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海報。(網路翻拍再製)
北京

「變與不變」為題 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再出發

以中國現代劇場大師、外號「大導」的林兆華為號召,突顯其選戲品味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在停辦一屆後,今年的活動將在五月至七月重回北京舉行。今年邁入第八屆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從二○一○年創辦迄今,從北京到天津,再從天津回到北京,舉辦歷程數來坎坷曲折,今年的主題是「變與不變」,聚焦於年輕新銳導演的作品,只邀了兩檔歐洲劇目,並由大導之子、既是導演也是演員的林熙越主導。

以中國現代劇場大師、外號「大導」的林兆華為號召,突顯其選戲品味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在停辦一屆後,今年的活動將在五月至七月重回北京舉行。今年邁入第八屆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從二○一○年創辦迄今,從北京到天津,再從天津回到北京,舉辦歷程數來坎坷曲折,今年的主題是「變與不變」,聚焦於年輕新銳導演的作品,只邀了兩檔歐洲劇目,並由大導之子、既是導演也是演員的林熙越主導。

四月十五日,林兆華戲劇工作室宣布,第八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將於五月至七月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這一消息令戲劇圈振奮,同時也讓人感嘆此戲劇展的多揣命運。

北京並不缺戲劇節或戲劇展,主要的幾個大型優質場館,如國家大劇院、人民藝術劇院、國家話劇院、天橋藝術中心都有各自固定的戲劇展演系列,再加上民間舉辦的南鑼鼓巷戲劇節,以及提供年輕戲劇工作者展現創作成果的青年戲劇節、金刺蝟大學生戲劇節,再加上各個中小型劇場定期或不定期的戲劇節展等等,北京戲劇節展的數量在這座兩千五百萬人口的城市中算是夠多的,尤其是當品質良窳不齊時,上座率也會很殘酷地證明這類演出是供過於求的。

大導選戲有品質  辦展歷程卻曲折 

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受到關注,主要是林兆華(外號大導)在中國當代戲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斷代地位,因為說到當代中國戲劇,必然是以他在一九八二年導演的《絕對信號》(高行健的劇本)為起點。突破「戲劇是語言藝術」制約的高行健與「每一次創造都應當是一次涅槃」的林兆華,兩人共同開啟了中國當代小劇場戲劇的先河。如今高行健已遠走巴黎,大導今年八十三歲,仍然固守北京,每年推出新作。

第一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於二○一○年開展,小試身手;第二屆於二○一一年十一月在人藝劇場展演,擴大規模,共演出十部精選的國內外重要劇目,大導選戲的品味充分展現,在內容上算是那幾年在北京比較讓人眼睛一亮的戲劇節,但可惜也是意料之中的是,叫好不叫座。由於經費、人員、場地等因素,第三屆與第四屆都辦得勉強,並沒有得到太大的關注。轉機從二○一四年的第五屆開始,從一開始就主辦邀請展的北京驅動文化傳媒公司於二○一三年底取得天津大劇院的委託經營權,隔年籌辦以著名劇作家曹禺為名的國際戲劇節,院長錢程以資源整合的概念將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納入,以大導之名邀請國際著名劇目,同時解決了邀請展舉辦的困境。事實上是邀請展庇蔭於曹禺國際戲劇節的兩節合一,在錢程不計成本地邀請國際最新最好的劇目來津演出,第一年就打響了名號,甚至以票價優惠及交通補貼的策略吸引了很大部分北京的戲劇人及戲劇觀眾到津觀戲。連續三年,就憑著曹禺國際戲劇節與林兆華戲劇邀請展,「看戲到天津」的口號幾乎使得北京戲劇之都的地位黯然失色。二○一七年底,錢程意外地失去天津大劇院的經營權,兩節合一的盛況戛然而止,林兆華戲劇邀請展作為獨立且具個性的藝術節始終不曾成形。

從天津回北京  「變與不變」為題再現

二○一八年邀請展停辦,今年第八屆以「變與不變」的標題在北京復活,聚焦於年輕新銳導演的作品,只引進了兩部歐洲劇目,一是法國導演菲利浦.肯恩(Philippe Quesne)的《「龍」的憂鬱》La Mélancolie des dragons(編按),另一部則是立陶宛國家話劇院的莫里哀喜劇《偽君子》,導演是柯爾斯諾瓦(Oskaras Korsunovas)。此屆邀請展子承父業,由大導之子、既是導演也是演員的林熙越主導。

以大導的歷史地位而且作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完全可以成為北京人藝、甚至北京市一張亮麗的名片,但事實卻不如人意,因為理想豐滿,但現實卻極為骨感,相信大導的品味,但無法相信好的戲劇藝術作品的票房,再加上各種人為及客觀的原因,邀請展的未來依然不可捉摸……

編按:2016六年應邀在台北藝術節演出時譯為《龍之憂鬱》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