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窑剧场艺术总监茹贝辛翰执导的Holy Sh!t,讲述两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和更多关于信仰、身分与教育的反思。(Mark Douet 摄 Kiln Theatre 提供)
伦敦

结束「三轮车」的里程 更名「窑剧场」再出发

原名「三轮车」的基尔柏恩地区的社区剧院,历经整修后重新开幕,并重新更名为「窑剧场」。在艺术总监茵度.茹贝辛翰领军这六年来,剧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整修后的剧院除了硬体升级,对茹贝辛翰来说,翻新及更名是一个扩大观众群的机会,她希望窑剧场奠定其地位,成为地区上最为热门的观戏场所。

原名「三轮车」的基尔柏恩地区的社区剧院,历经整修后重新开幕,并重新更名为「窑剧场」。在艺术总监茵度.茹贝辛翰领军这六年来,剧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整修后的剧院除了硬体升级,对茹贝辛翰来说,翻新及更名是一个扩大观众群的机会,她希望窑剧场奠定其地位,成为地区上最为热门的观戏场所。

位於伦敦西北区伦敦基尔柏恩(Kilburn)的当地社区剧院,在历经两年的整修后,于上月重新开幕。不过,焕然一新的不只是硬体设备,原名为「三轮车」(Tricycle Theatre)的剧院,也正式更名为「窑剧场」(Kiln Theatre)。

六年前,甫接下艺术总监一职的茵度.茹贝辛翰(Indhu Rubasingham)才刚上任;某天,她跟著观众走进当时的三轮车剧院,却见走在她前方的一个男人和小孩,踏入观众席不久,便随即调头离开、一去不返。茹贝辛翰说:「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他们看起来有些害怕。」因此,她许下心愿,想要把这个伦敦北部的表演场地变成一个开放、包容、温馨的空间,不仅服务当地社区民众,也将制作与呈现世界级的戏剧作品。

说故事的政治剧场  改名扩大吸引观众群

尼可拉斯.肯特(Nicolas Kent)是茹贝辛翰接任前的艺术总监,他将三轮车塑造成以政治剧场为主的剧院,制作包括逐字剧场(verbatim)、法庭戏剧(tribunal plays)等根据口头实证进行调查的作品。茹贝辛翰自己所定义的政治剧场则不太一样:「我的政治是『故事 』优先,这包含来自没有展演平台的人物与他们的故事,那些我们可能不小心忽略的故事。我致力于透过不同视角向世界展示这些作品。」过去六年,在茹贝辛翰的带领下,三轮车剧院制作了三出转往西区剧院(West End)的作品,拿下两个奥立佛奖,获得一项自由人权奖(Liberty Human Rights award),并策划了「小心间隔」方案(Mind the Gap programme)协助与指导上百名在伦敦的青少年难民。如今,在两年七百万英镑的改建翻新后,三轮车已不复存在,茹贝辛翰带著团队,在北伦敦旧址打造新剧院:窑剧场。

关于剧院更名,茹贝辛翰解释因为“Kiln” 和地区名“Kilburn”在拼字上具有关联性,而字义上,窑(Kiln)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密切关系:「它是以高温烹煮食物的器材,我们再延伸联想到融化/合材料的锅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茹贝辛翰希望窑剧场奠定其地位,成为地区上最为热门的观戏场所,她认为:「爱我们的创作者与观众不会因为我们改名了就不来。」对她来说,这次的翻新及更名是一个扩大观众群的机会,「窑剧场是要吸引那些以为我们是儿童剧场、开瑜伽课程的休闲运动馆,或从来都不确定我们究竟在干嘛的人们来看戏。」

不再是隐藏的宝石  盼成伦敦北方的高塔

整修后的剧院有更多观众席位、具有变化弹性的舞台设置、无障碍空间的规划等等,然而,这些硬体上的改变并不是引起最多关注的变化——并非每个人都乐见剧院改名的事实。从「三轮车」到「窑剧场」,名称的更动引起部分当地民众的反对,他们发起签名连署,并集结在场外抗议,希望剧院回归本名。反对的民众认为此举抛弃了三轮车宝贵的遗产和历史,而英国《卫报》知名剧评比林顿(Michael Billington)甚至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茹贝辛翰新一季的节目企划并非激进式地突破,何以需要改名制造冲突与混乱?不过,茹贝辛翰对此持乐观态度:「名称就只是名称,重点是我们怎么维持、甚至为剧院带来更多观众?改名——或是品牌重塑——虽有争议,但它实际上已经做到这件事了。当人们看到这栋建筑时,他们会看到历史是如何被保留与尊重的。」

虽有反对声浪,整体来说,观众与业界人士对新的窑剧场都抱持正面希望。窑剧场跟著茹贝辛翰的冬季节目企画在九月第二周开幕,她对这个新开始非常兴奋地表示:「人们过去经常将三轮车视为一颗被隐藏的宝石,但我不想要它继续隐藏了。我要它成为街上的高塔。」想像新的可能性不容易,做出改变更需要勇气,茹贝辛翰将如何带领窑剧场成为她心目中戏剧界的领头羊,值得期待。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