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榭.皮柯里热爱剧场演出,图为他2003年于巴黎北方剧院演出彼得.布鲁克执导的Ta main dans la mienne。(AFP 提供)
巴黎

米榭.皮柯里告别舞台人生 表演身影永留人心

法国国宝级演员米榭.皮柯里(Michel Piccoli)五月十二日辞世,享年九十四岁。大部分的台湾观众可能都是透过欧陆电影认识这位传奇男星,却不知道他视剧场表演为毕生职志,曾与许多知名导演合作,演绎过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在耄耋之年,他仍登台演出,试图以千锤百炼的生命历练,激荡出稍纵即逝的艺术火花。

法国国宝级演员米榭.皮柯里(Michel Piccoli)五月十二日辞世,享年九十四岁。大部分的台湾观众可能都是透过欧陆电影认识这位传奇男星,却不知道他视剧场表演为毕生职志,曾与许多知名导演合作,演绎过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角色。在耄耋之年,他仍登台演出,试图以千锤百炼的生命历练,激荡出稍纵即逝的艺术火花。

皮柯里出身音乐世家,父亲是小提琴手,母亲则教授钢琴。尽管家庭环境优渥,他的童年却充满阴影。在他出生前,兄长的夭折让母亲陷入忧郁,让他觉得自己只是早逝哥哥的「替身」。迈入青春期的他内向封闭、沉默寡言,有时甚至会露出一股玉石俱焚的暴力冲动。忧心忡忡的父母担心自己无法管教,决定把他送往寄宿学校就读。这段独自成长的时光却让他找到了解放自我、宣泄情绪的出口。在戏剧课中他首度登台,演绎安徒生童话《国王的新衣》:「突然之间,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受。终于有人聚精会神、默默无声地听我说话、讲故事。」(注1)

追求介入社会的艺术力量

二战后皮柯里的演员生涯才正式起步。五○年代他不但在荒谬戏剧发源地巴比伦剧院(Théâtre de Babylone)(注2)长期演出,也与法国现代戏剧先锋者如巴侯(Jean-Louis Barrault)、维拉(Jean Vilar)和雷吉(Claude Régy)合作。六○年代皮柯里的银幕表现渐受瞩目,无论是高达经典《轻蔑》Le Mépris(1963)、或改编莫里哀剧作的电视电影《唐璜》Dom Juan ou le Festin de Pierre(1965),皮柯里塑造了一种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男性形象,成为耀眼的新星。然而演艺事业的成功并未让他故步自封,反促使他大胆尝试。他积极投入「作者电影」的拍摄和制作,与强调实验性的影像工作者一同探索艺术介入社会的力量(注3)。对他来说,电影让我们了解真实社会的混乱与疯狂。要不然,他觉得这行根本索然无味(注4)

「我无法好几年不登台演出。剧场引领我入门,让我认识何谓表演。(注5)」八○年代皮柯里重回剧场,参与多部名留青史的佳作,开创法国当代剧场的风景: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的《樱桃园》、薛侯(Patrice Chéreau)成功让戈尔德兹(Bernard-Marie Koltès)崭露锋芒的《黑人与狗的斗争》Combat de nègre et de chiens(1983)和《重回沙漠》Le Retour au desert(1988)、吕克.邦迪(Luc Bondy)在法国舞台崛起的《异土》Terre étrangère(1984)和《冬天的故事》(1988)等。到了九○年代,众多知名剧场创作者纷纷指名要与他合作,包括了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德国传奇导演古柏(Klaus Michael Grüber)等。

对皮柯里而言,剧场让演员感到新鲜与满足,因为他们可以更加自由运用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也掌握了更多自主权,完全不同于需要配合技术的影像演出。直到老年,舞台的临场感与魅力仍教他难以忘怀。二○○六年皮柯里以八三岁高龄诠释《李尔王》,三年后又演绎奥地利剧作家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献给垂老伶人的挽歌《米内地》Minetti。即便体力与记忆力已经无法负荷长时间的舞台演出,但皮柯里仍以细腻演技和超然自得的情怀,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表演是一种剖析人性的游戏

皮柯里认为诠释角色不一定得忠于自我,但要揭露人性虚伪和脆弱。他透过身体姿态、细微动作和声音表情,勾勒出人物的多重面向,让观者著迷于他的魅力,同时又保持著批判的距离。在他眼中表演不仅是集体创作,更像一场游戏。无论是剧作家、导演、演员或观众,每位参与者必须保持开放、放下自我、聆听伙伴,才能发挥出奇不易的惊喜效果。皮柯里之所以被誉为伟大的表演者,不只在于他精湛的演技,而是因为他始终用一种童心未泯的态度面对人生,如他晚年在电影《落跑教宗》Habemus papam树立的老顽童形象。

注:

  1. Anne Diatkine, « Michel Piccoli : Au théâtre, un boulimique multicartes » in Libération, 18 mai 2020.
  2. 位于巴黎左岸的巴比伦剧院是法国现代剧场发展的重要推手。在1952-1954年期间,剧院呈现许多欧陆当代剧作家的作品,包括史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尤涅斯柯(Eugène Ionesco)等。贝克特《等待果陀》也在此首演。
  3. 与皮柯里长期合作的导演包括超现实主义导演布纽尔(Luis Buñuel)、透过挑衅叙事手法批判布尔乔亚阶级的费雷里(Marco Ferreri)、以社会写实风格闻名的梭特(Claude Sautet)等。
  4. Sandrine Marques, « Michel Piccoli, légendaire acteur de cinéma et de théâtre, est mort » in Le Monde, 18 mai 2020.
  5. Brigitte Hernandez, « Michel Piccoli, le théâtre lui allait si bien » in Le Point, 18 mai 2020.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