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艺术印钞机?
看戏不忘电影

当代艺术印钞机?

最近阅读了《当代艺术市场疯狂史》,回头补看了新世纪关于当代艺术的种种回顾,发现了重金下的艺术市场如此蓬勃,各种投机各种算计,充满了创意与独特性,画商间彼此以架空的高价来交换画作,用房地产的炒作模式,抽不到税又凭空抬高作品的实价登录;或是画商代理艺术家,就如同职业球队之间可以交易球员一般……

最近阅读了《当代艺术市场疯狂史》,回头补看了新世纪关于当代艺术的种种回顾,发现了重金下的艺术市场如此蓬勃,各种投机各种算计,充满了创意与独特性,画商间彼此以架空的高价来交换画作,用房地产的炒作模式,抽不到税又凭空抬高作品的实价登录;或是画商代理艺术家,就如同职业球队之间可以交易球员一般……

上世纪末一则纽约都市传说,浇熄了我对视觉艺术热爱的初衷:一个年轻人,大学时和几个同学共同投资股票,每买必赚,从未失手,名声日渐传开,毕业后来到纽约,深受投资人的信赖与欢迎。没想到这小子拿了投资人的钱,并没去买股票,反而在第五大道买了豪宅,买了拉风跑车,在曼哈顿买了一栋大楼,又跑去画廊装阔,买了一堆当代艺术,投资人并不知情,继续投资,供这小子继续挥霍。

不到一年便东窗事发,他顺理成章被抓去关,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碰上了黑色星期五,股市大崩盘,如果他当初投资股票,今天投资人哀鸿遍野,可是他当初败家买的房子、艺术品,身价已涨数倍,投资报酬远超过股市投资。

从此艺术品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避险工具,却不受商业投资的管辖,接下来看到的新闻不是屡屡创下的拍卖天价,艺术家身价水涨船高,就是黑金透过艺术品洗白等等,偏偏那些天价作品通常都不是我觉得最好的作品,像是贾樟柯《三峡好人》拿下威尼斯金狮奖,助攻了刘晓东的油画作品一举拿下当时中国的拍卖天价,但当时中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参不透原本以为免费欣赏的艺术,背后却是高来高去的市场运作,就转投到表演艺术的怀抱。

最近阅读了《当代艺术市场疯狂史》,回头补看了新世纪关于当代艺术的种种回顾,发现了重金下的艺术市场如此蓬勃,各种投机各种算计,充满了创意与独特性,画商间彼此以架空的高价来交换画作,用房地产的炒作模式,抽不到税又凭空抬高作品的实价登录;或是画商代理艺术家,就如同职业球队之间可以交易球员一般;画廊开在机场免税区内,买家画商都有私人飞机,深受其利的话题制造机——艺术家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对当代艺术的嘲讽(游牧影展中的《卡特兰:马上回来》有著精采的陈述)、高古轩(Gagosian)画廊从美国西岸崛起叱咤全球,打造出无敌的品牌等等;所有的行销与策略都是险招,成为日后大家歌颂的传奇,话题与包装远远高过艺术的本质。

回过头来看看其他艺术相关产业,从出版、时尚、电影、唱片、到表演艺术,有没有过艺术市场的荣景?要如何定义成功?如何看待数位化的冲击与影响?谁才能赚到钱?

当代艺术有分初级市场与次级市场,初级市场发掘有潜力的新艺术家,画商交易的佣金为50%,次级市场是藏家间的交易,通常透过拍卖,画商依交易金额大约抽一到两成,会创下天价的是次级市场,创作者本人却分不到半毛钱,但从此就有了行情。事实上画商与收藏家透过拍卖赚到大钱口袋满满,食髓知味,要去初级市场找寻更好的猎物,赚更多的钱,这像是门槛极高的投资。报酬率达到10倍以上,要够有钱才玩得起。

高古轩将战场拉到全球,哪里有热钱,那边就有当代艺术。出版商、唱片业、电影发行,只要做到畅销作品,就像印超机一般,赚钱的都是商人,真正创造内容的艺术家只有蝇头微利。但当代艺术让买家也赚到钱,这是和其他艺术相关领域最大的不同。当年柏林围墙倒塌,卡拉杨指挥柏林爱乐演奏贝多芬9号,DG发行限量纪念专辑,里头放了一小块柏林围墙的碎石,还有编号,当时心中抱持著未来将翻被增值的想法而买。也因为限量、稀有性,买一张就少一张,创造出市场佳绩。

电影唱片业受到数位化的冲击,也历经革命后的转型,出版还在进行式,三者间有著类似受众的产业结构。而时尚、表演与当代艺术,也可归为体质相近另外一类,好像没有数位化的正面冲击,但多数都将数位为转为利多,利用数位的好处来壮大自身的结构,但为何表演艺术的整体产值,远远不如时尚与当代艺术?

杨.法布尔(Jan Fabre)跨界表演艺术与视觉艺术圈,高古轩也看好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对空间的掌握,数度邀请他在画廊创作大型互动装置,莎夏.瓦兹(Sasha Waltz)也经常受邀到美术馆开幕演出。曾与艺术家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合作电影《性爱禁区》Destricted的行为艺术家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在最近上映的纪录片《凝视玛莉娜2》中,训练了一批演出者,在美术馆中重现她兼具视觉与表演的长时间行为艺术。当表演艺术圈缺乏相对的获利模式时,当代艺术的热钱会不会也是一种选项?表演艺术圈以为的有钱人是雪中送炭,但看起来当代艺术的有钱人是锦上添花,不管如何,即便领域不同,当代艺术在种种经营策略,客户的养成上都有深远成绩,值得表演艺术圈借镜学习。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