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尹真(林韶安 攝)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演員

鄭尹真 我願作為一個通道,讓萬物顯現

對演員來說,每場表演都是一次機會,是鄭尹真摸索自己定位的方式,也是她探問自我的路徑。而她作為一個演員的使命感,乃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她願意成為一個通道,讓萬物顯現,「把春天的風顯現出來,或者是記憶中母親的聲音,也可能是被人遺忘許久的一首詩。」

對演員來說,每場表演都是一次機會,是鄭尹真摸索自己定位的方式,也是她探問自我的路徑。而她作為一個演員的使命感,乃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她願意成為一個通道,讓萬物顯現,「把春天的風顯現出來,或者是記憶中母親的聲音,也可能是被人遺忘許久的一首詩。」

《母親.李爾王》

4/15~18  20:00

牯嶺街小劇場 一樓實驗劇場

INFO  www.glt.org.tw/

師承江之翠劇場的周逸昌,鄭尹真自新聞系畢業後一頭栽進南管、梨園戲的領域,站在傳統文化的面前,她未曾妄稱自己專業,像是一個姍姍來遲的學生,在教室外圍躊躇徘徊,潛心吸收,靜靜釋放;2013年,首次與王墨林導演合作,驚訝其與恩師周逸昌表演美學存在著「遙遠的呼應」,皆將表演者的身體視為一個聖殿,以嚴格的要求掌握演員的形與神。彼時鄭尹真心裡一直有個憧憬,願能牽成兩人,開啟對談,然此心願在幾年前周逸昌逝世後便無望達成。

4月的獨角戲《母親.李爾王》,鄭尹真改寫劇本,挑起單人表演之梁柱,再次與王墨林導演聯手,讓自己成為一個通道,召喚出莎劇《李爾王》中那名缺席的母親身影;另一方面,也試著呈現她自周逸昌身上習得的,並與王墨林導演之美學風格疊加,使得當初那個無緣開啟之對談,能於自己身上顯現。

演員之於獨處的意義

採訪地點約在台北植物園,那是鄭尹真慣常散步的路線,在工作間的空擋拐彎進來,和平西路側門那一排的樟樹好些被她擁抱過。「但我不是散步達人。」她解釋。必須解釋,她不願占文字的便宜,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務求精準。興許如此,她說話的方式如其行走的速度,不疾不徐,每句都踩在當下。

表演者大多都需要一處獨處的空間,去思考、消化與代謝,鄭尹真尤是。高中畢業紀念冊上,有個同學贈予一句話,說她就像是顯微鏡,看什麼事情都放得很大。而她確實如此,易於共感,疲於社交,在人潮雜沓處,不消10分鐘就覺得氣力用盡。這樣的人,當初為何走向了表演工作?

「表演說起來很矛盾,以獨角戲來說,看起來就是一個人站在舞台上,但實際上不可能是一個人完成的。所有的藝術,都是集眾人之力的結果。」她沉澱一會兒,接著說:「但是劇場,劇場是一個相對讓個人更加獨立,並盡可能誠實地,去整理所要創作出來之事物、或者是努力去回應自身的思考。這時候,獨處顯得更加重要。」

有時候,鄭尹真是一道風,極力隱藏自己,特別是在年少時期,分明存在,卻默不吭聲,在不熟悉的人群裡,更是緊張到不說話;又有些時候,她是一面湖,不斷透過世界映照在她臉上的樣貌,輪廓出她自己,而表演即是其中一個媒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高雄人,劇場工作者,ACC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窮劇場聯合藝術總監。

◎曾任獨立媒體《破週報》記者。2007年,加入江之翠劇場,習南管樂與梨園科步,並受學於團長周逸昌先生,赴泉州習梨園科步、南管唱曲、二絃與鑼仔拍。

◎ 2014年,與多年創作夥伴高俊耀創立「窮劇場」,作品屢獲牯嶺街小劇場年度評審團大賞及台新藝術獎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