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风乐坊团长黄正铭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两厅院30周年 大剧院时代来临 ! ╱各家之言 创作、经营者╱采风乐坊团长黄正铭

剧院应像民间庙宇,贴近民众生活

大剧院时代的意义,第一,这对观众而言是种艺术平权,原先中南部观众,能欣赏艺文演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些新场馆落成后,就会比较符合地方平权或艺术平权的想像。第二,如果台中国家歌剧院和卫武营都培养出了自己当地的经营团队,那么表演艺术的多元视角就会出现,而因为剧院的开幕,使得众多在地的艺文团体蓬勃发展,这也是我们所乐见的。

面对这样的变化,第一个要思考的是,观众群在哪里?这些新的剧院,有没有一套自己的行销策略?他们能不能帮忙表演团体,去找出潜在的艺文爱好者,就这个层面上,剧院与艺文团体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再来就是,如果要一个制作,跑遍全台的表演厅,这对团队来说,便会面临到制作成本提高的挑战。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是,我们究竟如何去组织出一个具有多元观点的评审团和制度,这我目前也还未有定论,得等实际运作之后才有办法见真章。

我觉得这几年表演艺术最有活力,最能与世界对话的是创意与创新,在网路时代里,创意和创新是最具联结性的一个目标。像采风乐坊之前做了一档《太阳与月亮的美丽邂逅》,用歌仔调和西方的古乐团合作,得到许多好评,这就是与国际链结的一种方式。而因为这样的跨国合作企画通常都相当庞大且驳杂,就需要几个新的场馆一起来推动,才有可能找到适合的企画,并且实际执行。

谈到剧院与创作者、观众的理想关系,剧院应该像民间的庙宇一样,要很贴近民众的生活,让大家觉得容易亲近。而剧院对创作者而言,得是一个可以提供伙伴关系的创作和发展平台,因为如果没有这些创作者,剧院便将无用武之地。最后,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剧院要扮演沟通者与桥梁的角色,需要更主动一些,让观众知道每次演出所带给他们的意义,也需要提供创作者和团队们资料,让他们了解此地的观众习性,并提供合适的行销管道,这样才可能促成观众与创作者,在剧院里相会。

因为这些剧院尚未全部完工,所以目前对我的工作与生活还没有什么改变,但我想未来会有的讨论和反省是,为什么我们要进剧院表演,是因为剧院具有什么优势吗?如果表演团体在剧院演出的票房无法平衡支出时,我们进剧院表演干什么?这是个无法被回避,且将来会持续存在的问题,我们为这些大剧院花了这么多钱,有这么多人在里面工作,到底能够提供我们什么样的想像?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一再反省和思考。

因应大剧院时代的来临,最想给年轻的剧场工作者几个建议:一、有梦最美,但实践是唯一之道;二、不要因为「大」或「多」,而失去了对现实的考量,有时候甚至应该想想不进剧院演出的可能性在哪里;三、我觉得表演艺术工作者都是在表演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当这个价值大于收入时,该怎么办?我建议年轻的剧场工作者,可以透过这些新的剧院,来好好地行销自己,并且凭借这些剧院来累积艺术能量和修正自我的路径,开创出创作者与剧院共荣的局面。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