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的東方色彩雖然看來似曾相似,但仍具有明顯的爪哇式民族色澤。(白水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大祭師的風範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 印尼薩多諾舞團 《身體自傳》

《身體自傳》雖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但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薩多諾對聲音與動作的探索。

《身體自傳》雖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但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薩多諾對聲音與動作的探索。

「亞太傳統藝術論壇」 印尼薩多諾舞團 《身體自傳》

10月7〜10日

國立藝術學院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身體的記憶

身體的記憶不但是藝術家畢生的累積,而且經常是藝術家作品呈現時,不知不覺投射出的創作張力,這句話在印尼舞蹈家薩多諾(Sardono W. Kusumo)的作品裡得到印證。

一九四五年出生的薩多諾八歲習武,十一歲學習較爲優雅細緻的傳統女子爪哇舞蹈,逐漸有系統地累積傳統的動作語彙,建立起他的舞蹈技藝。六一年學習猴舞是他的轉捩點之一,他察覺到一種直覺性的創作方法,於是他開始從傳統轉向實驗性的創作。六四年又跟隨美國現代舞蹈家金.艾德曼(Jean Erdman),學習到如何通過即興與組合發展出編舞者的理念。

此後,薩多諾開始象徵地運用印尼神話及民俗慶典,結合當代的前衛藝術觀念和爪哇古典舞技巧,探尋屬於藝術性及情緒性的潛在邏輯,再從中創造、尋找新的表現方法。一九六八年薩多諾回到雅加達,開始發表他兼具實驗性與爪哇傳統精神的創作。

八〇年代後期,薩多諾致力於探索爪哇文化的根源,發展出冥想式的表演,呈現的是祥和與鬆弛的想像世界。近年來他則著力於聲音與動作的探討,他提出「是聲音創造了動作,還是動作創造了聲音」的議題,也是此次來台參演的重頭戲之一。

恍惚的情境

這次在台灣演出具宗教儀式性獨特風格的舞碼《身體自傳》,薩多諾企圖運用聲音和動作的關係,呈現他的理念。

第一段開始於冥想式的獨舞,承襲了印尼舞蹈中恍惚的特質。他運用體內發聲而產生的振幅,牽動體內器官及腦內的振動,並在持續的發聲中促使身體晃動而進入恍惚的狀態,時而賁張、時而寂靜,但其中依稀可見到爪哇舞蹈中低重心、開胯、高提腳時腳板與地面平行等動作特質,呈現出有如大祭師般盛氣凌人的威儀與風範。第二段,四位舞者躺於地板上,雙手各自捧著點火的蠟燭,他們在地板上緩慢地移動身體及輕緩地滾動,同時小心翼翼地盤轉著手上的燭火,屬於具難度的技巧性動作展現。當他們將燭火放置於地板上,起身緩慢地在他們傳說中構成生命的三要素(風、水、火)之一的火上行舞,有如生命的延續,也有如在我們廟會中「過火」的淨化作用。第三段,四位舞者運用旋轉及群體的彼此穿梭,屬於流動性的情境。

整場演出不到一個小時,沒有激情的時刻,觀衆唯有跟隨著起舞者,欣賞著爪哇式的現代舞。在沒有會意的旋轉中,表演淡淡地結束了,觀衆們有的還未進入狀況,有不知所措之感,但仍很有風度地給予掌聲。從作品的整體展現看來,編舞者雖然企圖脫離宗教形式,但他營造的氛圍仍難跳脫宗教的儀式感。

薩多諾的獨舞是整個作品的精華,對聲音與動作的運用有獨到的掌握。群舞者的身體質地與獨舞者相較,似乎是因不夠投入而顯得飄忽。而創作者對聲音與動作的訴求,在第二段以後也未見成效,有頭重腳輕之憾。

動作與聲音的反射

《身體自傳》雖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但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了薩多諾個人對聲音與動作的探索。他提出的「身體的動作是肉體的本能反應」以及「聲音和動作的產生,像是呼吸一樣地自然」的見解,從字面上不難看出,他藉由自己體內的發聲,用以引動自發性的身體動作。其實這也是在表演訓練或創作中,經常運用的即興方法之一,並且可以依個人的投注情形,進入到恍惚的狀態。

「恍惚」在印尼的民間舞中是重要的舞蹈特徵之一,例如印尼的代表性民間舞桑漾(San Hyang),人跳舞時神入其身,有如乩童起駕般的神聖性舞蹈,起舞者必須經過兩天以上的齋戒才可以參加,經常是以童女爲主。進入恍惚的表演會有如催眠一般的效果,但劇場畢竟仍是表演,如何進入恍惚以及進入恍惚的程度,經常是表演者最大的桃戰。

在恍惚之下,人體反應出的動作屬於未經由大腦神經傳導的直接性動作。這些動作當然會包含表演者成長的民族性背景、學經歷,及當下對生活、生存環境、週遭的生態等多層關係的混合,反映出表演者生命中深層的累積,亦是潛意識的呈現。

薩多諾是崇尙宗教的爪哇人,學習過爪哇傳統舞蹈,作品裡呈現出屬於具宗教性的儀式感;在表演藝術的處理上,他則提升了傳統的規範,結合了現代的劇場效果。雖然西方人眼中神秘的東方色彩,在我們看來似曾相似,但在熟悉中仍具有明顯的爪哇式民族色澤,更有他深入研究與探索的肉體與動作特質。他的作品因爲具有個人特色及爪哇民族的風格,而揚名於國際,也符合了在大一統的全球化快速渲染之下,愈是民族性就愈是國際性的說法,値得創作者借鏡。

 

文字|胡民山 舞蹈工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