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爵士乐从早期流传在黑人中下阶层社会的音乐,在二十世纪初期一跃成为中产阶级品味的象征,随著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汇流,爵士乐的形式和风格越来越多,大乐队摇摆、咆勃、酷派、硬式咆勃、自由、前卫、Bossa Nova、融合……,每个阶段都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大环境的交相撞击下,创造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爵士乐特色。其中,为广大乐迷熟知的爵士乐手包括:萨克斯风手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钢琴大师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小号手路易.阿姆斯壮(Louis Armstrong)、查特.贝克(Chet Baker)、迈尔斯.戴维士(Miles Davis)、歌手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和艾拉.费兹杰罗(Ella Fitzgerald)……,这一连串名单列下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以乐器演奏来说,爵士乐几乎是男人的天下,但要说人声演唱,能名留乐史的似乎都是女人。

爵士乐,为何偏爱女「声」?在洋溢著爵士风情的盛夏,本期的特别企画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请到资深爵士乐评人深入剖析,究竟爵士女伶迷人的地方为何,能在男人当道的爵士乐圈独领风骚,让乐迷为之倾倒,成为票房卖座保证?从历史演变、声线表现、诠释风格、舞台魅力、爵士女歌手有何能耐与男歌手分庭抗礼?当前走红的爵士女歌手跟前辈们,又有何不同之处?此外,在众多的爵士女歌手中,本刊也为读者归纳六种类型,从自由挥洒的狂野唱功、柔情可人的甜美女声、抚慰人心的乡村民谣、低沉感性的慵懒嗓音、进阶版的即兴拟声、以及才艺出众的乐坛奇葩,只要你愿意打开耳朵,必定能选到最合你胃口的爵士女声。

台湾这几年流行的「创意市集」,是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将创意和想法付诸成商品,透过或设于街头、社区或大型活动的生活风格场域,实践从创意到创业的梦想。而在国外行之有年的「艺术市集」,又是什么呢?本月在德国,将有一个专为舞蹈所举办的表演艺术市集——「杜塞朵夫国际舞蹈博览会」,这是个能让艺术家与策展人交流的平台,许多表演者的心血在此被看见,从而踏上全球的舞台;但这也是艺术家理想与现实的杀戮战场,个中甘苦、险恶及诀窍,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当文化艺术的产业化已是必然趋势,而文建会也将于今年十月份,在台北市华山艺文特区举办「华山起义—2010华山艺术生活节」,企图打造「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为亚洲的表演艺术产业交易平台。但是办「艺术市集」有这么简单吗?为此本刊特地带领读者直击国际重要的艺术市集,透过专业策展人和团队的经验分享,让大家认识这个你我还陌生,但不可不知的艺术交易现场。

在市场导向与创作理想的拉锯之间,台湾的创作者找到自己的路了吗?不约而同地,剧场中生代编导如金枝演社的王荣裕、台南人剧团的吕柏伸、动见体剧团的符宏征、莎妹剧团的王嘉明,今年纷纷将作品推上大剧场,这个现象的背后代表著什么意义?台湾剧场「世代断层」的警报解除了?在量化的补助机制下,观众人数的多寡成为衡量成果的唯一标准?面对制作成本高涨,资源稀薄的现况,「大舞台、大剧场」成了存活的唯一出路?从小剧场到大剧场,他们将如何面对市场的挑战,同时找到创作的平衡?在本月份编辑部也有专题深入探讨,与您一探究竟。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