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表演艺术中心今年举办了为期一整个月的音乐剧人才培训计划,邀请多位国外老师上课,学员也必须通过扎实的训练。(台北表演艺术中心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好好学习,原创华文音乐剧就靠你!/导论

深化训练打基础 望向华文音乐剧大未来!

音乐剧的源起在欧美,但在有著完全不同历史文化、审美观点、叙事方式的华文地区,音乐剧这样的演出型态该怎么运用、转化、变革、扎根?从一九七二年香港制作了第一出原创华文音乐剧《白娘娘》迄今,许多创作者从制作中学习、在跌跌撞撞间调整策略,时至今日,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也终让音乐剧训练进入校园成为正式课程,然而,音乐剧由谁来教?学了什么?在这个逐步确立的系统之下,必然将影响未来各华文地区音乐剧的发展方向。

音乐剧的源起在欧美,但在有著完全不同历史文化、审美观点、叙事方式的华文地区,音乐剧这样的演出型态该怎么运用、转化、变革、扎根?从一九七二年香港制作了第一出原创华文音乐剧《白娘娘》迄今,许多创作者从制作中学习、在跌跌撞撞间调整策略,时至今日,对人才的特殊要求,也终让音乐剧训练进入校园成为正式课程,然而,音乐剧由谁来教?学了什么?在这个逐步确立的系统之下,必然将影响未来各华文地区音乐剧的发展方向。

「原创华文音乐剧」,这几个字拆开来看、合起来想都不难理解,甚至还有种过于用力强调的感觉。何以不直接说音乐剧就好了?这背后其实有它独特的背景脉络、发展走向、制作理念与创作主张等不得不加以归类、刻意划分的原因。然而,也正因为有了「原创」和「华文」的元素,「音乐剧」可以不只是专属欧美国家的娱乐产业,它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在世界的另一头开枝散叶,这全都源自于好几代艺术工作者们,为之倾倒、疯狂的执著与热情。

在有著完全不同历史文化、审美观点、叙事方式的华文地区,音乐剧这样的演出型态该怎么运用、转化、变革、扎根,这一路上少不了磕磕绊绊,只能不停地从制作中学习、在跌跌撞撞间调整策略、重新出发。一九七二年,传奇歌星潘迪华在香港制作了第一出原创华文音乐剧《白娘娘》,改编自民间故事白蛇传,全剧以中文唱词搭配流行音乐曲风制作,潘迪华不仅自己担纲主角,还找来了乔宏和泰迪罗宾一同登台,作曲家是有香港乐坛教父之称的顾家辉,作词人之列也包括黄霑。这出戏当时在票房上以赔本收场,受邀观赏的已逝影星李小龙甚至安慰潘迪华,说其制作虽好,但观众要等十五年才会懂得欣赏。恰巧就在十五年后的一九八七年,台湾也出现了第一出原创音乐剧《棋王》。

全能演员,在哪里?

至今卅年来,各种词、曲创作者与编剧、导演们的铁三角组合,尝试以不同方式呈现「音乐剧」,或是说,他们心中音乐剧应该具备的样貌,原创或移植、英文或华文、大型的或小众的、完整的或选粹的、现代流行的或创新传统的,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有些相互争鸣、各抒己见的态势。或许唯有在一个问题上可能达成共识,那就是:「谁,有能力演出音乐剧?」要会演、要会唱,还要会跳,画了三个圈圈,只能取中间有交集的那几位,不然就得再花时间训练,找老师密集指导,或想办法在舞台上避重就轻、快速带过。严格来说,光是具备演、唱、跳三种独立技能的演员,也不一定能做到使用适合角色的声音唱歌,同时表现出情境与情感的层次;也不一定能在复杂激烈的舞台动作中,保持有如唱跳歌手般的声音稳定性;更进一步还须要求,他或她是否能符合作曲者编写的演唱音域与音乐调性,甚至能以独特的演出魅力及歌唱功力表现剧情张力,进而渲染现场观众情绪。

对于音乐剧演员的要求何其多,池塘也就那么小,于是过往的演出有了几种不同的人力背景:演员出身、专业歌手,或受过声音训练的音乐科系学生,他们可能在制作中接触其他领域的练习而掌握更多技巧,或许也曾出国或自费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进修,他们同时也是逐步渐进而慢慢具备更多元表现实力的音乐剧爱好者。不过,如同上述的编、导和词曲创作者一般,在台湾、中国,乃至于整个华文地区的音乐剧发展背景里,早年其实少了「音乐剧」的专业人才,不仅缺乏有系统的全面理解、深入分析,在制作方面也得相当努力,才能达成面面俱到的精致程度。从点的认识,经由演出而相聚连结成了线,却因没有完整的养成体系而各自表述,成了许许多多面向,造就了各种音乐剧的演出形式,譬如翻译百老汇作品而成的粤语和中文版本、或是乾脆直接以英文演出原剧、也有改编自芭蕾舞剧或歌剧等老少咸宜的题材,当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别出心裁的原创作品。

音乐剧,该去哪学?

或许没有必要多作解释哪一种才是「真的」音乐剧,但音乐剧教育体系的建构,不管在人才的养成或观念的确立上,都成了不得不然的途径。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从一九九二年起,在表演系内开始了音乐剧的系列课程,其后跟进的是北京舞蹈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到了二○○三年,则多了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可以在戏剧学院产生,也能在舞蹈、音乐系所里成长,算是与西方的体制传统有些不太一样中国特色。二○○五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成立表演艺术研究所,以师大原有的音乐专业、结合文创实务为发展背景,往应用音乐、艺术管理的方向前进,近年他们成了台湾唯一一个标榜著「音乐剧专业」的科班系所,今年起开设四年的学士课程,企图将目前的教育成果继续深化与精进。

就算没有校院科系的学位加持,台湾许多剧团与民间艺文团体也都有短期或固定的工作坊与教学讲座,可供有志向学的演员或一般民众报名,「学学文创」的音乐及表演艺术产业课程算是最鲜明的例子,音乐剧配乐与作曲家王希文、担任过多出音乐剧歌唱诠释指导的魏世芬等人,都是学学长期合作的师资。今年十月,筹备中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在原迪化游泳池改装的表、排演空间台北试演场内,举办了为期一整个月的音乐剧人才培训计划。将「培育」定为未来北艺中心的最大目标,他们不但要利用现在尚未进驻场馆的这段时间,号召民众来此参与活动、共同创作,以培养观众,还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也能共享给台湾剧场界的表演人才资源库。由台南人剧团艺术总监蔡柏璋规划、拟定的专业课程,邀请了来自美国及丹麦等地的音乐剧老师、导演、编舞与作曲家。参与其中的学员,除了要经过前期的甄选并熬过密集、强力的训练之外,不用花一分一毫,就能接受纯正的欧美音乐剧教学:从剧目赏析到剧本分析、肢体舞蹈与舞台搏击、发声练习和歌唱技巧、表演排练与角色发展,最后还有两场学习记录呈现,而这或许只是北艺中心一系列专业音乐剧训练课程计划的第一阶段。

然而,音乐剧由谁来教?学了什么?在这个逐步确立的系统之下,必然将影响未来各华文地区音乐剧的发展方向。此外,光是演员受到训练,提升至符合标准、堪称专业的全能境界,原创的作品、编剧、导演、音乐创作者,及所有演出相关的设计或技术人员,是否也能妥善运用手中好牌,让整体演出的品质,在内容编排、剧情架构、题材选择,或视觉与听觉效果上,继续提升?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教学的范畴也将扩展到其他领域。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