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名桦(右)与洪梵恩(左)。(林韶安 摄)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运动你的艺术,启发我的创作

从运动开始 让芭蕾舞入生活

舞者叶名桦vs. 教练洪梵恩

「运动和舞蹈艺术这两件事情还蛮相近的,可是隐约还是有一道界线。」如何打破这条线,让爱运动的民众能踏入表演艺术领域?舞者叶名桦与运动教练洪梵恩联袂规划了「运动你的艺术—芭蕾训练工作坊」,以身体作为共通的语言,让有兴趣的民众可透过不同的视角,探索身体与艺术得以展现的各种可能性。

「运动和舞蹈艺术这两件事情还蛮相近的,可是隐约还是有一道界线。」如何打破这条线,让爱运动的民众能踏入表演艺术领域?舞者叶名桦与运动教练洪梵恩联袂规划了「运动你的艺术—芭蕾训练工作坊」,以身体作为共通的语言,让有兴趣的民众可透过不同的视角,探索身体与艺术得以展现的各种可能性。

伸展、绷直、弯曲、踢腿,在七月夏夜里,四十名对运动和舞蹈有兴趣的学员们,在国家戏剧院大厅里暖身、摆动,学习著芭蕾舞的基本姿势。两厅院与运动品牌Under Amour合作,邀请到舞者叶名桦和运动教练洪梵恩一同规划「运动你的艺术—芭蕾训练工作坊」,以运动结合芭蕾舞,邀请民众一起走进剧院,以身体作为共通的语言,透过运动来体会芭蕾舞的迷人之处。

将园区四周的运动族群,引入剧院大厅

「从一开始接到这个计划,我就觉得 I am in!」叶名桦笑著说,这次的运动艺术推广计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吸引新的观众进场欣赏艺术。身为舞团经营者之一的她感触颇深地说,这一直以来都是表演团队重要却艰辛的课题,假如现有的观众是蛋黄区,那要如何进一步去吸引蛋白区的观众呢?两厅院附近时常聚集喜欢运动的居民、学生,在广场上慢跑或跳街舞,「运动和舞蹈艺术这两件事情还蛮相近的,可是隐约还是有一道界线。」期待突破这条界线的动力,促成了这次的双边合作,他们以运动作为媒介、吸引对运动有兴趣的人加入,希望可以将「艺术」透过「运动」介绍给他们,进而让位处「蛋白区」的民众,走进两厅院「蛋黄区」开始接触艺术。

「芭蕾舞不只是身体在跟时间做磨练,心智上的意志力也是重要的一环。」运动教练洪梵恩说。Under Amour的品牌精神一直在强调意志力,而芭蕾舞这项极为细致的表演艺术,在运动的金字塔上可算是处于最顶尖的位置。一位舞者举手投足之间要能流转自如,他看似轻松的动作,其实源于精细且能瞬间到位的身体运用,从手指到脚尖都需要积年累月地训练,才得以准确控制,「长年的训练,代表舞者需要在意志力的层面,面对长时间的抗衡与磨练,在心灵层面来说,则需要保持正向的过程。」洪梵恩试著以运动员的心态,理解舞者。

正因为芭蕾舞需要如此严谨的长期锻炼,教练洪梵恩的任务便是透过运动的角度引领有兴趣的民众入门,用身体一步步体验芭蕾舞,从中感受到芭蕾可以创作的形式传递讯息,更能成为运动项目的一种; 让学员体会舞者们如何不透过言语,以身体述说故事。洪梵恩坚定地说:「以往提到运动,大家可能联想到的都是运动场上的运动员,而不是在剧院舞台上的表演者,他们的共同之处,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价值。」

高难度芭蕾如何接近未经训练的身体?

有了相同的共识,也能以身体作为沟通的语言,课程规划却没有他们想像中容易。「一开始非常开心,后来想说我的天呀!该怎么办?」叶名桦惊觉,芭蕾舞者自小的训练就是在舞蹈教室里面「练功」,虽然是跟大家一起,但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跟自己工作:把自己准备好、理解身体的状况如何,想要加强、想要偷懒,你所有的决定,到头来执行与影响的,也都是你自己,「就像在舞台上一样,即使是一起练舞、一起表演,其实都还是一个人,那是非常个人的事情。」

关于芭蕾舞的学习过程与知识,突然要和另外一个领域相结合,著实困难。叶名桦解释:「因为我们彼此已经各有自己的体系了,该如何把这种既定的体系结合在一起,又不失原本的意义;要有我们的专业,又要具有让大众引起兴趣、乐意接受、让他们的身体有感觉;并且在很快的时间内,得以让所有人都拥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了解我们在讲什么。」历史悠久的芭蕾舞著重身体技术,一个看似简单的抬腿动作,必须集结身体各部分的许多要素才能达成,不仅线条要求笔直,还得要单腿踮脚,透过小腿和臀部的力量稳定姿势。芭蕾舞作为精致艺术,对身体要求的门槛极高,成为芭蕾舞者需要具备很多优异的生理条件,并经过非常严谨的训练,如何让大众可以轻松地接近、参与并理解芭蕾舞,变成了此行最头痛的课题。

