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邦、李斯特在华沙》(DG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他的人生三支柱 尽在其中

奥地利钢琴家英格夫.温德是二○一○年萧邦钢琴大赛第二名得主,当年的锋头差点盖过首奖得主阿弗蒂耶娃,他曾说「萧邦、李斯特、华沙是我自己人生的三个支柱。」他的人生能以钢琴家身分展开,与此三者息息相关,于是在DG唱片公司录的这张《萧邦、李斯特在华沙》,可说是意义非凡。

奥地利钢琴家英格夫.温德是二○一○年萧邦钢琴大赛第二名得主,当年的锋头差点盖过首奖得主阿弗蒂耶娃,他曾说「萧邦、李斯特、华沙是我自己人生的三个支柱。」他的人生能以钢琴家身分展开,与此三者息息相关,于是在DG唱片公司录的这张《萧邦、李斯特在华沙》,可说是意义非凡。

萧邦钢琴大赛的荣耀:英格夫.温德钢琴独奏会

11/5  19:30 台南成大成功厅

11/6  14:30 新竹市文化局演艺厅

11/9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23682856

萧邦钢琴大赛五年一次在波兰的华沙举行,华人中率先拿下此奖的邓泰山说,此赛挑两种钢琴家,一种就是人亲土亲的波兰钢琴家,一种则是像他这样热爱萧邦、展现萧邦气质的。

萧邦、李斯特及萧邦 他人生的三个支柱

本片主角英格夫.温德(Ingolf Wunder)一九八五年出生于奥地利拉根福(Klagenfurt),显然属于后者?他是二○一○年萧邦钢琴大赛第二名,当时还获得最佳协奏曲、最佳幻想波兰曲、最佳人缘奖等,锋头差点盖过当年首奖的阿弗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甚至有人拿他与一九八○年的波哥雷里奇事件相提并论。

温德当年一得奖就被DG签约,这张唱片则是他在DG的第四张专辑,专辑名称为《萧邦、李斯特在华沙》,对他来说格外有意义。二○一五年一月温德来到华沙,他与华沙爱乐管弦乐团,在指挥卡斯普赛克(Jacek Kaspszyk)指挥下,在华沙音乐厅录下此片。为什么有这样的录音制作计划呢?温德自己说:「萧邦、李斯特、华沙是我自己人生的三个支柱。」李斯特的音乐是促使他在十五岁时,决定朝向专业钢琴家迈进的推手。原来温德四岁便开始学小提琴,十四岁时某位老师认为他的钢琴素质甚高不应荒废,他才转主攻钢琴。至于萧邦的音乐,则是让他廿二岁时让他回到音乐正轨的关键。最后,他的音乐则是在华沙起步且发光发热。

萧邦  是整张专辑的核心

所以,萧邦才是这整张专辑的核心。双CD中CD1收录萧邦《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作品2》全曲,此曲的创作与首演此曲就在华沙,第二乐章温德罗曼蒂克的弹奏绝对不可促过。另外,Bonus Track是萧邦《降E大调夜曲,作品55-2》现场录音。

CD2收录得更加精采,萧邦的《流畅的行板与华丽大波兰舞曲,作品22》也是他在最爱的城市华沙所写。接著的《音乐会快板,作品46》是首罕见作品,当时萧邦为心中期待为「自由华沙」所写,根据舒曼的观点,这很可能是萧邦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然而,无论是「自由华沙」或是「第三号」在萧邦有生之年都未发生!CD2还有李斯特的《清教徒变奏曲,作品392》,此曲原本是六位作曲家根据贝里尼的歌剧《清教徒》所谱写的主题与六段变奏。李斯特谱序奏、主题、第二变奏与终曲,塔尔伯格(Sigismund Thjalberg)谱第一变奏,皮克斯(Johann Peter Pixis)谱第三变奏,赫兹(Henri Herz)谱第四变奏,彻尔尼(Carl Czerny)谱第五变奏,萧邦谱第六变奏。之后,李斯特认为此曲充满交响色彩,遂把它改编成钢琴与管弦乐版,同样符合本片「萧邦核心」的概念。

片中温德把史坦威 D型琴弹得如泣如诉,录音效果自然温暖,CD1最后一首现场录音曲末的咳嗽声也令人印象深刻。十一月初温德将来台演出三天,如果向隅现场的朋友肯定要来张他的最新专辑,饮鸩止渴一番。而反复聆听本片之后,我已经想去华沙走走了。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