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牯岭街小剧场(詹雨树 图像设计)
特别企画 Feature 测量你与剧场(之间)的距离 场馆体检:这样说.这样做

牯岭街小剧场:剧场的力量,要再强一点

相对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以行政法人设置,任务及营运有法律规范,「公共性」之于牯岭街小剧场,更多的是自发性的期许。宗旨上,明白将自身归位于「前卫的表演艺术」、「实验的跨界艺术」、「创意的形式艺术」,「并于逐渐稳固的状态中,促进时代精神的汇聚、互动、发声,以展现真正的文化公共性」。至于牯岭街小剧场的馆长姚立群为剧场的公共实践所下的关键字则是:思潮、台湾剧场、融合、艺术行动。

相对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以行政法人设置,任务及营运有法律规范,「公共性」之于牯岭街小剧场,更多的是自发性的期许。宗旨上,明白将自身归位于「前卫的表演艺术」、「实验的跨界艺术」、「创意的形式艺术」,「并于逐渐稳固的状态中,促进时代精神的汇聚、互动、发声,以展现真正的文化公共性」。至于牯岭街小剧场的馆长姚立群为剧场的公共实践所下的关键字则是:思潮、台湾剧场、融合、艺术行动。

地坪100坪,建坪60坪的牯岭街小剧场,距离总统府等政府机关,仅有不到两个公车站的距离。在戒备森严的机关馆舍旁,成为反动和突破的根据地,或也正代表对于公共性的思考,不能只有来自规训者的声音。场地小,座位数少,可以是先天的票房限制,也可以是实验上的优势。

相对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以行政法人设置,任务及营运有法律规范,「公共性」之于牯岭街小剧场,更多的是自发性的期许。宗旨上,明白将自身归位于「前卫的表演艺术」、「实验的跨界艺术」、「创意的形式艺术」,「并于逐渐稳固的状态中,促进时代精神的汇聚、互动、发声,以展现真正的文化公共性」。至于牯岭街小剧场的馆长姚立群为剧场的公共实践所下的关键字则是:思潮、台湾剧场、融合、艺术行动。

空间:「再打开」的第一道考验

前身原是日式官舍,后成为警察局,2005年由身体气象馆以「自负盈亏、独力经营」的合约条件接手营运。牯岭街小剧场是台湾最早由「闲置空间」变成艺文场馆的案例,以此文化内涵,2014年取得文资地位。「从此之后这块地上永远都要有剧场,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姚立群说。如此一来,也代表从法律上保障、确立了公众在此地的文化权利。

20年来持续存在,是牯岭街小剧场值得成为文化资产的举证。「闲置空间再利用」对于经营者而言,并非抽象的政策名词,维护问题是营运的日常,房子漏水问题存在已久,需要全面改善。在2018年关闭整修后,去年10月才重新开幕。历经工程延宕,经营团队迁回时,面临内部设施耗损、整修期无法外租场地带来的资金缺口,再加上疫情考验展演生态,种种挑战亟需资金挹注。

为了再启动剧场而募资,考验众人是否肯认牯岭街小剧场的公共价值,进一步愿意慷慨支持它的公共理想。场地经营从来不易,或许从募资这件事进一步要问,小剧场如何平衡财务与营运?场租收入、企业和私人赞助、公部门补助等收入来源,是否有最适合的比例,使其财源稳定得以规划未来,却又能维持一定的独立性?

「盈亏自负」,代表牯岭街日常营运并无固定的政府补助款项支持,靠场租收入及自筹经费来维持整个剧场的运作开销。以2017年馆休前的营运数据为例,场租收入占总收入的63.5%(其中有七成外租、三成为身体气象馆自制节目,同样缴交场租),35%则来自文化部或地方文化馆的专案补助申请。这样的财务结构,可以看成是限制,也可以看成是弹性与自由。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