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貼》(環球音樂 提供)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三張當代音樂 迥異風格動我心

這三張專輯前後不一地出現在我書桌上,三張都聽了三張都喜歡,是風格迥異的當代音樂。其一是《鐵達尼號》配樂作曲家詹姆斯.霍納的遺作《拼貼》,讓人聽到法國號營造的遼闊悠遠;其二是希納斯特拉的The Vocal Album,有男高音多明哥的精采演唱;其三是高利霍夫的《藍》,樂曲與冥想東方的氛圍呼應。

這三張專輯前後不一地出現在我書桌上,三張都聽了三張都喜歡,是風格迥異的當代音樂。其一是《鐵達尼號》配樂作曲家詹姆斯.霍納的遺作《拼貼》,讓人聽到法國號營造的遼闊悠遠;其二是希納斯特拉的The Vocal Album,有男高音多明哥的精采演唱;其三是高利霍夫的《藍》,樂曲與冥想東方的氛圍呼應。

霍納 《拼貼》聽見法國號的悠遠遼闊

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953-2015)二○一五年自駕小飛機在南加州墜毀身亡,世人不勝唏噓卻也難忘他那張影史大賣的《鐵達尼號》原聲帶以及席琳.狄翁唱紅的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這套作品不僅家喻戶曉,當年也替他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及最佳原創歌曲獎。

他一生的配樂名作當然不僅《鐵達尼號》,還有《阿凡達》、《美國鼠譚》、《真愛一世情》、《異形2》、《美麗心靈》、《狼圖騰》等等,所以他一生共獲八次奧斯卡獎提名。即便在配樂界是泰山北斗,其實他出身英國皇家音樂院,對於嚴肅音樂的創作熱情滿滿。

本片專輯名《拼貼》Collage正式收錄他生前遺作,為四支法國號及交響樂團所譜寫的同名協奏曲《拼貼》,會以如此特別編制作曲,一來因為他年輕時候學過法國號,對這項樂器了解頗多。二來因為休士頓交響樂團及國際法國號協會共同委託他創作。首演於倫敦二○一五年三月舉行,距離他出意外才三個月前。而本片錄音由傑米.馬丁指揮倫敦愛樂管絃樂團,是世界首錄,您可以聽到四把法國號營造的遼闊悠遠氣度,同時緬懷大師音樂風采。

希納斯特拉The Vocal Album   南美演唱風情

比詹姆斯.霍納花更多時間在嚴肅音樂創作上的希納斯特拉(Alberto Evaristo  Ginastera,1916-1983)是阿根廷廿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早期作品大量採用阿根廷民間音樂節奏,一九五○年代後始以序列主義創作,作品的南美風依然濃厚。而且探戈盛行的阿根廷,不單是一種舞蹈,其實整套演出包含吃重的演唱,我們也可在這張他的聲樂專輯中窺探一二。

專輯The Vocal Album還另外收錄他一九六六年在紐約首演的無調性歌劇《羅德利哥先生》,作曲家以貝爾格《伍采克》為創作範本,講述八世紀西班牙最後一任西哥特王的故事。以及一九七一年完成的現代風格清唱劇《米萊娜》。巧的是本片男高音多明哥,一九六六年就是《羅德利哥先生》紐約首演的主唱,也因它站穩歌劇舞台。片中多明哥帶領兩名多明哥聲樂大賽獲獎的女高音,在同為南美的巴拉圭指揮家班.多爾與聖塔芭芭拉交響樂團一同演出,班.多爾二○○四年還和希納斯特拉的女兒,在聖塔芭芭拉著名的探戈和曼波藝術節合作演出。

高利霍夫《藍》  從太空看地球的幻夢

另一位南美洲阿根廷出生的當代作曲與配樂家高利霍夫(Osvaldo Golijov,1960-),曾獲得麥克阿瑟獎、葛萊美獎最佳當代古典樂作曲、古根漢獎學金創意藝術類等。如果您過去都沒聽過他的音樂,這張專輯《藍》Azul應該是個契機,簡單來說「這是馬友友絲路之旅的當代管絃版」!當然,很多人不會同意我以偏概全的上述,其實我是拋磚引玉,希望吸引大家來聽。

專輯叫做《藍》因為裡面收錄同名的高利霍夫四個樂章大提琴協奏曲《藍》,由於高利霍夫才從發生阿克薩群眾起義的以色列回到紐約,對從太空拍攝看似祥和的藍色地球照片覺得格外弔詭。混雜他得自靈感來自智利詩人聶魯達的作品,及高利霍夫某年在檀格塢音樂中心,躺在草地凝視天空聽露天音樂會,還有與兒子參觀紐約天文館的回憶。

二○○六年時,此曲由馬友友與波士頓交響樂團首演,這張錄音則與布魯克林的騎士室內樂團(The Knights)合作,該團總監艾瑞克.雅各森(Eric Jacobsen)與共同創辦樂團的哥哥柯林.雅各森,都曾參加馬友友「絲路合奏團」,熱愛與跨領域跨文化的音樂人合作。大提琴搭配Hyper Accordion(運用數位訊號處理器的手風琴,可以做出更多音樂變化與強弱表現,例如模擬出中國笙的振動與音色),以及兩位特殊的打擊樂手,光是跟著管絃樂團聽《藍》就值回票價。其他收錄曲目與整張專輯與冥想東方的氛圍呼應,也跟從太空中看地球的藍色幻夢,有異曲同工之妙。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