲身经历所改写。

例如已经列入法国中学教材的剧本《工作室》L'Atelier,叙述在二战前后的三个工作室,包括他母亲的成衣工厂、他父亲的犹太集中营及他自己工作的工厂,反映一个战后犹太平民家庭如何继续艰苦生存的故事。从去年演到今年,上演已经超过一百五十场次的剧作《他人》Les autres,取材于原剧本三个故事中的「假期」Les Vacances。叙述一个法国中产家庭夫妇,在出国渡假前后碰到的「他人」,包括其他游客、外国人、黑人、犹太人、同性恋者、住家邻居,甚至是街上的游民,作者借由这对夫妇看似合理平常的对待他人态度,却反映了人类的「愚蠢、污秽和邪恶」。

轻巧聪慧的当代林荫大道剧场剧作家

回到本文的开头,今天并不是一个剧场或剧作家的时代,不过唯一不受影响的剧场形式,甚至拜全球化之赐大放光明的剧作家,就是以下所介绍的「当代林荫大道剧场」剧作家。「当代林荫大道剧场」剧作家剧本特性大致为:为数精简的演员,在尽量少的场景,用睿智幽默的语言,和环环相扣的情节,讲述中产阶级人们的生活意见,剧情偶而聪明讽刺社会、但绝对不动摇观众稳定之生活信念。如果说戏剧反映时代,那么这类型的剧作操作模式,绝对反映了我们时代短、薄、轻、巧的商业运转特性。

当今全球最常演出的法国剧作家,首推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和艾力克-伊曼里奥.史密特(Eric-Emmanuel Schmitt),两者的剧本今日都已经有超过三十五种语言翻译,并曾在全球四十余个国家上演。前者因一幅白色画作而引起的三位老友的争锋相对的剧作ART,在中文世界的港、台两地上演均造成轰动。后者的《奇异访客》Le Visiteur及《粉红天使》Oscar et la dame rose,也曾由香港「剧场空间」剧团搬演广受好评。

雅丝米娜.雷札的最新剧本《杀戮之神》Les Dieux du carnage(2007),首演由德国名导尤根‧勾许(Jürgen Gosch)上演于瑞士苏黎世,之后并巡回到德国柏林人剧院。隔年法国新版本找来一票包括伊莎贝拉.雨蓓的知名演员上演,并造成轰动。故事是两对法国中上阶级的夫妇好友,因为两家儿子打架,其中一人把另家儿子的牙齿打断,此家父母气冲冲登门算帐的谈判经过。四个演员在客厅单一场景、激烈快速的语言交锋,不断冲击著看似稳固、又快濒临破裂边缘的场面,宛如一场激烈的拳击比赛,最后四人皆疲惫地摊在长沙发椅上,看来一场儿子糟糕的打架,或许可以增进家长彼此更好的了解。

有犹太背景的史密特,其剧作《奇异访客》场景设定在一九三八年的维也纳,角色借来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他的女儿,外在环境是二战德军到处抓犹太人,提心吊胆的犹太人弗洛依德家中,某日进来了两个人,一个是由大门进入的纳粹军人,另一位是由窗户飘进来的奇异访客,纳粹军人带走了女儿,剩下弗洛依德与这位可能是幻觉、亦是象征的访客的对话。

有著兴盛剧场传统的法国,无论依公私立剧院不同的剧场目标,或者依艺术或商业娱乐区分的各阶层观众群,剧场发展多元而深入。尽管面对其他电视、电影媒体的威胁,以及当代剧场之重形式轻文本潮流,剧场剧作家仍然可以在长年建立起来的稳固体系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当代剧场文本。而在远方的我们,不妨可以加强引介其剧作家、并多方翻译其优秀剧本,为台湾的剧场发展,增加吸取其宝贵经验的机会。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聚焦

-吕克拉高斯(Jean-Luc Lagarce

一九五七年生,九五年逝世,法国当代剧场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短短一生却写下二十五个作品,世人总喜欢将他与年长他不到十岁的戈尔德思(Bernard-Marie Koltes)相提并论,这两位出生家庭背景尽管不同,但同样都一生在剧场圈打滚(组剧团、写剧本、任导演、当演员),写下为数众多、部部令世人惊艳的天才型剧作家,而前者只活到三十八岁,后者逝于四十一岁,死因都是爱滋。

以二○○七/○八戏剧年为例,大巴黎地区有十四档,全法国则有三十五出拉高斯的作品同时上演。他的剧本《正是世界末日》及《我们,主角》Nous, les héros 已经列入法国高中毕业会考的指定书目,前部剧本更于前年,进入法兰西剧院的定幕剧码。这位生前穷愁潦倒的诗人剧作家,如今不但受到教育体系的肯定,其作品更译为二十五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上演,成为法国教育界与剧评界一致推崇的现代经典。

重要作品:《正是世界末日》、《我们,主角》、《音乐厅》

 

米歇尔维纳韦尔(Michel Vinaver

一九二七年生。此剧作家一生传奇,高中毕业后写下的第一本小说,出版序言是作家卡缪推荐。大学文学系念完进入跨国企业工作,闲暇之余编写剧本,最后快速当上该企业法国总裁,这过程却丝毫不影响他的创作,剧本、翻译、理论样样都来,之后他辞去高薪工作,在法国第三大学戏剧系任教,现则专心写作剧本。

他的作品企图穿越编剧传统,写作时从不思考实际演出的问题,目的在写出与舞台相互抗衡之作,甚至不惜编创一种「不溶解的文本」,使之构成演出时「不溶解的核心」,而非可有可无的附件,突显戏剧文本的独特价值,也造成导演搬演时莫大的挑战。

重要作品:《坠海》、《寻常熟事》L’Ordinaire

 

雅丝米娜雷札Yasmina Reza

一九五九年生。法国剧坛屈指可数的重要女剧作家和小说家之一,曾先后在法国著名的贾克.乐寇戏剧学校学习表演和巴黎第十大学专攻戏剧。毕业之后她加入了「激情剧团」担任演员,在演出的同时进行编剧创作。

一九八六年,处女作《葬礼之后的谈话》Conversations après un enterrement问世,赢得了莫里哀奖,从此一炮而红。一九九四年,巴黎香榭丽舍喜剧院首演了她的新作ART,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整整持续了一个演出季,也一路获奖不断。一九九六年伦敦首演,先在英国的奥利佛奖和Evening Standard Award拿下当年的「最佳喜剧」;一九九八年百老汇上演,也一举夺下该年东尼奖「最佳舞台剧」的奖座。

重要作品:《偶然相遇》L'Homme du hasardART、《杀戮之神》Les Dieux du carnage

(谢东宁)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