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舞家樊怡君(Tobias Hoops 摄 樊怡君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面对剧场寒冬 寻找展现创意的生存法则

旅德台湾剧场创作者的「疫情限定版」线上作品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剧院关闭,制作腰斩,剧场艺术家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突破难关、继续产出作品?两位旅居德国的创作者——樊怡君与罗芳芸在如此困境中分别完成了舞作《MUDRA》与纪录式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她们突破了那些难关?又得到了那些支援?作了多少妥协的同时又发现了怎样的视角?

在Covid-19疫情肆虐下,剧院关闭,制作腰斩,剧场艺术家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突破难关、继续产出作品?两位旅居德国的创作者——樊怡君与罗芳芸在如此困境中分别完成了舞作《MUDRA》与纪录式剧场作品《Home away from home》,她们突破了那些难关?又得到了那些支援?作了多少妥协的同时又发现了怎样的视角?

聚合舞2021年度制作 身份系列二部曲

《Home away from home》纪录式剧场

5/7~9  13:00

5/7  20:00

5/8~9  17:00

新北 淡水云门剧场

2020年3月,全德国剧院面临第一次的封城闭关,被腰斩的制作不计其数,部分勉力守住首演期程、转为线上演出的制作,也立刻面临各种问题,诸如现有硬体技术与人力资源的青黄不接、观众对线上观看的排斥、线上排练与沟通的困难等。之后的这一年,随疫情起伏,稍有些危机略缓、政策放宽而能见缝插针的日子,把观众找回来入座,消化满溢的节目档期。各式各样的入场对策出炉,像是五花八门的社会实验。从一开始,观众须戴口罩入场,但可以在座位将口罩取下,采间隔座位,到近期病毒快筛检验普及后,所有观众皆须持有当日阴性检测报告入场,在在都大幅增加剧院与制作方的成本,国际间的流动也几乎成为奢望。而线上演出的互动方式和平台快速地排列组合、开发与淘汰,也让电影、戏剧、录像、游戏、表演与视觉艺术等等分类跨域的说法开始失焦。演出内容是否符合目标观众期待、播放╱执行过程是否流畅跃升为演出顺利与否的关键,毕竟电脑前的观众更为乾脆,只要一个左键就可以关掉视窗。

在这样的变动中,仍然有作品产出的剧场艺术家,究竟是突破了那些难关?又得到了那些支援?作了多少妥协的同时又发现了怎样的视角?本文专访两位旅德多年的台湾剧场创作者樊怡君与罗芳芸,请两位分享在这般处境下,强调当下感官经验的剧场作品该如何被「线上化」,他们是如何思考并执行的?而上述的诸多问句,会将我们的剧场经验推进到何方?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