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南方團隊朝「大」發展,難形成小劇場活動

小型變中型 南台灣真的要這樣的劇場嗎?

小型變中型  南台灣真的要這樣的劇場嗎?

耗資近百億的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於上月八日動工,預定二○一三年完工。衛武營藝文中心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設計監造,外形線條好像音波流動,建造像大魟魚的國際級表演廳,其中包含二千二百六十席的戲劇院、中劇院一千二百五十四席、音樂廳二千席、演奏廳四百七十席。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衛武營藝文中心將成為東亞最大藝文中心,「世界都能看得到的指標」。高雄縣長楊秋興說,高雄過去被譏為文化沙漠,經九年努力,衛武營藝文中心終於動工;高雄市長陳菊希望做到南北平衡,台北兩廳院每年有十億預算,政府也應照顧南部優秀藝文團體。然而令人疑問的是,原本設計容納五百人的小劇場,被容納一二五四人的中型劇場取代,原訂容納八百席的演藝廳,縮減為四七○席的演奏廳,難道南台灣不需要一座功能完備的專業實驗劇場嗎?一個一千多人的中型劇場,已經相當於一個國家劇院的座位數,以南台灣目前的藝文團隊和觀眾人口來說,難道不怕日後淪為人詬病的蚊子館嗎?

小型變中型  南台灣真的要這樣的劇場嗎?

耗資近百億的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於上月八日動工,預定二○一三年完工。衛武營藝文中心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設計監造,外形線條好像音波流動,建造像大魟魚的國際級表演廳,其中包含二千二百六十席的戲劇院、中劇院一千二百五十四席、音樂廳二千席、演奏廳四百七十席。文建會主委盛治仁說,衛武營藝文中心將成為東亞最大藝文中心,「世界都能看得到的指標」。高雄縣長楊秋興說,高雄過去被譏為文化沙漠,經九年努力,衛武營藝文中心終於動工;高雄市長陳菊希望做到南北平衡,台北兩廳院每年有十億預算,政府也應照顧南部優秀藝文團體。然而令人疑問的是,原本設計容納五百人的小劇場,被容納一二五四人的中型劇場取代,原訂容納八百席的演藝廳,縮減為四七○席的演奏廳,難道南台灣不需要一座功能完備的專業實驗劇場嗎?一個一千多人的中型劇場,已經相當於一個國家劇院的座位數,以南台灣目前的藝文團隊和觀眾人口來說,難道不怕日後淪為人詬病的蚊子館嗎?

高雄師範大學駐校藝術家、南台灣藝術發展協會理事

明:南方團隊朝「大」發展,難形成小劇場活動

南台灣的藝文生態和北部不同,因此團隊發展方向的考量也與北部團隊有很大的差異。北部的藝文環境多元且健全,從大型的商業劇場、發展中的中型劇場、以及實驗性質的小劇場,一應俱全,其原因在於北部已經有相當成熟而穩定的藝文市場以及消費機制。但在南部,一來由於藝術人口缺乏,即使民眾對藝文活動的參與有意願,但付費觀賞表演的習慣仍尚未形成,團隊仍依賴著公部門的扶植和補助。二來由於劇場專業人才的匱乏,劇團的組成仍大多屬於業餘社團性質,導致創作的關照面向、多元性與原創性都略顯不足。

在種種劣勢前提之下,南方團隊實在很難由民間自主性地發展出劇場文化,而公部門為了看見投注預算的成效,在「政策」主導與「績效」要求下,大多數團隊為了生存,紛紛往「大」就是「好」的方向思考,因此,南台灣根本不存在、也難以形成小劇場活動,更遑論需要一座實驗劇場了。就我所知,目前已經動工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缺乏審慎的專業評估,原本容納五百人的小劇場,因為考量北部或國外表演團體南部巡演的成本問題,藝文界有力人士介入,才被一千二百五十四席的中型劇院取代;至於二千人的音樂廳和四百七十席的演奏廳,則是在地音樂界人士的期待。(採訪整理  廖俊逞)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