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禎宏作品《浴室系列1154》,油畫,20x20公分(2011)。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老去之時,我們談論性事

當生命行至幽暗處

試探廿一世紀女性主義與「老年情慾」

老了,那些激情和愛戀都到哪裡去了?人們對老年情慾的談論總是帶著質疑、鄙視,甚至抹上道德的污名,因而更增加它的神秘與不可言說的抑鬱。在父權的社會裡,老年男性或許還可夸夸其言,找到情慾的出口。相對的,老年女性的情慾總是被閉鎖在生命的幽暗處。但是性真的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嗎?隨著年紀的增長,性的意義與實踐,是否已經與年輕時大為不同?

老了,那些激情和愛戀都到哪裡去了?人們對老年情慾的談論總是帶著質疑、鄙視,甚至抹上道德的污名,因而更增加它的神秘與不可言說的抑鬱。在父權的社會裡,老年男性或許還可夸夸其言,找到情慾的出口。相對的,老年女性的情慾總是被閉鎖在生命的幽暗處。但是性真的只是年輕人的專利嗎?隨著年紀的增長,性的意義與實踐,是否已經與年輕時大為不同?

自古至今,在生命旅程中,老年與情慾往往交會成一塊神秘的百慕達地帶。它總是充滿著曖昧、怪異和迷思,我們只能在一些傳說中,窺伺片段。因其不可知,也不時地挑逗人們內心的好奇。

老了,那些激情和愛戀都到哪裡去了?那裡是否有通往幸福或快感世界的莫名通道?就像百慕達三角一樣,人們對老年情慾的談論總是帶著質疑、鄙視,甚至抹上道德的污名,因而更增加它的神秘與不可言說的抑鬱。在父權的社會裡,老年男性或許還可夸夸其言,找到情慾的出口。相對的,老年女性的情慾總是被閉鎖在生命的幽暗處。從性/別關懷的角度,這裡應該是女性主義要去揭露的情感壓抑與性別歧視。然而,女性主義對老年議題素來缺乏關注,老年女性往往被視為「她者」,無法藉由女性主義理論思考生命的困境。

雖然,一九七○年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老年》La Vieillesse一書,率先將老年納入女性主義的理論視野。隨後,相繼有傅瑞丹(Betty Friedan)、辛里奇( Cynthia Rich)、麥唐納(Barbara MacDonald)、伍德沃德(Katherine Woodward)、 格里爾(Germaine Greer)、卡拉桑蒂(Toni M. Calasanti)、吉萊特(Margaret Gillette)和西格爾(Lynne Segal)等女性主義者,開始從文化理論或女性文學,探索女性生命的老年面向。但是,顯而易見的,女性主義者對老年的關注仍然不足,而且游離不定。對於性,不同女性主義者態度歧異。有些女性主義者,特別是基進女性主義,將焦點放在物化與剝削。例如安德麗雅.朵金(Andrea Dworkin)和麥金儂(Catherine MacKinnon)等人,認為女性在性活動中是被男性宰制的對象,而將性跟色情綁在一起。

年老,就等同「無性」或無吸引力?

九○年代之後,第三波女性主義者認為,將女性全然視為被動的客體,反而讓女人只能淪為受害者的位置,不能成為享受性愛的積極主體。許多「後女性主義者」皆肯定女性的能動性與陰性特質,主張女性可以是情慾的主體,可以大膽展演各種不同的陰性特質,並且將性的自由表達視為女性的賦權行動。

然而,後女性主義只是一種「少女女性主義」(Girlie Feminism),強調的是「女孩力量」(Girl Power),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國女藝人瑪丹娜(Madonna)「壞女孩」的表述與形象,對老年女性的身體自主權,並沒有更多的關注。二○一六年,瑪丹娜獲得告示牌排行榜年度女聲(Billboard Women in Music)最佳藝人獎,發表一段犀利而動人的講詞:「如果妳是女孩」(If you're a girl),才很感慨地說出年老女性的生命困境。二○一九年,英國電台更因嫌她太老而拒絕播放她的新歌,瑪丹娜控訴:這是對她六十歲的懲罰。

人老,總是被視為無性的存有,失去性的吸引力。尤其女藝人,年老,似乎只能洗淨鉛華平靜歸去。花甲之年的瑪丹娜不信此道,每天仍然堅持操練肌肉線條;仍然賣弄性感、跟小鮮肉調情。她要證明年紀大,依然是情慾教主。有別於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的「梅姨」形象,瑪丹娜並沒有脫離少女女性主義的情結,也無力或不願去建構「壞婆婆」的論述,訴諸「銀髮力量」(Gray Power),終遭青春反噬。但在高齡化的社會中,她的處境足以喚醒廿一世紀女性主義者,去探索老年情慾的幽暗面。

記得二○一七年,八十歲的電視製作人「阿姑」周遊與小十歲夫婿李朝永的外遇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還被媒體取笑為「兩百一十八歲的三角戀情」。很多人認為三個人都這麼老了,怎麼還跟年輕人一樣爭風吃醋,淪為社會的笑柄。同年,台北西門町一名七十二歲老先生,在情人節當天看見七十七歲女友與另一名八十五歲老先生一起等公車,氣得拿榔頭往兩人頭部敲,老先生行兇後還企圖輕生。這種「為愛痴狂」的行為,跟年輕人是否沒有兩樣?

老年的情慾是暗濤洶湧還是平靜無波?總是費人疑猜;是出自於生物本能、心理需求、社會呼喚?或只是一種「多年不識性滋味,為賦青春強說性」的年輕崇拜?至今,有關老年情慾大多只是專家學者的話語,或社會的評論,缺乏主體的敘事。

在障礙與難關中,尋覓全新的性福境界

在後現代、後結構的思想啟蒙下,女性主義逐漸拋棄普遍主義(universalism)的理解與訴求,轉而注意「女人之間的差異」與「在特定社會中女人的處遇」,重視不同種族、階層、年齡的女性所擁有的不同主體位置。因此,阿根廷女性主義哲學家盧格尼斯(Maria Lugones)提出「遊世」(world-traveling)般的女性主義方法論。主張在詮釋女性經驗上,應該接受並承認女人所處情境的複雜性,並從她們的視角去理解她們。

談性,我們仍然習慣依循年輕人的視角,從激情、衝動與狂野中,瞬間獲得生殖器的快感,在波濤洶湧中尋找「極樂九重天」。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性的意義與實踐,是否已經與年輕時大為不同?老年的性是否更從容、更優雅,或是更險峻、更澎湃;是否仍然只講究射精與高潮的剎那,還是更細膩更技巧地體貼對方需要,達到年輕時不易體會到的性福境界?

 美國心理醫生、作家海曼(Arlene Heyman)在二○一七年《恐怖老年性愛》Scary Old Sex一書,探討在最親密的關係裡,如何敞開心扉和身體,面對生命中最脆弱的部分,一起邁向充滿障礙和難關的老年。在〈她的一生摯愛〉中,描寫兩位老者的魚水之歡,宛如一場性的祭典,一場戰役。殊不知,多年同衾共枕,交歡之時,念記的是另一個逝去的靈魂伴侶。

我們想要知道的是,老年情慾是否能突破英國女性主義者沃斯通考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所謂的「沃斯通考夫特困境」(Wollstonecraft dilemma):如果,老年的性只是一種缺乏老年主體意識的青春模仿,只是對年輕性事的固著、停滯或回味,所謂老年情慾也將了無新意、微不足道,最後仍然只是一種年輕殖民的虛假主體罷了。

 

文字|陳明莉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