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剧的催生者女主角韩再芬,无意间看到大陆著名版画家应天齐的一幅安徽西递村版画,她看见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因而亟欲实现画里投射出来的企盼(红剧场 提供)
焦点 焦点

钟情一眼,寂寞一生

从原鄕开拓新机的《徽州女人》

就像当年梅兰芳看到一幅「散花图」而创作《天女散花》这出戏码一样,韩再芬强烈地被这些安徽版画中意境吸引,她亟欲想透过这些版画激发出来的情感,说一则动人的故事。这出戏特别融合安徽民居的建筑特色,并以黄梅戏为类型,

就像当年梅兰芳看到一幅「散花图」而创作《天女散花》这出戏码一样,韩再芬强烈地被这些安徽版画中意境吸引,她亟欲想透过这些版画激发出来的情感,说一则动人的故事。这出戏特别融合安徽民居的建筑特色,并以黄梅戏为类型,

安徽省安庆市黄梅剧团《徽州女人》

12月6〜9日

国家戏剧院

这是一个发生在大陆徽州的古老故事,时间大约是一百年前。在一座闭塞的小村落里,一名十五岁的徽州少女,正乘著花轿,准备嫁给一个好男人为妻;只因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无意间巧遇她的新郎,在她双眼默默地凝视里,便已凝聚那足以贯穿前世今生的坚贞爱恋。于是,她接受了长辈们安排的命运,满心期待地步向婚姻的未来。然而,就因为偷偷瞄了新郎一眼,却注定了她三十五年孤苦无依、寡门守候的一生;因为成亲的那一天,新郎竟然削去他的发辫,坚决抗拒传统婚姻的束缚,离家不归。

版画的意境启发原创

大陆导演陈薪伊与曹其敬共同执导的这出新戏《徽州女人》,自剧本发想至演出产生,过程相当辗转曲折。一九九九年六月于安徽合肥首演后,《徽州女人》参与于沈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尽管获得全场评审的注意,当时竟错过所有奖项而几乎「全军覆没」。不过,在大陆北京、沈阳、抚顺等城市巡演之后,今年却荣获二〇〇〇年文华奖、白玉兰奖与梅花奖等奖项的肯定。为什么这么一出传统题材的黄梅戏,能够获得大陆、台湾两地学者的讨论与瞩目?这全部得从黄梅戏演员,也就是《徽州女人》的女主角韩再芬,无意间看到大陆著名版画家应天齐的一幅安徽西递村(注)版画开始谈起。

就像当年梅兰芳看到一幅「散花图」而创作《天女散花》这出戏码一样,韩再芬强烈地被这些安徽版画中意境吸引,她亟欲想透过这些版画激发出来的情感,说一则动人的故事。在描绘高房子的版画里,韩再芬看见一个有故事的女人;然而,她需要一组工作伙伴,帮助她实现画里投射出来的企盼。于是,她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透过关系造访陈薪伊导演;从一九九八年陈薪伊来台执导《皇帝变》,这件事一直「缠绵」不断,总算在韩再芬的坚持下有了一点眉目。

房里的女人有一则故事

在陈薪伊、曹其敬的眼里,韩再芬是个杰出的黄梅戏演员;看过电视黄梅剧《孟丽君》里韩再芬的诠释与特质,让这两位导演期待著未来合作的可能性。终于在曹其敬导演的牵线下,陈薪伊透过韩再芬的推荐,见著了这位版画家应天齐;身为安徽铜城人的陈薪伊,立刻被画里的意象吸引,脑海不断联想出许多画面,也想起身世里一个匿名的家人──她的姑姑。「姑姑」不是别人,正是父亲的元配,也就是苦苦等候她男人三十五年的那位徽州少女。

