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东彦(李佳晔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孵梦,艺起来╱两厅院长期驻馆艺术家

周东彦 探索彼此的相遇和关系

创作很跨界的周东彦,这回在两厅院驻馆艺术家期间,将延伸发展自己在纪录片《你找什么?》的探寻,与澳洲阿得雷德ActNow剧场艺术总监之一的爱德温.坎普.阿垂尔斯,合作关于虚拟社交与人际间情感互动的创作。对时常与各国不同创作者共事的周东彦来说,每一次合作关系也好似展开一段感情关系,在短期间相互理解、工作然后分开,直到有缘再聚——也隐隐和此次的创作主题遥相呼应。

创作很跨界的周东彦,这回在两厅院驻馆艺术家期间,将延伸发展自己在纪录片《你找什么?》的探寻,与澳洲阿得雷德ActNow剧场艺术总监之一的爱德温.坎普.阿垂尔斯,合作关于虚拟社交与人际间情感互动的创作。对时常与各国不同创作者共事的周东彦来说,每一次合作关系也好似展开一段感情关系,在短期间相互理解、工作然后分开,直到有缘再聚——也隐隐和此次的创作主题遥相呼应。

周东彦的作品跨越影像设计、多媒体剧场、音乐MV、纪录长片、视觉艺术等多种领域,足迹也踏遍全世界——去年他完成了与丹麦埃尔西诺文化庭院合作的三年计划《光年纪事》并展开巡回,目前也有与荷兰团队的共制演出正在进行;今年年初,他飞了一趟澳洲阿得雷德与ActNow剧场艺术总监之一爱德温.坎普.阿垂尔斯(Edwin Kemp Attrils)碰面,为接下来将在台北两厅院及澳洲墨尔本上演,暂名为《虚拟亲密》Virtual Intimacy的作品,展开工作坊与创作讨论。

虚拟社交中的亲密联系

两人的相遇是由墨尔本艺术中心亚太表演艺术三年展(Asia TOPA)创意总监史提芬.阿姆斯壮(Stephen Armstrong)牵线,周东彦前年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的《你找什么?》是以同志交友软体上最常劈头向陌生人提问的这句话作为标题,以此出发,深入访谈人们曾经历过的那些关系和欲望的追寻,重问「我找什么?」;无独有偶,爱德温与ActNow剧场在二○一四年于澳洲狂欢节(Feast Festival)也有个名叫《咫尺之遥》Zero Feet Away 的互动剧场作品,探讨在手机软体中的虚拟社交互动,如何影响人们的生命经验和情感状态。

此次相会,周东彦认识了爱德温与ActNow剧场的艺术家们,也透过工作坊了解当地酷儿社群和生活样态,并造访了不少阿得雷德的「同志圣地」。对于时常四处奔走、作品需与各国不同创作者共事的周东彦来说,每一次合作,也好似展开一段情感关系:在或长或短的那段时间里,他们试图理解彼此、密集见面,就各种题目进行讨论、思辨,一起携手完成作品,然后分开,回到自己的工作场域;那曾经有过的亲密,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存在,直到下次巡演、直到有缘再聚——也隐隐和此次的创作主题遥相呼应著。

周东彦说,每次的共制合作,他都希望能在这过程中放下自己既定的工作方法、创作规则(他也期待对方可以如此),尽量避免「做完一个计划之后,你还是同一个你」的结果。于是,此次与擅以应用剧场的论坛形式,同样关注社会中酷儿生命经验的爱德温相遇,在同与不同之间,他们如何将此前的创作成果和讨论内容、这段时间相隔两地各自搜罗的创作素材混搭编排,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手法、实验孵化成为演出作品,则更待今年年底,两人再次相遇的工作坊和阶段呈现,慢慢摸索、塑型。同时,周东彦与两厅院也正策划举办一个「国家级约会计划」,作为公开的驻馆活动,目前暂定由艺术家本人作为「对象」,广邀人人参与,以类似「快速约会」的方式同场聊聊、彼此认识,从剧场开启一段友谊关系。

让自己呼吸的一段「空间」

成为两厅院驻馆艺术家,周东彦谦言幸运。二○一四年由他主持的狠剧场与狠主流多媒体,开始了与两厅院合作NTCH togo线上影音频道,他与场馆行政团队的关系并不陌生,也非常清楚这一次为期两年的艺术基地计划,两厅院对于艺术家们的期待及所给予的支持,不单只是一期一会的「生产」,更提供了一段用时间换取的「空间」。这个两年,周东彦虽然仍须按照既定计划继续奔波,未来也可能凭借场馆的国际联系,前往见习世界剧场大师们的工作现场;但心态上,他深知两厅院希望艺术家们借此时机「休息,且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大前提,并期待自己能在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工作习惯中,适度呼吸。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 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暨设计学院剧场与多媒体硕士,现为狠主流多媒体总监、狠剧场导演。

◎ 2013年剧场作品《空的空间》荣获世界剧场设计展(WSD)最佳互动与新媒体奖;2018年参与云门舞集《关于岛屿》之多媒体设计,获得英国光明骑士「剧场投影设计」奖。

◎ 曾以《时间之旅》(2012)及《你找什么?》(2017)两度入围金马奖与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

◎近年作品包括:《空的记忆》、《关于活著这一件事》、《我和我的午茶时光》、《可交换城市计划》、《光年纪事—台北.哥本哈根》。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