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水》在舞台上建造了一座公寓,在八個相異的空間中,七名角色的動作同步進行。(Stefan Brion 攝)
巴黎

波默拉首部原創歌劇 漫溢的情感《洪水》

波默拉(Joël Pommerat)導演與編寫的《洪水》L’Inondation九月底於喜歌劇院(Opéra Comique)首演。儘管他並非首次跨足音樂界,但這齣製作卻是他第一部原創歌劇(註1)。在歌劇院總監蒙岱(Olivier Mantei)的努力推動之下,這位叱咤法國劇壇的說故事大師與義大利當代音樂作曲家費利岱(Francesco Filidei)率領十多名歌者與樂手,共同完成這部深邃又迷人的現代家庭寓言。

波默拉(Joël Pommerat)導演與編寫的《洪水》L’Inondation九月底於喜歌劇院(Opéra Comique)首演。儘管他並非首次跨足音樂界,但這齣製作卻是他第一部原創歌劇(註1)。在歌劇院總監蒙岱(Olivier Mantei)的努力推動之下,這位叱咤法國劇壇的說故事大師與義大利當代音樂作曲家費利岱(Francesco Filidei)率領十多名歌者與樂手,共同完成這部深邃又迷人的現代家庭寓言。

《洪水》改編自俄國作者贊米亞汀(Zamiatine)的同名短篇小說。故事描述一對因膝下無子而相敬如冰的夫妻收養了猝死鄰居的女兒。隨著冬日到來,河水開始氾濫,丈夫再也壓抑不住對少女的愛意,妻子則陷入鬱鬱寡歡的生活。某日,少女突然消失,沒有人知道她的去處,而妻子卻突然懷孕。儘管她生下一個小女孩,但不可告人的祕密仍糾纏著她,讓她陷入精神崩潰的邊緣……

外在景物變遷  滲透人物情感波動

對波默拉而言,這篇小說融合了寫實和抽象的筆觸,深深影響他書寫劇本的方式。贊米亞汀運用精簡且寫意的手法刻劃角色心理的微妙變化,讓每個人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縮影。波默拉形容這部作品「就像是童話,作者只去描述卻不解釋,他呈現角色的行動與反應,卻不釐清之間的因果關係……他只呈現人物的內在波動,卻從不分析他們的心理。」(註2)此外,贊米亞汀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也營造出獨特的氛圍,正好讓作曲家用音樂性譜出豐富的想像空間,如同費利岱所言:「流水聲、蒼蠅飛舞的聲音、大樓內鄰居的雜音,這些聲響圍繞著角色的意識流動,影響他們的內心情感,構成了一個交替在宏觀與微觀之間的世界。」(註3)

不同於一般歌劇製作,《洪水》的排練期長達兩年半之久。初期,波默拉、歌者與樂手共同即興創作,進行「舞台書寫」(écriture sur le plateau),逐步建構角色、譜寫文本。在一旁觀察的作曲家則同步譜寫樂章,如同臨摹模特兒的畫家。首演前一年,所有的樂曲都已書寫並錄製完成,導演能重新調整歌者的表演與唱法,塑造角色獨一無二的「存在感」(existence)。對喜歌劇院總監而言,「能將歌劇創作中的三種視角——作曲、文本、場面調度——融會在一起,可說是難能可貴的機會。這不僅讓歌劇作品與時代接軌,也使觀眾更直接地感受到它的魅力。」(註4)

透過調度與音樂  打造空間與時間

改編這部小說最大的挑戰,就是運用極少的對白鋪呈平流緩進的日常人生,以及突然爆發的戲劇高潮。兩位主創者決議由「導演╱作者」(auteur-metteur en scène)負責故事進展和空間調度,而氛圍營造與時間流動則由作曲家掌控。波默拉將小說情節細分為十多個場景,讓彼此交錯行進、相互對照。並且,他捨棄以往的寫意手法,以寫實風格在舞台上建造了一座三層樓的公寓。在八個相異的空間之中,七名角色的動作同步進行。不同觀點交織在一起,製造出豐富且多元的辯證效果,也逐步鋪展一觸即發的家庭危機。費利岱則在編曲融入模擬自然的音效,打破緩慢行進的樂章,製造出詭譎的衝突感。除了使用管絃樂隊的樂器編制,他加入了其他製造聲響的物件:水杯、玻璃紙、氣泡紙、電擊裝置、吹龍、石頭、充氣筒、鳥笛等。這些聲效不但給予觀眾一種貼近生活的感受,也製造出不同的聲音質地與顆粒感,擴展他們聽覺上的想像空間。

《洪水》自首演後獲得法國劇場界與音樂圈一致好評,因為它讓文本創作、譜曲樂章與場面調度一體成形,同時突顯了歌劇演出的音樂性和表演性,實踐了華格納「整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理想。儘管整場演出的親密氛圍與充滿實驗性的聲音運用,被某些專業人士批評為過度電影化,但它營造出層次分明的感官效果,讓歌劇製作變得更加親民,打破了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

註:

  1. 波默拉其他的歌劇創作都改編自他的劇本,例如《多虧我的雙眼》Thanks to My Eyes(2011)、《世間》Au monde(2014)、《小木偶》Pinocchio(2017)。
  2. Joël Pommerat et Francesco Filidei, « Intentions - Les maîtres d’oeuvre du spectacle se livrent à un entretien croisé » in Programme de L’Inondation, Opéra Comique, septembre 2019.
  3. 同上。
  4. Victor Tribot Laspière, « Avec l'opéra L’Inondation, Pommerat et Filidei réinventent le processus de création » in France Musique, 27 septembre 2019.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