当年年少的父亲正是为了抗拒傅统,毅然剪去后脑勺那条长长的辫子,离家逃学,寻求人生的自由;而这位「姑姑」却情愿守候他数十年,不是因为封建父权,而是为了自己一厢情愿相信的爱情。回头从自己的原鄕情怀,述说起这则动人的爱情故事,陈薪伊当下看了这些安徽版画,她有著不可思议却又无限疼惜的感叹,她感觉中国女人的韧力怎么能那么强?怎么能守得住这空闺的寂寞?于是结合安徽的时空背景与人情特质,她开始以转换画框为舞台,迥异于《皇帝变》与《商鞅》那般荡气回肠与阳刚,套句戏曲学者蔡欣欣的比方──以「散文图说」的叙事方法──说出这则平淡却传奇的动人鄕情。

采风取材的舞台美感

曾经与河南人、南京人与安徽人同处一室的陈薪伊,对于安徽人的沈静内歛,印象特别深刻;这从安徽当地随处可见的贞节牌坊可知,安徽人那种不争不抢、执著由命质朴个性的特色。为了塑造徽州女人这样的人物,这出戏特别融合安徽民居的建筑特色,并以黄梅戏为类型,却因而逆转出堪称结合现代与傅统戏曲剧场表演的新象。

以刻划戏剧人物的前提来看,陈薪伊总觉得写实的舞台设计「不够意思」,过于写实的舞台,不仅浪费空间,浪费思维,甚至浪费金钱;舞台设计应该服务「创造人物心理空间」的目的,像戏曲一样,以写意为境地。在著手《徽州女人》的创作之前,她特别与曹其敬导演、舞台设计高广建(为张艺谋执导歌剧《杜兰朵公主》舞台美术之一),前往安徽西递村一带勘景采风。场景的设计由版画的选择开始,建构「嫁」、「盼」、「吟」、「归」四个片段。舞台则从安徽民居获取设计灵感,模拟徽州当地的婚床与隔扇门,在舞台前缘的台口设计两个窗框;并以当地半月塘塘畔那面向高高村门、白墙黑瓦上的小窗为意象,配合灯光描绘那名徽州少女引颈企盼的渴望。

革新破旧的形体塑造

也许是个人美学的主张,陈薪伊认为运用任何剧场、戏曲或戏剧的元素,都应以刻划人物为主要目的。传统黄梅戏少见书写一个人的人生,由于人物复杂,以及传统内涵的局限,传统的黄梅戏不论程式或曲调,都无法全然承载《徽州女人》深沈的主题与内涵。谦称自己不懂黄梅戏的陈薪伊,坚持戏曲元素服务人物塑造的原则,完全在乎曲调是否能表情达意,而舍弃传统戏曲的韵脚定律,并以创新的音乐编制,辅助传统黄梅曲调的不足,特聘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陈儒天、董为杰,录制交响乐形式的配乐。曾经在大陆看过《徽州女人》演出的政大中文系副教授蔡欣欣则肯定韩在芬的努力;这出戏的崭新格局,使得韩再芬突破以往黄梅戏的传统程式,而让观众看到更深刻的表演诠释。陈薪伊也认为韩再芬的天赋与训练相当难得,特别自北京舞蹈学院邀聘现代舞蹈老师吴蓓,根据韩再芬的特质与这出戏的需要,以有别于一般传统戏曲的「身体」程式,融合民族、古典与芭蕾舞的特色,为韩再芬进行「形体塑造」,这是陈薪伊特别希望对观众强调的一点。

「芭蕾舞的身体看向上帝,而戏曲程式的身体习惯总那么内敛含蓄,像是看向土地公一般……」陈薪伊虽是这么笑说这套身体表演的观感,但在《徽州女人》的创作中,尽管引发许多争议,她坚持舍弃戏曲程式的准则,寻求「美学」的天平,要让这则悲而不怨的女性传奇,获得人性真情的公断。

注:

安徽省黟(念「伊」)县西递村原是驿站,供邮差落脚,唐朝时已得此村名。西递村至今完好保存一百二十栋明清宅邸而闻名于世,有「中国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被联合国文教处列为世界文化保护财。

 

文字|傅裕惠 剧场工作者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