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昱伶(左)與簡莉穎(蔡詩凡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幕後團隊的進擊─跨域攻勢大揭密 幕後團隊的跨域工作法

大慕影藝:學習各自產業的優點,讓1加1大於2

一位是在影視產業耕耘多年,以《做工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潮流的戲劇製作人、投資者;一位則是台灣劇場的鬼才編劇,《新社員》、《服妖之鑑》等作更是話題不斷、票房保證。2020年,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邀請簡莉穎加入大慕影藝擔任內容總監,並啟動「找樣造劇」計畫,透過影視與劇場的跨界合作,期望能培養更多說故事的好手,並創造能多元轉譯的IP作品,替兩個領域注入一股新的養分。

一位是在影視產業耕耘多年,以《做工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潮流的戲劇製作人、投資者;一位則是台灣劇場的鬼才編劇,《新社員》、《服妖之鑑》等作更是話題不斷、票房保證。2020年,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邀請簡莉穎加入大慕影藝擔任內容總監,並啟動「找樣造劇」計畫,透過影視與劇場的跨界合作,期望能培養更多說故事的好手,並創造能多元轉譯的IP作品,替兩個領域注入一股新的養分。

維持影視產業與劇場界的規則運行,是有局限的

2016年,耳東劇團《服妖之鑑》首次演出,在台下看完演出的林昱伶震驚不已,心想:「怎麼會有這樣的劇本?不知道這個編劇腦袋裡到底裝著什麼東西?」那是她第一次想認識編劇簡莉穎。後來在朋友的聚會中,終於有機會認識彼此,林昱伶也提出合作邀約,但簡莉穎那時在劇場界還有些未完成的工作,於是,又過了兩、三年,兩人才開始有了密切的合作。

「從戲迷變成小粒(指簡莉穎)的朋友後,我們會一起去看電影,參加電影節,彼此也有一些意見交換。」林昱伶說,剛開始那幾年,兩人就是朋友間的互動;而簡莉穎與大慕影藝的合作,是從她著手進行影集劇本撰寫開始,一邊撰寫劇本,一邊也替大慕影藝尋找有趣的創意。林昱伶用「雜食」來形容簡莉穎,說她不僅博學,也涉獵很多領域,希望能藉由簡莉穎廣泛的觸角,替大慕影藝挖掘出有故事發展性的案子。

簡莉穎則接口說道,前期的合作偏向顧問性質,替大慕影藝開發案子。「那段時間我覺得像是在學習或是練功,我開始了解影視產業的樣貌,對於開案子的過程、影視市場的評估、預算投資規模等等,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簡莉穎提到,這樣的合作過程也像是進行了一場影視內容總監的職前訓練。

但若要說到雙方的正式合作,還是得從去(2020)年的「找樣造劇」計畫說起。在過去的合作經驗裡,已經培養出彼此間的信任,不論是林昱伶還是簡莉穎都認為,照著現有的影視產業或劇場界的規則運作,其實是有所局限的,「更多的創意跟故事來源」是重要關鍵,林昱伶於是邀請簡莉穎加入大慕影藝團隊,擔任內容總監,同時也啟動「找樣造劇」計畫,期望能結合兩邊的資源,打造更成熟的營運模式。

影視與劇場的匯流,講出更多好故事

雙方合作的源頭都是想挖掘好的故事,大慕影藝這幾年推出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做工的人》等作品皆大受好評,說好一個故事應該不至於太困難?「貼近社會脈動、讓觀眾有共感的題材,是大慕影藝的喜好,但我也常跟團隊開玩笑,說我們內部都沒有粉紅泡泡,如果要開發跟愛情相關的題材,相對是比較困難一些。」林昱伶笑著說,除了原先大慕影藝就擅長說的故事之外,簡莉穎的加入,更是讓團隊能接觸到更多好的故事。

林昱伶說得直白,影視產業牽涉龐大預算,分工與編制也複雜,在製作層面上,考慮的因素往往比劇場界要來得多,「我覺得劇場的想像空間其實是很大的,像是《服妖之鑑》,故事背景從現代穿越到明朝,又穿越到白色恐怖時期,在舞台上透過燈光或布景就能達成,但若擺在影視上,光想像就覺得困難。」因為看準了劇場創作所蘊含的多元想像,林昱伶在題材方面毫不設限,「找樣造劇」第一件作品《愛在年老色衰前》,就是這樣子孕育出來的。

「對我而言,像《愛在年老色衰前》講述屆齡40歲的女子使用交友軟體所碰到的感情遭遇,是很多觀眾都會有的經驗,這樣的故事無論是在劇場或是影視,都是可以成立的。」從製作角度切入,只要市場願意買單,就是林昱伶眼中的好故事。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profile

大慕影藝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DaMou Entertainment Co.Ltd),2013年7月成立,專注於電影、電視劇專案開發與投資製作,及藝人經紀的發展。歷年投資影視作品有電影《紅衣小女孩》系列、《女鬼橋》、電視劇《麻醉風暴2》等。2019年製作《我們與惡的距離》,被譽為台劇新天花板,隔年推出改編作家林立青散文集《做工的人》為電視劇集,亦頗受好評。2020年推出「找樣造劇」計畫,透過劇場人才與影視資源的匯流,創造能在不同媒介載體多元轉化的IP,打造橫跨劇場與影視的戲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