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创作陪伴,也需要制作陪伴
演出制作事二三

要创作陪伴,也需要制作陪伴

台湾的文化机构常年不断狭义地,专注在推动年轻的创作力。现在也因国家条件堪忧,所以积极推动国际共制。但国内面对制作的成熟态度是值得质疑的。是目前文化机构所提供的机会以量为主,并未有质的看守。显现出来的,是公机关年度绩效数据的亮眼。而实质上的切实成绩,真正作品制作面的检讨往往被轻视。

台湾的文化机构常年不断狭义地,专注在推动年轻的创作力。现在也因国家条件堪忧,所以积极推动国际共制。但国内面对制作的成熟态度是值得质疑的。是目前文化机构所提供的机会以量为主,并未有质的看守。显现出来的,是公机关年度绩效数据的亮眼。而实质上的切实成绩,真正作品制作面的检讨往往被轻视。

制作陪伴同等重要于创作陪伴!!

起源不对、中期未能矫整、后期不盛,是必然。

近年来,有关「创作陪伴」(dramaturg)对创作者的所能提供的协助都有被阐述。台湾的戏剧作品中多为导演主导创作理念,一旦有了创作陪伴参与,透过沟通、辨明,丰富创作过程。在这样的一个沟通过程中。创作陪伴者自身的敏感度与创作者的契合度是首要。除了知识以外,人格特质也很关键,需要客观、倾听、引导及无私。

创作陪伴  建立演出深度与社会连结

台湾的文化机构常年不断狭义地,专注在推动年轻的创作力。现在也因国家条件堪忧,所以积极推动国际共制。但国内面对制作的成熟态度是值得质疑的。是目前文化机构所提供的机会以量为主,并未有质的看守。显现出来的,是公机关年度绩效数据的亮眼。而实质上的切实成绩,真正作品制作面的检讨往往被轻视。常见最后就是「大家辛苦了」,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剧场是菁英环境,追求极致是应有的精神,而不是「苦劳」。站在舞台上演出,应该是创作经验累积与淬炼的产物,目前一味地追求当下、青年、潮流的政策思想,是对表演艺术的一种损伤。

表演艺术最终是「演出」,是「执行呈现」。有了创作陪伴的参与,建立演出深度与社会连结。但整体演出要到位的话,需要制作陪伴制度。目前市场上成熟创作作品的不足,是大家所见。演出评论一贯专注于学术论述,对于制作呈现本质的评论,可能是因为缺乏制作过程经验因此比较少见。    

制作陪伴  让团队发挥极致

身为资深剧场一员,能够提供,以及想要提供的是「制作陪伴」,提供一个有力量的后盾、安全感!在前期计划,协助检视团队组织,形成所需要的能力与分工落实、给予对创作执行多层次的讨论与方向引导、正确的资源使用、有效的制作咨询与支援,透过陪伴建立清楚适当的制度。在中期,当困难或走岔产生,给予关键时机的检视与支援,还有危机处理的判断。从开始持续地倾听、解惑、引导,为最后剧场阶段做准备。在后期,做制作的有力后盾、甚至适时的补位、让团队能够尽当下全力发挥极致,以让演出作品能够完成预期的结果。

著名的戏剧史学家布罗凯特(Oscar G. Brockett)曾有这样的一句话:「剧场在每晚逝去,而于第二天复活。 」如何让每一场演出都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续演,具有市场价值,应该是制作的目标。

表演艺术的「好」的定义是什么?这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试想,当创作陪伴与制作陪伴的优点都能够开始被接受,而放入各方推动的计划内,相信未来会更好。

 

文字|林家文 个儿小 强烈意志 精准性格 慷慨的心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