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甄拔涛把《如何向外星人介绍瘟疫下的香港人感情生活》改成在网上演出,仿拟讲座,有两百多观众同时进入Zoom内观赏。(再构造剧场 提供)
香港

表演艺术全面停摆 逆境中演艺活动转战网路

为了防堵疫情扩散,香港现在祭出了禁止四人以上在公众地方聚集的「限聚令」,也使得表演艺术演出全面停摆,因应现况,有些制作转换思维,以线上直播形式演出,或推出以一位观众为限的现场表演。而这类线上演出的未来可能性也是表演艺术圈中人的热烈讨论话题,如何以此形式仍能说好故事,仍能呈现表演者的身体,是更本质的问题。

为了防堵疫情扩散,香港现在祭出了禁止四人以上在公众地方聚集的「限聚令」,也使得表演艺术演出全面停摆,因应现况,有些制作转换思维,以线上直播形式演出,或推出以一位观众为限的现场表演。而这类线上演出的未来可能性也是表演艺术圈中人的热烈讨论话题,如何以此形式仍能说好故事,仍能呈现表演者的身体,是更本质的问题。

想不到病毒扩散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影响牵连极大,香港的表演艺术活动因为场地闭馆而全面停摆;加上最近生效的「限聚令」禁止四人以上在公众地方聚集,室内餐厅也只能四人一桌,虽然闭门的工作空间不受限,但有些本来打算在工作室进行的微型演出就不能冒险进行了。

线上直播演出  重新思考观演关系

香港灯光设计师和立体书创作人刘铭铿本来打算伙同友人进行「无乜立体书立体故事剧场」《大鼻哥和小豆丁》的疫境试演版,每场严格限制观众人数,不过后来「限聚令」生效演出也延期,改以网上脸书直播剧场的方式上演另一作品《日常生活》。

 这个半小时的制作与香港人自去年六月开始的改变的「日常」有关:如常的上班乘车但路上风景却愈见暴力,办公室政治和单一话语让人与人之间的沉默显得安全,晚上的宁静变为恐惧。立体书的形式在直播的单向空间内仍然发挥说故事的作用,这样的日常潜藏成为日子,抵抗是出路;而在疫情下再看新的正常与日常,正在改变我们的身体与感官经验。

 于德国柏林艺术节剧本市集获奖的编剧甄拔涛亦把前作改成在网上演出,《如何向外星人介绍瘟疫下的香港人感情生活》是仿拟讲座为演出,门票港币廿元,两百多观众同时进入Zoom内观赏,现场配合录像和简单布置,最后甚至有现场航拍的画面,虽然制作预备时间不多,但亦是有心思的处理。Performance-Lecture这形式本来就很适合于在这种网上场域内进行,但剧本如何利用这形式去承载还是重要课题,内容是否必然与瘟疫有关可能已不是重点,而是在这样的观赏介面(虚拟的集体、观众的互动、表演的即兴)中,作品怎样重新思考表演和观众的关系,这一点,作品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回归表演本质  如何说好故事?

另一Zoom实验剧场《两位THX》由「一旧饭团」制作,每次只有一位观众,情境预设在咖啡店内,亦有固定文本,观众因为要介入和参与因此不能太被动,起码不能只在旁观看,有艺评人看过后表示作品互动性也强;笔者尚未有机会观看,但据网上预约资料,这个随缘乐助的演出时间表已排至数星期后,表演者要投入的时间肯定比以往演出多;很多业界朋友正讨论未来这些演出的可能性,「城市当代舞蹈团」举办了多场舞蹈业界抗疫对策网上研讨会,其中刚在四月第三周完成的第三部分主题是「网络世界和剧场创作实体的相联性」。

 讨论有提及其实表演艺术载网上平台的发布(包括预录与直播、互动和单向)不是因疫情才有,不过要面对的问题仍然是如何说好一个故事,同时讲者之一的资深导演何应丰也提及在这个媒介下怎样呈现表演者的身体。这些有关表演的基本讨论,特别在这被媒体和科技弄得眼花撩乱的时代,才是真正的大前提。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