因此,具备专业运动知识的运动教练,便成了连结芭蕾与一般大众的关键角色。洪梵恩进一步说明,如果以金字塔来比喻,芭蕾是处在身体控制技术的最顶层,反之,最底层则是人的动作、活动控制的基础功能。身体需要有良好的活动、才能创造动作;再来要有好的稳定能力,才能让身体维持在固定姿势,这些都是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再往上一层,是运动能力,可以创造多少力量、速度、身体的协调与平衡,都得在这之中进一步发展。在剧院里欣赏的芭蕾舞看似遥不可及,但大众其实是可以经由运动的角度切入,开始学习入门,让芭蕾一步步地舞入你的生活当中:「芭蕾舞虽然是最上层这一块,我们教练的角色与目的,其实是要帮助人从最基层的地方去发展、从人的身体基本能力开始,一层一层往上爬,才有办法让喜欢运动的人更往上一阶。」

逐步学习以舞者的身体表现情感

舞者通常都是以苦练的方式养成,舞蹈老师不会告诉舞者要如何使用肌肉,而是直接要求「必须」做到这些姿势;反观职业运动员则非常不同,身边都会有教练在旁协助,帮忙暖身或小心避免受伤。叶名桦表示,国外的大型舞团、其实也会有类似的职位配置,但在台湾,往往都是真的受伤了,才去找物理治疗师做事后的修复、补救。专业的运动员自己有一套暖身系统和流程,又有教练在旁,身体哪里弱就能适度加强;相较于舞者的暖身,则是以个人的需要自行调整:「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当然没有像运动员那么好啦!有教练帮你暖身,像个保母一样待在身边,替你处理身体的状况、给你很多相关的资讯。如果跳舞也能这样,那真是太好了!连我自己都会羡慕。于是,我们就想从这里下手。」

洪梵恩因应叶名桦的课程,设计一个流程,让参与的学员可以从正确暖身开始,暖身的动作设计,与随后进入芭蕾的正课所需要运用到的肌肉部位,彼此呼应,阶段性地引导参与的学员,透过比较简单的暖身,慢慢地唤醒对身体的控制,感受不同部位发力方式差异,渐渐熟练后,对于学习难度相对高的芭蕾动作,也有很大的助益。叶名桦的部分则挑出了芭蕾舞中手脚的基本位置,以及几个扶把练习的重点动作,如Plié(弯曲)、Battement Tendu(靠合、延伸)、Grand Battement(大靠合)等。让学员们试著透过身体,体会古典芭蕾的肢体变化,最后再以米契尔.佛金(Michel Fokine)的《垂死的天鹅》作为小品流动练习,用舞蹈动作刻划白天鹅垂死之际的样态与情境。

光是工作坊的课程规划,来自不同领域的两人,就像是双人舞般交融呼应著,最后则由所有学员共同完成课堂演出;也因为这次的合作,叶名桦将洪梵恩在工作坊中所安排的部分动作,加入自己平日的暖身里。运动和芭蕾的结合,让有兴趣的民众可透过不同的视角,探索身体与艺术得以展现的各种可能性。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工作坊侧记

用每一条紧绷的肌肉  体验芭蕾文化

当天为参与工作坊,早早到了现场,发现不少学员已换上运动服站在扶把旁等待著,甚至有几位学员自备了舞鞋在现场拉筋伸展。将戏剧院大厅改装成舞蹈教室,在两厅院还是头一遭,把杆一排排把大家分隔开来,没有了舞台,运动和舞蹈的距离也似乎因而被拉近了一点点。洪梵恩先带领大家暖身,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家慢慢感受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控制。学员们似乎大多平时便有运动的习惯,做起动作看来都算轻松自如,不会感到太过吃力。

进入芭蕾舞的正课,叶名桦从手脚的基本位置讲起,加上了节奏,原本还能自信谈笑的学员个个开始哀号。原先对自己的肌力还算有点自信,但没有舞蹈基础的我做起芭蕾舞基本姿势,随著时间拉长慢慢开始感受到大、小腿与臀部肌肉的紧绷感,更加体会洪教练的暖身动作安排用意。而工作坊的后段,叶名桦挑选佛金《垂死的天鹅》,让学员试著透过身体临摹进而传递情境讯息,以流动练习浅尝芭蕾舞的细腻之处。运动教练的指导像是种身体科学,理性地引导开启,让身体能适当的发挥;芭蕾舞的课程则像是文化的体验,透过短暂的训练体验,感受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项目的魅力所在。

唯一感到可惜的是,现场参与的学员仍是以女性居多,男性对芭蕾舞感兴趣仍相对较少。如此精细的艺术形式,不应被性别所局限,芭蕾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或在这样的工作坊中,如能有各种不同性别的人参与,将能展现更迷人的光景。(辛怡澄)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