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嘗試》(Phile Deprez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
特別企畫 Feature 四組關鍵字 探看當代舞蹈╱#科學╱即將上場

在極簡與理性中 測量創作的溫度

楊.馬騰斯《三之律》&《嘗試》

從二○一○年開始創作的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作品多是關於人在社會網絡中的肖像與關係,及身體如何透過自身在空間的運動,與表演者在執行動作時的狀態,提供一非戲劇性的敘事、但具有辨識度的視覺景觀,勾出觀眾的想像與詮釋。這次訪台的《嘗試》與《三之律》,前者透過跳舞、寫作與語言,如解剖學般剖析創作的步驟;後者則透過組合動作、音樂與燈光,在重複且規律的時間推衍下,將舞者的個人性與表演性逐漸抹去,舞者身體的真實、敏感與荒蕪,得以浮現。

從二○一○年開始創作的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作品多是關於人在社會網絡中的肖像與關係,及身體如何透過自身在空間的運動,與表演者在執行動作時的狀態,提供一非戲劇性的敘事、但具有辨識度的視覺景觀,勾出觀眾的想像與詮釋。這次訪台的《嘗試》與《三之律》,前者透過跳舞、寫作與語言,如解剖學般剖析創作的步驟;後者則透過組合動作、音樂與燈光,在重複且規律的時間推衍下,將舞者的個人性與表演性逐漸抹去,舞者身體的真實、敏感與荒蕪,得以浮現。

2019舞蹈秋天

楊.馬騰斯《三之律》&《嘗試》

10/24~26  19:30   10/27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INFO  02-33939888

當你有了一個新想法,你會怎麼開始第一步?看著天空胡思亂想?晃來晃去在路上找靈感?還是要不要試試比利時編舞家楊.馬騰斯(Jan Martens)的方法,打開電腦,在空白文件上,把腦內小劇場發生的事情一條條的列出來?

《嘗試》  創作過程的「開箱」

楊.馬騰斯在二○一四年創作的獨舞《嘗試》Ode to the Attempt,便使用一台電腦、一台燈光控制器與一片投影幕,向觀眾展示他在創作時的腦內世界;從一連串以「嘗試」(attempt)開頭的句子開始,馬騰斯開始拆解一連串的創作過程,將啟發他的靈感如音樂、影像、動作甚至前伴侶,都一一陳列在觀眾眼前,並在其中拼貼自己的肖像。對馬騰斯來說,《嘗試》就像是「庇護所」,所有的實驗性、天馬行空與幻想,都可以在這裡盡情試驗,同時,這個庇護所,也是他在創作一系列作品後,再度回探自我的歸零與反芻。

有趣的是,在《嘗試》中,馬騰斯顯然將「自我」視為有距離的客體,並透過跳舞、寫作與語言,如解剖學般剖析創作的步驟。這讓《嘗試》避開了自溺的危險,反倒帶了點節制與理性的趣味,就如小男孩在組裝玩具般,一下子思考,一下子惡搞。馬騰斯在各式各樣的「嘗試」中,涉及了真實性、挑釁、私生活等主題,同時,他也描繪個人的舞蹈歷史,並與舞蹈史對話,他的動作有時酷似比利時知名編舞家姬爾美可(Anne Teresa De Keersmaeker)的Violin Phase,有時則令人聯想到美國後現代編舞家伊凡.瑞娜(Yvonne Rainer)。另外,《嘗試》就如同一個「馬騰斯展」,可窺見他一貫的創作特色:極簡主義、簡樸動作、重複、幽默、裸體、電子樂、太空與科技感。

從二○一○年開始創作的馬騰斯,作品多是關於人在社會網絡中的肖像與關係,以及身體如何透過自身在空間的運動,以及表演者在執行動作時的狀態,提供一非戲劇性的敘事、但具有辨識度的視覺景觀,勾出觀眾的想像與詮釋。例如他著名的雙人舞作品 SWEAT BABY SWEAT,男舞者與女舞者始終抓住彼此,在緩慢而不間斷的速度中變換動作,其中最經典的場景,莫過於女舞者用雙腿夾住男舞者的脖子,以此為支點、緩慢地將上半身抬起,最後抱住男舞者。兩人對不放手與支撐彼此的堅持,讓親密關係中的孤獨、枯燥、耐心、困難、全力以赴等複雜情感,在各種雙人平衡與支撐動作中流瀉而出;舞評便曾這麼形容這個作品:「因簡約而閃耀」。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