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侠猫》卡司有孙翠凤饰林少猫的师父「猴师」(中)、陈子豪饰林少猫(左)、管罄饰女主角Hana(右)。(明华园戏剧总团 提供)
戏曲

用台湾歌仔戏 演台湾历史武侠戏

明华园戏剧总团《侠猫》

歌仔戏虽是台湾本土剧种,但却多演绎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故事,这次由明华园戏剧总团推出的新作《侠猫》,则是改编自作家施达乐的台客武侠小说《小猫》,演绎抗日义士林少猫的故事。编导黄致凯将现代剧与传统戏曲歌仔戏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侠猫》蜕变成一出有浓浓歌仔戏元素的台语音乐剧,在丰富的感官、精神体验中,强化了观众对台湾土地、人物的认同与印象。

歌仔戏虽是台湾本土剧种,但却多演绎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故事,这次由明华园戏剧总团推出的新作《侠猫》,则是改编自作家施达乐的台客武侠小说《小猫》,演绎抗日义士林少猫的故事。编导黄致凯将现代剧与传统戏曲歌仔戏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侠猫》蜕变成一出有浓浓歌仔戏元素的台语音乐剧,在丰富的感官、精神体验中,强化了观众对台湾土地、人物的认同与印象。

明华园戏剧总团《侠猫》

2018/1/20  19:30   2018/1/21  14:30

台南新营文化中心演艺厅

2018/1/26  19:30   2018/1/27  14:30

高雄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

2018/2/2~3  19:30   2018/2/3~4  14:30 

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

INFO  02-23029797

「歌仔戏」是台湾土生土长的传统戏曲,在这片土地已超过百年岁月,然而搬演的老戏,多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如《薛平贵与王宝钏》、《七侠五义》、《陈三五娘》等,少有以台湾真实历史人物为题材的剧目。明华园戏剧总团改编作家施达乐台客武侠小说《小猫》,推出属于台湾的古册戏《侠猫》,演绎抗日义士林少猫故事,期待开启传统戏曲新未来。

传统戏结合现代戏  演台湾抗日义士故事

《侠猫》由故事工厂艺术总监黄致凯担任编导,剧情背景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一八九五年清朝战败后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之时,当日军登台,巡抚唐景嵩、被众人寄予厚望的邱逢甲、刘永福等人,陆续离台避难。此时在屏东万丹的林少猫,一个从小不爱读书只爱练功、立志当流氓的盗匪,为了保卫台湾,竟组织义勇军抗日,虽然一度让日本人害怕,但毕竟是刀棍,终究不敌日军枪炮,林少猫最后仍身死战场。直到台湾光复后,林少猫被奉为抗日义士,入嗣高雄忠烈祠。

全剧将「传统戏」结合「现代剧」进行创作,因为时代跨越「清统」及「日治」,舞台呈现及音乐设计上,兼具「传统」与「现代」。主要演员有明华园台柱小生孙翠凤饰林少猫的师父「猴师」、传统戏曲演员陈子豪饰林少猫、流行歌手管罄饰女主角はな(Hana,意即「花」)等。

既是改编武侠小说,《侠猫》自然少不了武打戏。像是义勇军摆出宋江阵法之「枪刀巷阵」抵抗日军,虽然都是不起眼的竹竿、镰刀、菜刀,但刀密如林,杀机凛凛,还是让日本人怯步。另有「流民拳」、「攻炮城」。黄致凯解释,「流民拳」又称「流氓拳」,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中为了自卫而衍生出来的拳法,强调「招不过三」。「攻炮城」是元宵祭典,表面上看,谁能将手中的炮竹丢进城门竹篮,谁就赢赏金,实际是透过练习投篮,强健身体,进而有能力防止土匪贼偷攻城。

不教忠孝节义  探究「侠」的真谛

「像林少猫那样舍己为人,就是侠。」黄致凯说,但这只是从个人行为看侠义精神,他同时用更开阔的视野,从国家层次深究什么是「侠」。黄致凯问,林少猫牺牲生命抗日,在历史留名,然而每位义勇军的背后都有一个家,他们真的甘愿捐躯,任尸骨散于蔓草?林少猫的举动,真的是侠?对照剧中有人开城门,让日军不费一兵一弹进城,在牺牲名誉,被认为是台奸情况下,让老百姓活下来了,这算不算侠?若从林少猫母亲的眼光来看,也许她宁可儿子当个普通人就好,何必为消失的政权牺牲生命,当什么英雄呢!「一般歌仔戏都是教忠教孝的戏码,但这出戏不是歌诵林少猫,也没有要『教』什么,而是希望引发观众回顾讨论,林少猫的所作所为是对或错?」

黄致凯直言「《侠猫》既谈一八九五年的台湾,也是谈二○一八年的台湾。」他举例,「流民拳不讲究招式漂亮与否,只讲求打败敌人,展现出来的生命力,正是当下台湾精神之一种。」又如,「Hana是台湾女儿,因家贫送给日本人当养女,从此改名换装,就像日本女子,她也问自己到底是台湾人还是日本人,Hana的认同问题何尝不是目前社会议题。」再说,「猴师是福佬客,亦就是俗称的客家底福佬人,是台湾族群自然融合的典范。」黄致凯还希望经由《侠猫》找到书写台湾历史的新视角。他叹,「很多人熟背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英勇就义故事,但却不记得林少猫与北部的简大狮、中部的柯铁虎是台湾抗日三猛。」

在黄致凯大胆创新编导下,《侠猫》已经不是一出传统的歌仔戏了。他将现代剧与传统戏曲歌仔戏两种剧种巧妙搭配,在多元跨界下,表演艺术展现灿烂的生命力,《侠猫》蜕变成一出有浓浓歌仔戏元素的台语音乐剧,在丰富的感官、精神体验中,强化了观众对台湾土地、人物的认同与印象。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在现代舞台演绎传统

「八十八年历史的明华园已经是台湾规模最大、最有票房魅力的歌仔戏剧团,何须找我来编导《侠猫》?」之前已为明华园执导过《散戏》的黄致凯表示,「陈胜福总团长一直企图让歌仔戏借由多元跨界元素,激荡出更多火花;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冲撞传统戏曲既有的美学规矩。」

当「歌仔戏结合现代剧在同一舞台呈现,传统戏演员肢体需要转换,」黄致凯解释,传统戏演员有戏时自然表现唱念作打功底,没戏则不敢乱瞄乱动,尤其是群众演员,总是不带表情地面向观众,然而在《侠猫》中,他要求每个演员都要参与,对每句台词有反应,「好像林少猫跟人打架,兄弟们虽然没有对白,但必须展现态度,呼吸、眉眼、举止间可以做『不要打了、住手』的焦急样,不是事不关己站在旁边。」

黄致凯认为,「我们不该要求戏迷用怀念的心情接受传统戏曲,应该反思将现代元素加入传统,吸引更多观众喜欢。」因此他与彭俊刚老师讨论后,加入想像力,新编蜈蚣阵、白鹤阵等阵法;当舞台上出现拿刀的义勇军对抗拿枪炮的日军,除了将刀及枪炮各自运用身体的美学表现出来,还融入样板戏身段,尝试让整台戏更有戏剧感,「就是看歌仔戏往外多跨两步,可以走到什么程度。」(陈淑英)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