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国家两厅院 提供)
音乐 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四季.台湾」

从各方看岛屿 四季的变幻多情

在「四季.台湾」音乐会中,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特邀七位台湾作曲家与五位国外作曲家,各自用独特的音乐语汇,阐述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激。全场无伴奏且多声部的曲目安排,挑战合唱团的演唱实力,并结合了影像、剧场、旁白,将以合唱剧场的形式,勾勒出这片土地兼容并蓄的特质。

在「四季.台湾」音乐会中,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特邀七位台湾作曲家与五位国外作曲家,各自用独特的音乐语汇,阐述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激。全场无伴奏且多声部的曲目安排,挑战合唱团的演唱实力,并结合了影像、剧场、旁白,将以合唱剧场的形式,勾勒出这片土地兼容并蓄的特质。

2018TIFA 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

视觉合唱剧场「四季.台湾」

3/25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穿越辽阔的海平面,透过不同的经纬度回看这片岛屿,从汪洋折射出的时光翦影,刻划出各种令人玩味的表情,就在太平洋的中间地带,交织成音乐的抑扬顿挫。

台北爱乐室内合唱团自一九九三年成立以来,除了挑战技巧性十足的经典曲目外,也不断寻求新的合唱视野。这次邀请参与「四季.台湾」音乐会委托创作的作曲家,七位为台湾土生土长,五位则来自不同国度,皆为作曲界一时之选,他们各自用独特的音乐语汇,阐述对这片土地的情感,对大自然的感激。

全场无伴奏且多声部的曲目安排,首首皆为「功夫曲」,挑战合唱团的演唱实力,并结合了影像、剧场、旁白,以合唱剧场的形式勾勒出这片土地兼容并蓄的特质。台湾的四季风情存在于岁时节令、虔敬信仰、自然奇幻,也穿越了时空的记忆,串起深刻的起承转合。

乐曲刻画台湾风情

部分曲目是将平易近人的庶民文化注入精致的合唱艺术,产生出多样化的面貌:石青如采用充满同名传统念谣《一的炒米香》表现跳绳念唱的童趣;黄俊达引用〈歌仔册节令惯俗歌〉中表现年节气氛的十二碗菜描述,写成《最新十二碗菜歌》。刘圣贤《夜合》与林明杰《七夕调色》以拟人化手法,荡漾出气韵生动的视觉声响。来自巴斯克的艾伯丁(Josu Elberdin)则改编客家歌曲《油桐花》,写下台湾暮春初夏的景象,用丰富饱满的圣咏式风格描绘台湾人的温柔与坚忍卓绝。

香港、菲律宾、印尼与台湾虽有海洋相隔,但常共享著「台风」的记忆。因此菲律宾的帕敏图安(John Pamintuan)以拉丁文为《暴风雨》写词谱曲,用最古老语文来追本溯源,在模仿、对位、卡农、垂直和声中表现风雨的多种样貌,最后不断向永恒提问:到底是大自然的恩赐还是反扑?香港的伍卓贤则以洛夫的同名诗《因为风的缘故》来描摹台湾的秋季;印尼的史蒂芬(Ken Steven)《最后的住家》在大浪拍岸的响声中找到心灵的归属感。

倾听土地与内心的声音

钱南章《欢呼歌/主祷文》与斯洛维尼亚的裘比(Ambrož Čopi)《我们的父亲》(主祷文)分别以欢呼及丰收来表达对造物主的感激之情,在音乐会上下半场前后呼应。赵菁文的《于焉》,建立于自然音阶的三和弦上,在双合唱团(Cori Spezzati)的细微声响波浪中,以泛音概念在持续音(drone)与顽固音型(ostinato)里,不断蜿蜒、升降、开展、折射,在块状和声中幻化成魔幻写实的神话画面,用人声模拟海洋、雨滴的声响,刻画深邃细腻的情感。

首次为合唱团创作的刘韦志则以《群体盛宴》系列之三《众声喧哗III》,反映台湾多元文化,个中璀璨令人目眩神迷。他舍弃歌词,让音乐与灵魂坦诚相见,期待用最单纯的元素化为复杂的声响,直捣人们的私密空间。

从每首全新的创作中看见台湾的四季嬗递,重新聆听土地的声音,感受生命的抑扬顿挫,再次的温故而知新……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