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艺术中心演出现场。(王永年 摄 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
焦点专题(二) Focus 中西乐团献「美」声/国家交响乐团

用熟悉的语言 呈现台湾多元特色的缜密思考

侧记NSO美巡四场音乐会

继二○一六年首度赴美巡演、得到当地肯定后,国家交响乐团(NSO)今年十月再度前往美国西岸展开四场巡演,向世界介绍自己。音乐总监吕绍嘉试图打破竞争的思维,不朝演得「像」什么,而是用经典曲目展现乐团高度的音乐素养,并且在这基础上,再带出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设计有乐团拿手的德奥经典、有首度在国外展现的法国曲目,有来自国外及台湾的两位当红的独奏家为节目增添亮彩,更有彰显自我文化的本土创作带来话题。

继二○一六年首度赴美巡演、得到当地肯定后,国家交响乐团(NSO)今年十月再度前往美国西岸展开四场巡演,向世界介绍自己。音乐总监吕绍嘉试图打破竞争的思维,不朝演得「像」什么,而是用经典曲目展现乐团高度的音乐素养,并且在这基础上,再带出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设计有乐团拿手的德奥经典、有首度在国外展现的法国曲目,有来自国外及台湾的两位当红的独奏家为节目增添亮彩,更有彰显自我文化的本土创作带来话题。

二○一六年,NSO首度踏上美国巡演,精湛演出加上台湾色彩的作品不但令当地乐评惊艳,更留下极为肯定的评价。对于乐团来说,不仅是珍贵的鼓舞,也代表著积极出访、向外拓展知名度的方向正确。为此,NSO于今年十月底再度启程前往美国西岸,展开四场巡演,主动出击,向世界介绍自己。

策略性的计划  站上国际舞台

但如何介绍自己?音乐总监吕绍嘉提出他的观察:「我们的困境在于交响乐团源于西方,身处台湾该如何与人竞争?我们可以为西方音乐注入什么元素?在出访时带给西方观众什么新的感受?」于是,他试图打破竞争的思维,不朝演得「像」什么,而是用经典曲目展现乐团高度的音乐素养,并且在这基础上,再带出属于自己的一家之言。因此曲目的设计有乐团拿手的德奥经典、有首度在国外展现的法国曲目,有来自国外及台湾的两位当红的独奏家为节目增添亮彩,当然不能错过的,就是带出国门彰显自我文化的本土创作带来话题。两套曲目因地制宜地完美配搭,展示著乐团独特的风格与高度的弹性。

此次巡回的第一站,回到加州橘郡塞格斯仲表演艺术中心(Renée and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 Segerstrom Performing Arts Center, Costa Mesa)。曲目与圣地牙哥雅各布音乐中心(Jacobs Music Center)的柯普莱交响音乐厅(Copley Symphony Hall)相同。晚间八点前,观众纷纷入场。在广大的爱乐者当中,还有几位重要贵宾。除了NSO前总监华裔指挥家林望杰与夫人张晶晶的联袂到来,及当地来自San Diego ReaderEpoch TimesSan Diego Story的乐评人及教授之外,圣地牙哥当地重要的慈善企业家/艺术赞助者,也是将此地由电影院出资改为音乐厅的雅各布夫妇(Joan and Irwin Jacobs)皆亲自出席。

第三站,乐团受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之邀于明尼表演艺术中心演出(Meany Hall, Mean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Seattle),演出再度开出票房红盘,全场上座率超过八成。而巡演最终站旧金山,于旧金山戴维斯交响乐音乐厅(Davies Symphony Hall, San Francisco)演出。虽然适逢美国期中选举,仍不减魅力。此两站音乐厅皆为乐团的首度登场,尤其后者在驻旧金山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洛杉矶台湾书院、旧金山台北姐妹市委员会等鼎力支持下,来宾众星云集,包括驻旧金山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处长马钟麟,旧金山台北姐妹市委员会主席徐大麟博士伉俪、旧金山交响乐团执行长Mark C. Hanson、旧金山芭蕾前董事会主席Richard C. Barker、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谭元元、当地重要政商人士,American Record Guide资深古典音乐评论人Gil French、Seattle Times资深艺评人Melinda Bargreen皆对当晚演出甚感满意。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史蒂芬.贺夫:「应该将音乐当成一个美好的祝福。」

刚结束亚洲一个月巡回,到访中国、吉隆坡、日本、香港……史蒂芬.贺夫不但演出行程满档,身为曾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选为当代廿大博学之人,他喜爱绘画、舞蹈,更担任过十年英国皇家芭蕾舞蹈团的董事。不但平日就常为杂志撰写专栏、文章,今年刚出版了一本小说,预计明年将会再出一本。

钢琴演奏当然是他专业的中心,但是贺夫认为其他的创作对他来说也相当类似,都是从艺术而来。熟悉他的粉丝们都知道他改编过相当多台湾民谣,并且能够贴切抓住味道与精髓。对台湾人来说,那是再自然也不过的旋律,但他却将《望春风》那样的乐曲比喻成德布希创作手法,分析研究五声音阶的转换,在五声音阶中编织出惊人的变化与音色,让它简单、纯粹,却又深入人心。他说:「灵感很难说,有时它就像火一样在胸中燃烧,我不太确定那是从哪里来?只希望可以好好利用。」   

享受著艺术带来多方面的薰陶,但贺夫却感叹现在这个社会,对于学习音乐的心态相当扭曲。他认为学习音乐,就该从音乐出发,而不是从未来的成就作为起点。「别想要利用古典音乐来成名、致富、穿光鲜亮丽的衣服。」他说:「我想要给『家长』而不是『学生』的建议是──不要对你的孩子有错误的野心。他们需要『喜欢』音乐,不该让音乐成为『压力』,更不该让音乐变成名利的护照。」他曾亲眼看过十几岁有天分的孩子,已经被压迫到无法再忍受音乐,那是非常可惜的!学音乐的人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是当独奏家,而是在从事乐团、教学的工作,所以「应该要将音乐当成一个好的祝福,而不是诅咒!」

后台准备上场的贺夫,已经不再将重点放在与哪些指挥、乐团合作或演出地点上面,也不特别评定自己哪一场音乐会的好坏,因为每场演出总有某些特别的享受,有时候是好的钢琴、有的时候是好的音乐厅音响。走上舞台,他总是用他的经验给予所有,期待与观众有一份最好的交流。(李秋玫)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