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遵守防疫規定,檳城表演藝術中心人員為觀眾席貼上標示,讓觀眾彼此間保持1.5公尺的安全距離。(檳城表演藝術中心 提供)
檳城

在嚴格禁令下劇場重啟運作與演出

重開的劇場雖然恢復運作,然而表演團體依舊舉步維艱,在一切指令明朗化之前,繼續申請大馬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ENDANA的援助基金,在嚴峻的疫情時代摸石過河。

重開的劇場雖然恢復運作,然而表演團體依舊舉步維艱,在一切指令明朗化之前,繼續申請大馬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ENDANA的援助基金,在嚴峻的疫情時代摸石過河。

在大馬政府的宣布下,檳城從3月5日起結束行動管制令2.0,恢復至有條件行動管制令的階段。表演藝術成為被允許解封的最後一個領域,劇場可以重新開放,但是必須遵守十分嚴苛的條件,包括舞台演出不得超過6人、演員在台上不可有肢體接觸並且保持2公尺距離、觀眾席之間要有1.5公尺的安全距離、除了歌唱及講對白,其他表演者需要佩戴透明口罩。這些匪夷所思的限制引起表演單位很大的困擾,紛紛要求政府檢討有關的標準作業方式。

檳城表演藝術中心經理黃奕中表示,原定由《光明日報》主辦的一場慈善演唱會,因為無法進行大合唱而暫時擱置。而為了遵守觀眾席距離,該中心目前只能開賣三分之一的席位,直接影響每場演出的上座率。率先推出的《很久很久以前》民間故事系列分別在4月和5月登場,全年所需的60萬營運費目前只籌募到10萬。中文劇團「造心廠」以《鮮風作浪12.0》迅速回歸光大五樓A視聽室,把去年被耽擱的戲碼結合成8個小品在4月中演出,同時籌備6月底在Hin Bus Depot上演的30周年演出《Ikat》。創團成員之一的陳福慶坦言,有關演出將遵守防疫要求,如非劇情所需,演員都不會有肢體接觸。來自舞蹈界的攝影師古鵔睿也會於6月中在這個開放式空間策劃名為「Still, Motion, Engage」的作品展,屆時會安排16組不同文化的舞蹈配合多媒體演出。

重開的劇場雖然恢復運作,然而表演團體依舊舉步維艱,在一切指令明朗化之前,繼續申請大馬藝術經濟發展機構CENDANA的援助基金,在嚴峻的疫情時代摸石過河。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