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总编辑的话 Editorial
专栏 Columns
- ☆<?:?卖夹仙24H选物贩卖小铺☆<?:?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即将上场 Preview
艺号人物 People
焦点专题(一) Focus
- 在此,吴兴国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43
- 回来、在此与封箱的这个时候 访吴兴国谈《李尔在此》封箱演出 / 文字 李玉玲 / 44
- 《李尔在此》有多老? 从戏曲/剧史探看《李尔在此》的创作意义 / 文字 汪俊彦 国立台湾大学华语教学硕士学位学程助理教授 / 48
- 共同在此的「我」 我,吴兴国,《李尔在此》与当代传奇剧场 / 文字 吴岳霖 剧评人 / 52
- 是离经叛道的改革者,还是彻底的老戏骨? 在排练场看见吴兴国 / 文字 林雅 两厅院之友,会员资历五年 / 56
特别企画(一) Feature
- 听 声物学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60
- 透过聆听,重新建构这个世界 打开耳朵 梦境中的声物回荡 / 文字 范钦慧 作家、台湾声景协会理事长 / 62
- 女高音林玲慧谈发声方法与练习 发声 从文化背景到认识身体 / 文字 吴毓庭 / 66
- 以身体为音箱的舞蹈实践 声身共舞 倾听自身体传来的声音 / 文字 白斐岚 / 70
- 发声著色,量身谱曲 林强 郑宗龙 张 / 文字 白斐岚 / 74
- 台湾声音艺术发展 让视、听与感官同步 可被凝视的「声音」 / 文字 黄钟莹 / 80
- 声音艺术中的表演动作 让物件与空间交互发声 打破既有聆听方式 / 文字 纪柏豪 / 84
- 台湾声响实验室 聆听未来 勾勒声音多元型态的想像 / 文字 张慧慧 / 88
- 从食安事件聆听「死亡」的声音 《蚀物链》 以听觉打造的「电影」 / 文字 张慧慧 / 92
- 声音艺术家纪柏豪推荐 经由网路实现的音乐合作案例 在家也能把玩世界的声音 / 文字 纪柏豪 / 94
演出评论 Review
回想与回响 Echo
企画特辑 Special
焦点专题(二) Focus
- 重磅挑战!! 编剧 vs. IP / 文字 本刊编辑部 / 105
- 关於IP的六个不可不知 / 文字 陈明纬 / 106
- 剧场编剧的IP挑战X向宇宙提案一 / 文字 吴明伦、宋厚宽、李季纹、李忆铢、林孟寰 / 109
- 剧场编剧的IP挑战X向宇宙提案二 / 文字 胡锦筵、陈建成、简莉颖、苏洋徵 / 112
- 「改编」老字号新尝试 「私阅读」解构再重组 果陀剧场X《解忧杂货店》 / 文字 吴岳霖 / 116
- 选择改编台湾原创IP 论坛形式邀观众一起反思 故事工厂X《我们与恶的距离》 / 文字 田育志 文字工作者 / 120
- 影集音乐剧网路变身 轻薄短小随身观赏 Vocal Asia X《不读书俱乐部》 / 文字 李秋玫 / 124
话题追踪 Follow-ups
- 音乐、戏剧、竹编工艺展 向艺术结合观光迈进 苗北艺文中心艺术总监林佳莹谈2020苗北艺术节策展 / 文字 赖家鑫 / 128
- 有无「出脱」,青春说了算 2020影响.新剧场「青少年扮戏计画」《出脱》 / 文字 游富凯 / 130
- 让观众飞翔 「双线剧场」的初步构思 / 文字 茹国烈 香港资深艺术行政、前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表演艺术行政总监 / 131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 萨尔兹堡艺术节 疫情压力下的百年庆 苦撑下终开场 首演汉德克委创作品《阿达梅兹》 / 文字 罗基敏 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退休教授 / 132
- 关键时期重现经典之必要? 编导穆阿瓦德试图召唤《海滨》的青春灵魂 / 文字 王世伟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