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数据看表演(国家两厅院 提供)
焦点专题(二) Focus 云淡风清,还是愈「演」愈烈?—两厅院售票系统2013-2018分析报告

从数据看表演

台湾表演艺术产业走势

作为全台最大艺文票券售票平台,两厅院售票系统的资料分析所呈现的产业现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两厅院售票系统二○一三至二○一八年的分析报告看来,总场次与总产值的都有所成长,但若将各类节目分开来看,仅有音乐与戏剧类是成长的,而舞蹈类是零成长,值得担忧。而戏剧类节目的场次成长相较于产值成长为大,全台湾有更多的场次,使得全体产值变大,但每一场分到的产值却是变少。

作为全台最大艺文票券售票平台,两厅院售票系统的资料分析所呈现的产业现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从两厅院售票系统二○一三至二○一八年的分析报告看来,总场次与总产值的都有所成长,但若将各类节目分开来看,仅有音乐与戏剧类是成长的,而舞蹈类是零成长,值得担忧。而戏剧类节目的场次成长相较于产值成长为大,全台湾有更多的场次,使得全体产值变大,但每一场分到的产值却是变少。

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的走势究竟如何?是即将逆风高飞,或是走入隆冬?不论就团队营运、政策制定,或只是身为表演艺术的爱好者,乃至于相关从业人员的亲朋好友,相信这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次很荣幸受国家两厅院委托,透过分析两厅院售票系统资料,一窥台湾当前表演艺术产业之总体发展。此次资料包含二○一三至二○一八年之节目销售、会员订单与相关基本资料。资料虽仅限于两厅院售票系统节目与会员,但身为全台最大艺文票券售票平台,自有一定程度之代表性。而戏剧类在总产值成长下,平均每场产值却未显著成长,

总产值成长,看似发展顺利

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台湾表演艺术产业近年来的走势。就全体节目而论,在扣除高度集中在特定年份的特定类型节目后(注1,总场次从二○一三年的6,022场,成长到二○一八年的7,060场,总产值则从10.7亿成长到12.7亿。当然,我们会担心这样的「年成长」会不会是因为某一年的数字突然冲高所造成的假性成长,因此我们用统计检定(注2进行验证。总场次与总产值的成长都有通过统计检定,台湾表演艺术产业看似发展顺利。

然而,全体节目的发展,不代表各类别节目的发展,毕竟全班平均分数变高了,不代表每个人成绩都变好。若我们将各类别节目切开来看,会发现在扣除上述特定类型节目后,仅有音乐与戏剧类,其总场次与总产值的正成长能通过统计检定(注3。舞蹈类的总产值从结果来看年平均减少二百八十九万元,但这个负成长并未通过统计检定,也就是统计上视同舞蹈类的总产值是零成长,但即使是六年来的零成长,也是件值得担忧的事情。

各类别节目的发展,也不代表个别节目的发展,毕竟整个市场的饼变大了,并不意味著每个人都分到比较多。本次研究进一步针对个别节目类型分析,在考虑场馆大小、节目月份与县市的差异后,音乐、亲子与其他类节目,就单场节目产值与售票率上,平均而言有随年份递增的趋势,且通过统计检定(注4。戏剧类与舞蹈类的成长并未通过统计检定。其中舞蹈类在总产值未成长的情况下,个别节目销售状况同样未有显著成长,并不是一件太令人意外的事情。

然而戏剧类在总产值成长下,平均每场产值却未显著成长。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为「场次」差异。举例来说,戏剧类节目二○一三年总场次为2,312场,总产值为5.4亿元,平均每场产值为23.36万元。二○一八年总场次为2,875场,总产值为6.3亿元,平均每场产值为21.91万元。换言之,近六年戏剧类节目在场次的成长相较于产值的成长为大,全台湾有更多的场次,使得全体产值变大,但每一场分到的产值却是变少。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