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星的生平经历本身,正好是阐扬多元价值的范例。(The Arts Centre, Melbourne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她的人生,就是一场多元价值的展现

专访中国舞蹈家金星

从个人身分和经历,金星深深认为多元价值是一个健全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在创作时亦念念不忘这种社会意识。她强调,《迷魅上海》从服装、音乐到舞者肢体的配置,旨在呈现一个多元美学的样貌──就正如她自己和这个社会之间,这社会有男人,有女人,也有像她一样的变性人;社会的面貎本来就是多元的。故此,她说:「我的变性人身分和我的作品一样,都在呈现一个多元价值。」

从个人身分和经历,金星深深认为多元价值是一个健全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在创作时亦念念不忘这种社会意识。她强调,《迷魅上海》从服装、音乐到舞者肢体的配置,旨在呈现一个多元美学的样貌──就正如她自己和这个社会之间,这社会有男人,有女人,也有像她一样的变性人;社会的面貎本来就是多元的。故此,她说:「我的变性人身分和我的作品一样,都在呈现一个多元价值。」

对台湾大多数观众来说,第一次看见中国现代舞蹈家金星的亮相,很可能不是看见她在舞台前表演,而更可能是在二○○舞年泰国著名武打明星东尼嘉主演的《拳霸2》(Tom-Yum-Goong);在片中,看到金星饰演Madame Rose──一名中国变性人黑帮大姐大。关心泰国电影动向的朋友,可能曾经从新闻报导中看到金星本人其实也是变性人的消息,但当时很少人注意到她原来是中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工作者。

金星稍早前应阿得雷德艺术节(Adelaide Festival)和墨尔本肯尼夫美亚亚洲剧场系列2010(The Kenneth Myer Asian Theatre Series 2010)邀请,于二月底至三月初在澳大利亚巡回演出。目前担任上海金星现代舞蹈团团长的她,早年凭借其舞蹈成就在中国表演艺术界崭露头角,后来又由于其变性人的身分而备受传媒注目。在阿得雷德停留期间,金星在百忙中抽空接受本刊专访,畅谈其变性人身分及她这次巡回演出的作品《迷魅上海》Shanghai Beauty的创作心得。

生命历程正是阐扬多元价值的范例

金星及其舞蹈团巡回澳大利亚的行程可说是非常紧凑,二月底才刚抵达阿得雷德,在廿六日至三月一日间连续四晚在阿得雷德庆典中心演出,紧接著又得在及墨尔本艺术中心(The Art Centre,Melbourne)再赶四场──十天之内推出八场公演,再加上彩排过程本来拒绝传媒参观(期间阿得雷德庆典中心的警卫亦严密封锁彩排和表演场地);故此,原本只有三家电子媒体能够在金星停留阿得雷德期间排到专访,其他平面媒体一律必须等到金星抵达墨尔本后再行安排。幸好笔者在追踪阿得雷德金星过程中,趁著澳洲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摄影师在架设灯光和摄影机脚架时成功接近这位以机智幽默著称的现代舞蹈家。

由于时间紧迫,金星用一个非常有简洁有力的方式来解说她的作品《迷魅上海》──在解释作品前,首先谈到她变性人的身分,她说:「试想想,假如有一天我被强暴了,并不是我该难过,并不是我受害,而是这个社会该难过;因为,受害者其实是这个社会本身。」她利用这个假设作为一个譬喻,进而说明,她这部作品旨在捍卫和申张一种多元美学和多元价值。她进一步解释,变性人就是多元社会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如果她这位变性人受到侵犯,受害的当然就是这个社会;而要是她这位变性人备受器重,那社会的多元性也等于备受珍视。故此,她接著说:「回到这作品本身,《迷魅上海》正是要宣扬一种多元价值的重要性。」

金星的生平经历本身,正好是阐扬多元价值的范例。一九六七年生于中国沈阳,出生时是生理男性;由于他是朝鲜族人,所以小时候于沈阳的朝鲜学校接受教育,九岁起加入人民解放军学习舞蹈与军事技能。金星自小就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变成女性;她曾表示,在接受变性手术前,遇到下雨时还会特地跑到室外,希望雨天霹雳能将她的身体变成女性。

金星曾经以中亚式民族舞蹈获全国舞蹈大赛青少年组冠军;一九八八年赴纽约学习现代舞,随后游历欧洲各国。廿六岁回到中国,廿八岁接受变性手术。虽然手术后短暂出现左腿瘫痪,但经过数月的住院复健后康复并重返舞台。自始,金星于上海从事编舞与训练工作,以及多次巡回世界各地演出。目前收养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现任丈夫是德国人。

少数民族与变性人身分,成就艺术思考

从个人身分和经历,她深深认为多元价值是一个健全社会所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在创作时亦念念不忘这种社会意识。她强调,《迷魅上海》从服装、音乐到舞者肢体的配置,旨在呈现一个多元美学的样貌──就正如她自己和这个社会之间,这社会有男人,有女人,也有像她一样的变性人;社会的面貌本来就是多元的。故此,她说:「我的变性人身分和我的作品一样,都在呈现一个多元价值。」

金星的变性人身分,其实早已经被海内、外传媒谈论了千百遍;有趣的是,当笔者问及她是否会对大家不断重复提起这议题而感到不耐烦时,她却大方地说:「没有关系呀!要是有记者想跟我谈作品,我OK;要是想跟我谈社会的看法,我也OK;要谈我的变性人身分,我当然也OK。这没什么,面对什么人我就谈什么话。」

笔者随即问及她这种随机应变的能耐是怎样培养出来,她笑著说:「那是我早期接受军事训练的功劳。」她坦承,她的整个出身成长背景都在影响著她做人处事和创作;其中,她更不讳言,她的朝鲜族身分更是促成其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

她说:「我的少数民族身分当然对我的艺术生涯有影响,而且是正面的影响。你看目前中国最伟大的舞蹈家全是少数民族,没有一个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少数民族比较没有机会去搞政治做生意,少数民族比较没有机会搞那些主流的玩意儿,那么搞艺术就可以比较投入了。」

她还提到,更重要的是:少数民族比较有机会理解到多元价值的意义。故此她说 :「少数民族身分对创作绝对是有积极意义的。」

《迷魅上海》探索现代中国审美标准的变化过程

回到作品本身,她解释:「《迷魅上海》,为什么是上海呢?就是因为上海是一个汇集东、西方,以及传统、现代的多元美学的城市;而我的作品也采用多元的视觉语汇,整个作品的主旨就是要探索一个现代中国审美标准的变化过程。」

她并且强调,在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在古今中外之间,不同的审美标准之间,是并没有高下之分。故此,她表示,她会坚持其作品并不是指涉一个现代中国审美标准的「进化」历程;她说:「审美历史的发展绝对不可能是线性的。」

从个人、作品、社会及历史,金星始终强调多元价值的重要性。贯彻这种开放思维,她欢迎任何人基于何任动机去看她的作品;她说:「要是大家因为我变性人的身分而注意我的创作,我也无所谓呀。大家为了艺术而欣赏我的作品,那当然最好;要是为了对变性人这件事的好奇而看我的创作,也并无不可呀。」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