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RRIDOORS》中由藝術家洪光宇演出的〈一樂情〉。( 洪光宇 提供)
新加坡

在官方審核與空間困境中發展的行為藝術

新加坡有70%的表演場地都由政府機構國家藝術理事會管理,若要租借場地就得接洽管理機構或相關人員。昂貴的場租多半讓獨立藝術家打消呈現作品的意願,加上這些場地都依循新加坡政府的方針經營,極少眷顧難以得到資金挹注的創作者。

新加坡有70%的表演場地都由政府機構國家藝術理事會管理,若要租借場地就得接洽管理機構或相關人員。昂貴的場租多半讓獨立藝術家打消呈現作品的意願,加上這些場地都依循新加坡政府的方針經營,極少眷顧難以得到資金挹注的創作者。

新加坡表演場所去年皆因疫情暫停營業,近來雖逐漸好轉,開放觀眾看戲的步伐卻依舊緩慢,讓藝術團體焦慮不安,加上近年來場館逐個關閉,藝術家更是對前途憂心忡忡。

新加坡有70%的表演場地都由政府機構國家藝術理事會管理,若要租借場地就得接洽管理機構或相關人員。昂貴的場租多半讓獨立藝術家打消呈現作品的意願,加上這些場地都依循新加坡政府的方針經營,極少眷顧難以得到資金挹注的創作者。

但獨立藝術家謝日傑(Vincent)並不氣餒,他租下藝術空間,並將公共走廊轉化成演出場地,每月公開徵求提案,迄今已有4次展演。3月下旬,他們呈現了名為《CORRIDOORS》的行為藝術演出,7位行為藝術家各自以走廊為基礎,呈現自己的作品。

本次展演有其困難之處,因新加坡嚴格的審查制度雖較從前寬鬆,但也沒有開放的徵兆,每件作品演出都得有官方許可,表演團體須在演出前呈上劇本、演出架構或流程,就算是舞蹈也須需呈上排練錄影。而行為藝術是一種與官方審核格格不入的藝術形式,因沒有劇本或任何創作藍本,常被視為一種非法演出,但行為藝術並非蓄意違法,而是因表演即興,在現場與公眾互動時演出也會跟著改變,讓審查難以捉摸。近年新加坡行為藝術表演崛起,發展潛能不在話下,卻被審核機制束縛,還需各界學者及藝評人一同重新審視行為藝術臨場性和審核之間的關係。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