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发局的官方季刊曾以香港剧场观众数字为专题。(香港艺术发展局 提供)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香港:艺界年度调查报告出炉 用数据说出团队需求

即将卸任的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茹国烈,任内用心推动的表演艺术业界实况研究,在二月份正式发布了《香港艺术界年度调查报告2007/08》,藉著对场地与团队演出的数据分析,反映出艺术界对场地与资源的需求,它的出现无疑令业界对艺术发展的分析和前瞻更有把握。

即将卸任的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茹国烈,任内用心推动的表演艺术业界实况研究,在二月份正式发布了《香港艺术界年度调查报告2007/08》,藉著对场地与团队演出的数据分析,反映出艺术界对场地与资源的需求,它的出现无疑令业界对艺术发展的分析和前瞻更有把握。

香港艺术发展局(下文称艺发局)行政总裁茹国烈将于今年四月底约满后不再续约,据说是打算往海外进修,之后动向则未有透露;坊间不少传闻是可能朝「西九」(编按:指西九龙文化区计划)大道进发,一切当然尚是猜测,但亦未尝不是正面的事。三年前,当出身自民间但熟悉政策、和表演艺术业界关系密切的茹国烈上任时,不少人对他甚有期望。

透过实务数据分析,期待拉近制度与现实

业界人士、特别是小型专业团队对艺发局又爱又恨,是既要应付制度又要照顾艺术的卓越发展;为著饿不死但又长不大的资助疲于奔命。曾搞过创作、任职剧团行政、写过多年剧评,并在艺术中心任剧场部总监和总干事时,密切地与华文各地表演艺术家进行交流连线的茹国烈,他的经验和想法无疑能够看穿制度和业界的落差,但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平衡的作用则是另一回事,毕竟现存制度存在不少核心的问题。

「一年资助」演变为「一年/两年资助」的制度是他在任内的其中一项改变,立意良好;减少团队的行政负担也更有策略地作长线发展。在现存的制度中作些微少的推动是策略,改革是愚公移山;看来即使看通看透但也未必能够与整个机制抗衡,但此举无疑针对业界目前的需要。另一方面,前往「西九」的列车开得闹哄哄,但路当怎样走、需要怎样的配套却是空中楼阁,「四座中型剧院、四个黑盒剧场」的建议一直没有实质的研究或数据支持。香港演艺活动虽然活跃,但一直缺乏系统的资料整理和调查研究,因此难以分析和评估未来发展,也未能与其他城市在一个较为客观的平台上作比较和趋势剖析。

茹国烈上任不久后,艺发局官方季刊《艺萃》策动了有关演艺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初步报告,二○○九年初以「剧场观众翻一番──香港剧团八年数据追踪」为专题,透过罗列资助剧团过去八年的观众数字看戏剧的发展、前瞻观众拓展的空间;其后一期则累积了舞蹈界及音乐界的数字,令分析更为全面。事实上,自二○○八年中开展的「香港艺术界年度调查2007/08」也不只限于资助团队的调查,是主要透过官方和独立演艺场地所提供的有关观众、场次资料,和节目表中有关票价、资助来源等,分析年度演艺生态的发展;是香港第一个较具规模的相关调查。

数据会说话,点出团队真正需求

调查报告于今年二月正式发布,艺发局主席马逢国也深表支持。该年度于全港十七座主要演艺场地中进行了5,672场次的舞蹈、戏剧、音乐及戏曲演出,接触278.9万的观众人次,其中戏曲观众人次是为数最多的,占超过三成,当中最为活跃的包括粤曲演唱会;这些数字具体呼应了戏曲业界一直以来争取场地支援的需要。另一方面,该年度每周约有五十九个节目在这些场地中上演,比例也以戏曲和音乐节目为主,其次为戏剧和舞蹈;然演出平均场次,则戏曲和音乐约为一场,戏剧和舞蹈则分别为四场及二场。

舞蹈方面的访港节目较其他演艺类型为多;而戏剧活动的活跃,也不限于小型场地的使用率。该年度上演最多戏剧节目场次的场地,以官方的文化中心剧场为首,该空间能够灵活地处理多种不同舞台和观众席设计的演出,可容最多约四百位观众;其规模和格局最能支援目前小型专业团队的演出。该剧场一直是团队的演出首选,该报告具体反映出香港演艺界对这类型场地的需求。

而占上演戏剧节目场次第二席位的演艺学院歌剧院,是主流戏剧上演的主要大型独立场地之一;而第三位的艺术中心麦高利小剧场,则是小型制作的温床,也是独立场地中的佼佼者。可见多元剧场配套是戏剧发展的所需,而官方和独立场地则互相配合平衡多元的可能。《香港艺术界年度调查报告2007/08》作为茹国烈任内最重要的一个计划,它的出现无疑令业界对艺术发展的分析和前瞻更有把握;希望即使由任何人接管行政总裁一职,这些长远的工作还能持续做下去。

 

相关网站

下载《香港艺术界年度调查报告2007/08》:http://www.hkadc.org.hk/UserFiles/ResourcesCentre/Report/Annual_Arts_Survey_Report_0708_TC.pdf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