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场的政治起因于一群人聚集表达意见时,对统治者带来的不安全感。图为王墨林藉社会事件批判国家机器的剧场作品《军史馆杀人事件》。(许斌 摄)

八○年代,小剧场运动曾经轰轰烈烈,以生猛的批判力道冲撞社会体制!

九○年代,当激情过后,剧场要不回归美学追寻,或是拥抱市场、选择庸俗和犬儒…

如今,当文创产业成为一门显学,剧场被某些人视为消费性和生产性的商品,我们不禁要问,剧场的颠覆精神、革命性格不见了吗?

选择主流价值的信仰,还是继续坚持边缘发声?这是个问题,只是不再截然二分。

在台湾,有一群也许你从未认真关注、倾听的剧场工作者,正以不同的角度与手段揭发社会的不公与不足,面对历史及当前问题,彰显多元族群与底层阶级的生存价值。差事、海笔子、再拒,以及许多从事民众剧场、社区剧场、「一人一故事」剧场、移工剧场的参与者,他们来自不同背景,却不约而同地拒绝沉默,相信剧场的力量。

或许剧场无法改变世界的本质,但透过他们的坚持执著的身影,我们看见不妥协的美好初衷,以及这个社会的理想与希望。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