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上眼睛,带著问题往未知迈进。(林铄齐 摄)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带著疑问,走进另一扇门

侧记西班牙五感剧团「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工作坊

去年十一月,台北表演艺术中心邀请西班牙五感剧团举办了为期两周的「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工作坊,启发参与者的多元感知方式与剧场互动可能。五感剧团的语言来自倾听与感官经验,触摸、气味、声音都是他们的演出元素。在工作坊中,感官的经验是「旅程」,演出者是「向导」,而观众是「旅人」,旅人心中怀抱的问题决定了旅程的深度,重点不是问题的解答,而是能否带著问题往未知迈进?

去年十一月,台北表演艺术中心邀请西班牙五感剧团举办了为期两周的「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工作坊,启发参与者的多元感知方式与剧场互动可能。五感剧团的语言来自倾听与感官经验,触摸、气味、声音都是他们的演出元素。在工作坊中,感官的经验是「旅程」,演出者是「向导」,而观众是「旅人」,旅人心中怀抱的问题决定了旅程的深度,重点不是问题的解答,而是能否带著问题往未知迈进?

二○一六年十一月,台北表演艺术中心邀请西班牙五感剧团,于台北试演场进行为期两周的工作坊、排练与呈现。参与成果发表的人,往往对走进小排练室的黑暗印象深刻(注1)。那黑暗是工作坊的日常,许多时候我们闭著眼睛窗帘深掩,就连老师示范,也在幽微的光线中。

工作坊的成员背景相当多元,有表演艺术工作者、古迹修复师、舞蹈治疗师等,五感剧团的组成也很复杂,艺术总监安立奎.华加斯(Enrique Vargas)是哥伦比亚人类学家,已经七十多岁,设计总监盖布里艾拉.萨尔瓦泰拉(Gabriella Salvaterra)与资深团员亚里安娜.马拉诺(Arianna Marano)是义大利人,都已在团里十多年。她们跟安立奎讲西班牙文,跟彼此讲义大利文,跟我们讲英文。就语言来说,没有任何人是全知的,就分享方法与公开呈现的演出结构上,剧团成员也总是不停讨论、协调、反驳、寻找。看著他们讨论与彼此推翻,有时我想:「难怪剧团做个表演要筹备三年。」

艺术总监安立奎相当博学,常援用诗、小说、神话、游戏、仪式,甚至会谈量子力学(这尤其让人迷路)。如果把这些知识化为动词,「倾听、游戏、感受、召唤、记忆、好奇」,是剧团的实践方法。

倾听、感官记忆、主体与主体的互动关系

工作坊第一天,我们传接一只用黑布绑成的「兔子」暖身,而后又加入了一只大野狼前来捕猎,同时接到兔子又接到野狼就等于被吃掉了。暖身说明了工作坊的重点——赋予「物件」意义,清晰抛接讯息,倾听不同动态,好好享受游戏。

暖身的下一步,是召唤身体╱感官记忆。相对于再现现实,五感剧团对于未知更感兴趣,他们意图超越经验的表层,触及集体潜意识。潜意识如冰山于海平面下的巨大冰体,是爱丽丝追赶兔子时跌落的兔子洞,而黑暗则是进入那兔子洞的转换点。(注2)

剧团视表演为「生活经验」,而非表演或再现。安立奎经常说:「观众进到剧场不是为了听演员说话,而是为了被听见。说话,是为了倾听,如何能在说话时听见对方?」

这提问来自剧团的理念,强调主体与主体,而非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工作坊中的多对一练习为例,在沉默中,多人共同抬起一个人行走,对方闭眼体验。如何在沉默中确保大家准备好了?如何让对方的身体保持在平均高度?何时放下对方?没有人是领导者,被抬起者不是被操纵(manipulation)的物体,必须敏感接收他的身体讯息,这种沉默的默契唯有聆听得以达成。

召唤记忆的旅程

剧团的语言来自倾听与感官经验,语言不一定是可言说的字词,触摸、气味、声音都是他们的演出元素。在工作坊中,感官的经验是「旅程」,演出者是「向导(guide)」,而观众是「旅人(traveler)」。在工作坊中有许多一对一即兴,让学员轮流当向导与旅人。向导需要在短时间内准备结构(composition),设计框架(Frame),创造故事(story)。

