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Mark》(桑吉加 提供)
全球搶先看 World Stage

以記憶訴說城市 映照當下風景

2019香港城市當代舞蹈節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

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主辦的「城市當代舞蹈節」,今年推出三齣舞作,除駐團藝術家桑吉加的《Re-Mark》與喬楊的《Almost 55》,亦邀請到台灣藝術家陳芯宜與周書毅聯手打造之VR影像舞蹈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上三舞作的核心分別在於個體與歷史文化、歲月長河、自我情感之間的關係,亦由此形塑出香港的城市風貌。

2019香港城市當代舞蹈節

城市當代舞蹈團《Re-Mark

11/16  20:00  

11/17  15:00

11/23  15:00、20:00 

11/24  15:00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

城市當代舞蹈團《Almost 55 喬楊》

11/19  20:00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大盒

VR舞蹈影像《留給未來的殘影》

11/13~23  12:00~22:00

11/24  12:00~18:00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盒仔

INFO  ccdfestival.hk/hk/

城市從來就是新舊共存的大盒子,如同人類記憶承載著過往、亦不斷記錄著未來,而過往與未來的交界之處就是「此刻」;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以下簡稱CCDC)舉辦,將於十一月中旬登場的「2019城市當代舞蹈節」,將以《Re-Mark》的群舞表演、喬楊獨角戲的自白,一場虛擬實境的體驗中,再現香港的此刻此時。

《Re-Mark》  川流世事裡的一瞬之光

舞蹈藝術家桑吉加於二○一八年受邀至義大利佛羅倫斯,為法比加藝術節(Fabbrica Europa Festival)編創一齣新作品。在動身創作之前,他留給自己一週的時間,於這個古老的文化之都縱情散步,造訪無數博物館,坐在咖啡廳看外頭流動的人影,想像他們的生活方式,思考這座古都曾流轉過的萬千藝術家,都是如何賦予此地新意?他要如何解讀?而久居於此的人又會怎麼定義自身?順此點子延伸,《Re-Mark》的概念愈發成形——就從這川流不止的歷史/文化/人群裡,尋找縮藏在個體記憶中的燦爛一瞬吧!回到香港,於2019城市當代舞蹈節上,桑吉加不僅將帶著佛羅倫斯《Re-Mark》的原班人馬,踏上對舞者群來說也許是陌生的東方土地,一方面更再次思索獨屬本地之人文風貌,進一步為CCDC的舞者量身打造新版的《Re-Mark》。

起初於佛羅倫斯的製作,他們公開徵選當地舞者,一口氣湧進三、四百人報名,最後選出八位參與。與當地藝術家合作,不僅是思想上的全新碰撞,也給予桑吉加更深入認識這塊土地的機會。創作之初,他花大量時間與舞者、設計團隊聊天,並給大夥兒拋出一個簡單的命題:「假如能夠選擇,你最想回到哪個年紀?」有的人說是三歲:「因為當時我姥姥還健在。」有的人說是廿五歲,隨即補充:「但廿五歲以前的時光我都想忘記。」有個人談到童年時母親給他哼唱的一首搖籃曲,其為佛羅倫斯人均能朗朗上口的樂音,旋律悠揚,最後成為《Re-Mark》的演出元素之一。桑吉加說:「我把他們對人事情感的部分放大,用這種方式重新描繪佛羅倫斯,最後留下了非常溫暖的東西。」城市的記憶就是這樣慢慢被建構起來的,爬梳眾人的生活軌跡,由他們自身去定義所生活的氣息。

回到香港再製,桑吉加卻不再依循同樣的方法行進,他說:「畢竟香港和義大利是完全不同的環境,創作的條件也不相同。」不同於佛羅倫斯與全新面孔合作,CCDC聚集了一群與桑吉加長期合作的舞者,為數眾多、情感積累亦深,相較起來,若說佛羅倫斯的《Re-Mark》是要重新去定義那座古都,那麼香港的《Re-Mark》興許就是讓桑吉加去定義他的「家」。發展前期,他手中僅捏著強烈的意念:「在香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兩個字:『關愛』與『互助』。」但如何將這份情感融入舞作中?他思考一會兒,有太多可能湧進,難以交付一個答案,隨即又轉變話鋒:「還有一件我以前從沒想過的事,就是把『表情』加進創作中。」他笑說:「很奇怪吧?你說一般看現代舞誰會注意表情?可是這念頭這回一直在我腦裡轉啊轉的……」面對愈熟悉的環境,他愈得謹慎地抓住每一個滑過腦中的想法,使之有脈絡地匯聚在一塊。

這位身上貼滿各種風光標籤的藝術家,自嘲:「『最完美的舞者』,這稱號誰給起的我也不知道,全世界完美的舞者太多了,別人怎麼稱呼,我其實不大介意。」拿他當初給舞者們的課題回問桑吉加:「你最想回到哪個年紀?」他不假思索:「那絕對是三、四歲,我光著屁股在草原上到處跑的時候。」

歷史將他定義為「藏族舞者第一人」,其實比起這稱呼,更重要的是草原時光賦予他的氣質。當初他負笈海外跟隨當時的法蘭克福芭蕾舞團藝術總監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歷時五年多學習、精進,於歐洲收到眾多知名舞團邀請入團,仍毅然決然回到故土。他曾經說過:「我出去時就想著要回來。」出發的終點與起點總是一樣的,他是生於草原上的孩子,習慣的也是草原上的遷徙生活,縱使遷徙意味著不間斷的流動,但流動的同時亦不忘最初的座標,他旅居世界的終站仍舊是家。

桑吉加經常受邀於世界各國、與不同的團隊合作交流,他說:「我常常覺得我不是在編舞,是在學習。非常開放地聆聽所有人的想法,他們願意參與進來是我最榮幸的事情,讓我能夠篩檢,拿捏。」帶著古城的氣味,香港的文化,以及草原的自由。《Re-Mark》不僅是以舞作重述佛羅倫斯或香港,亦是他再次輪廓自身的過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