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獎項得主合影,(左起)陳以軒、曾彥寧、黃思農、林欣怡、田孝慈、Helmi Fita、王序平、李慈湄。(林鑠齊 攝)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回應當代社會 展現世代新態度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與得獎作品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於六月六日公布得獎名單,從十七組入圍作品中選出並頒發三項大獎:視覺藝術獎由陳以軒個展《委託製作》拿下,表演藝術獎頒給王世偉主創的《群眾》,年度大獎則由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奪得。本屆的創作作品彰顯了一種「世代的新態度」,展現出當今創作者「面對嚴肅議題,以直面真實的手法,帶給觀眾巨大的想像和開放的解釋空間」。

第十八屆「台新藝術獎」於六月六日公布得獎名單,從十七組入圍作品中選出並頒發三項大獎:視覺藝術獎由陳以軒個展《委託製作》拿下,表演藝術獎頒給王世偉主創的《群眾》,年度大獎則由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奪得。本屆的創作作品彰顯了一種「世代的新態度」,展現出當今創作者「面對嚴肅議題,以直面真實的手法,帶給觀眾巨大的想像和開放的解釋空間」。

「台新藝術獎」今年邁向第十八屆,提名觀察人從九十四件作品中複選十七件作品(六組視覺藝術及十一組表演藝術作品)進入最終決選,並於六月六日頒獎現場揭曉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年度大獎三大獎項,分別由陳以軒《委託製作》、王世偉《群眾》、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奪得。

值得注意的是,受全球性疫情影響,今年決選團首度全數由國內人士組成,由紀錄片導演、也是首屆台新藝術獎得主黃明川領軍徐文瑞、陳雅萍、陳正熙、王佩瑤、吳介祥和白斐嵐擔綱決選委員。黃明川說:「大家都來自相同文化圈,在意見和論點表達上有更直接的對話。」陳正熙補充:「國際評審傾向從藝術性表現或成品概念去思考,對於本地脈絡會有些隔閡。從另一角度看,這回獎項的選擇更能透露欲傳達的訊息,更能看出藝術作品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入圍作品中,今年的視覺藝術纇均由個展藝術家入圍,展現個人靈魂的主觀性對世界客觀性的凝視與對話;表演藝術方面,則更見跳脫傳統形式語彙,呈現個體生命面對親族、家國、社會,甚或藝術純粹性的深沉探索與反思。黃明川表示:「從昨天到也許七十年前,這種從人跟人、家族、社群還有社會,甚至是久遠的大歷史,包含了過去到現在,具有議題的研發,還有藝術創作的巨大能量。」上述狀態呈現了一種「世代的新態度」,他認為該態度展現了「不再以嚴肅態度回應議題,沒有標明絕對的立場,而是勇敢面對當前與過去,願意把定論留給觀眾」。

年度大獎

再拒劇團《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明白歌》是由再拒劇團與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合作的巡演計畫,透過說書、唸歌、藍調等民間說唱藝術,回溯白色恐怖時期未能被言說傳唱的創傷記憶。「劇場是關於當下的藝術,而如果你說,劇場從過去至今,作為一個儀式,本來就是連結生者與死者,連結過去事與未來事。那麼今天我們歌唱表演的整個目的,其實也就是回到這個劇場最原始的本質。」關於白色恐怖,多數人只知道官方的二二八紀念日,對身兼導演及編劇的黃思農來說,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應聚焦於——將塵封已久的歷史檔案還原成一個真實的「人」。

《明白歌》走訪全台七個白色恐怖的事發鄉鎮,演出之外也策劃親子工作坊與演後分享,邀請當地講者與受難者家屬分享白色恐怖的故事與情感記憶。「疫情蔓延之際,大家開始談論5G直播等網路媒介結合劇場的可能。但表演藝術於我們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它『聚眾』的力量,人們必須去到一個地方與他人相遇。」黃思農在頒獎時致詞提到。《明白歌》初衷是將轉譯的創傷記憶,帶回故事的發生現場。

《明白歌》是再拒劇團自二○一四年《諸神黃昏》以來一直在做的聲音劇場實踐,結合同樣以聽覺為表演核心的民間說唱藝術,將沒有聲音的歷史記憶,透過多重角色聲音帶至演出當下,成為觀眾最真實的感知經驗。「歌唱、言說等『以聲述史』的口語文化,在流浪與移動中,把『他方』經驗帶到『此地』,是最古老的民間表演藝術表現,我們想將此次得獎經驗,視為是對這個古老技藝的肯認。」

評審團一致認可:「將沉重的白色恐怖文獻,轉化為流暢深刻、節奏明晰的聲音劇場。四位表演者的演出調度靈活,藉由說演與吟唱再述無數受難者檔案,素樸地還原文獻的原始視角,傳遞了糾纏複雜的時空因素和政治環境。」吳介祥說:「歌詞歌曲和演唱部分貫穿口述文獻的基底,唱與演的穿插適時帶動情緒和議題的感性層次,敘事方式的整體設計表現絕佳的原創性。」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