团员经常提醒大家要清楚框架出感官可识的画面,体验不须长,不能只停在字面(literal)上。如果制造一阵风,不是为了让旅人辨识「这是风」,而是让风带动感受,勾起「不知道我们早已知道的未知」,召唤潜意识与深层的身体记忆。

要体现超越字面意义的旅行,真的很困难,我们常迷失于「创造故事」,不小心沦为「再现」(representation),流失了想像空间。「旅人是不可能犯错的。」安立奎说。如果向导固执己见,意图再现特定情境,旅人可能变成再现的「道具」,主体沦为客体。向导必须倾听旅人的提案,在「安全(security)」与「风险(risk)」中找到平衡,才能激发旅人持续的好奇心(curiosity)。当风险过大,旅人就会麻痺自己,但如果失去节奏,缺乏好奇的诱因,旅人也会离开这段旅程。

问题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在公开呈现中,旅人一进入小排练场便是深不可测的黑暗,在歌声中,众多蒙著黑布的向导慢慢走向观众。当向导选择了一位旅人,触摸对方的当下是两人的第一个句子。盖布里艾拉强调,这触摸并不是要去按摩、放松对方,把这张脸当成地景,触摸是探索、问题,是招呼与倾听。

当向导询问旅人:「你的心中,是否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拆下蒙眼布为对方蒙上的瞬间,是极为脆弱的片刻。团员强调正是脆弱,容许我们走进想像、超越现实。蒙眼布是开启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旅人心中怀抱的问题(question)决定了旅程的深度。重点不是问题的解答,而是能否带著问题往未知迈进?安立奎强调:「问题走多远,你就能走多远。」如果蒙上眼睛只带来黑暗,那么我们并没有超越黑暗的字面含义。

超越字面,像进入另一个宇宙,这也是为什么「门」的意象是五感工作坊公开呈现的第一个锚;我们随时都在门与门之间,我们的选择与问题,勾勒了各自的旅途风景。

如何建立共谋?

从工作坊的练习到公开呈现,旅程的结构也渐趋复杂,「好奇心、共谋(complicity)、问题、结构」必须共同生长。共谋,意味所有人共同生活于这个魔幻的时刻,让不同主体的经验能够涵纳其中。

如何身为个别主体而共存?不只需要倾听「有形」的声音与动态,也包含著「倾听」与「创造」沉默。对五感剧团来说,沉默至关重要,创造了好奇心的空间与能量的流动,甚至创造了问题的路径。

回归向导对旅人的第一个提问,若是先打开心的空间,激发好奇心,例如在问句制造沉默的空隙,或许问题更有落地生根的可能。向导的行动与提问,只能是邀请(offer),不能是操纵,才能创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共谋。

迷路,是找到自己最好的方法

在工作坊中我们经常迷路,有很多疑问,却很少解答。回归「如何用说话来倾听?」的提问,安立奎强调我们需要创造共同的频率。为了这频率,成员多次围成一圈,与对面的伙伴对话,一开始不能有声音,最大的音量低于日常生活;要能表达、听见,声音交错却不竞争,直到声音共同存在,却又有个体性。

这个练习是公开呈现中,旅人蒙眼时所听到工作坊成员讲述故事的基础。每个成员都准备了自己的故事,与童年、记忆、或崩坏的黑暗有所关连。当最后每个人说著不同的故事,我学著在说之中听见其他人。众说纷纭里,我们共同构成了节奏。

这节奏并非服从特定的威权与指挥,而是信任与倾听。唯有信任,言语才不会是空洞的说服。唯有理解旅人的节奏,向导才能在超过四十人的空间创造共存与独立的最大自由。

在说话练习时,安立奎说,五感剧团的人不把自己当成是老师,他们提供工具,但一切终归于倾听。那时我忍不住问:「那你听到我们什么?」

沉默了几秒,安立奎说:「我听到你们都是一群怀抱相同疑问的人。」

工作坊结束,疑问依然存在,但或许,我们比较敢迷路了。

注:

1.        针对成果发表,陈代樾有相当有趣的经验分享:pareviews.ncafroc.org.tw/?p=22284。

2.        针对黑暗的仪式性,安立奎提及希腊的Eleusis仪式,尤其是其中的「小仪式」与黑暗跟死亡的关系,亦可参考zh.m.wikipedia.org/zh-tw/厄琉息斯秘仪。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