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邊的孩子,巴卡路耐(劉振祥 攝 國家兩廳院 提供)
新銳藝評 Review 直擊藝現場 2021TIFA評論

海邊的孩子,巴卡路耐

評《沒有害怕太陽與下雨》

當一開始的巴卡路耐依序聽從叫喚而來,傳統舞的步伐踩踏在投影的沙灘上進行訓練,大量重複的吟唱與低重心如同拓荒的肢體就此展開,布拉瑞揚用這樣的方式,呈現了巴卡路耐在海上抓溪蝦、捕月光螺的光景,而這般樸實的文化傳承隨時間的推演,舞者消耗的體力也逐漸反映在他們的歌聲之中,在每一個人都身心俱疲的前提下,群體中彼此聲音的包容與支援,至此,或許我們看見了「沒有害怕」的根源,自我突破的勇氣與互相聲援的愛。

當一開始的巴卡路耐依序聽從叫喚而來,傳統舞的步伐踩踏在投影的沙灘上進行訓練,大量重複的吟唱與低重心如同拓荒的肢體就此展開,布拉瑞揚用這樣的方式,呈現了巴卡路耐在海上抓溪蝦、捕月光螺的光景,而這般樸實的文化傳承隨時間的推演,舞者消耗的體力也逐漸反映在他們的歌聲之中,在每一個人都身心俱疲的前提下,群體中彼此聲音的包容與支援,至此,或許我們看見了「沒有害怕」的根源,自我突破的勇氣與互相聲援的愛。

布拉瑞揚舞團《沒有害怕太陽與下雨》

4/21  20:00

台北 雲門劇場

重重地提起,輕輕地放下。

布拉瑞揚自創團以來,延續勇者精神的《拉歌》、排灣族的《阿棲睞》到今天的《沒有害怕太陽與下雨》,過程中除了大量的田調與學習之外,誠實面對眼前的風景一直是筆者深受舞團所感動的地方,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將自己血脈的文化根源這樣舉重若輕,用適合的方式將它放在合適的位置。

《沒有害怕太陽與下雨》中的「巴卡路耐」其來有自,這是源自於阿美族都蘭部落最低的年齡階層,12歲的男子被編入年齡階級管理組織之中,以5年為一個組織單位,開啟會所制度的生活並共同承擔部落的大小事情,然而這不是布拉瑞揚首次咀嚼他族文化來進行創作,2018年的《路納LUNA》就是舞團首次進行田調,深入南投學習布農古謠而衍生的作品;在演出開始之前,影像設計徐逸君將投影化作浪花,一波波地襲打在舞台的前緣,而吉他手Sakinu以Live Show的口吻為觀眾報幕,氣氛相當輕鬆且富饒趣味,雖然說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說是別開生面,但卻也輕鬆地與第四道牆建立起了連結,對於筆者的觀看體驗來說,更是鮮少有機會能看見演出團隊鼓勵且民眾有志一同地拿起相機打卡與拍照。

「巴卡路耐.Faki.拉力耐」(註1

筆者在求學過程中曾有機會向布拉瑞揚學習,記得他曾說過「知道的愈多,能做的愈少」,那年是布拉瑞揚方回到自身的部落學習,同時也是開始編創《拉歌》的第一年,過去他希望使用美麗的古調來跳舞,卻發現美麗的古調有它的傳承與故事,並不是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就可以吟唱的樂音,也因此才有2015年《拉歌》跳脫以往的嶄新風貌。然而時隔多年,如今的拉歌是「知道的愈多,能做的也愈不少」,當一開始的巴卡路耐依序聽從叫喚而來,傳統舞的步伐踩踏在投影的沙灘上進行訓練,大量重複的吟唱與低重心如同拓荒的肢體就此展開,布拉瑞揚用這樣的方式,呈現了巴卡路耐在海上抓溪蝦、捕月光螺的光景,而這般樸實的文化傳承隨時間的推演,舞者消耗的體力也逐漸反映在他們的歌聲之中,在每一個人都身心俱疲的前提下,群體中彼此聲音的包容與支援,至此,或許我們看見了「沒有害怕」的根源,自我突破的勇氣與互相聲援的愛。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01舞蹈│廳院迷

喜歡看舞、跳舞與寫舞的自由工作者。

Authors
作者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