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來車水馬龍的百老匯,為配合疫情全面停業,以至門可羅雀。(謝朝宗 攝 )
紐約

當SHOW不能 Go on 表演藝術圈哀鴻遍野

面對愈趨嚴重的肺炎疫情,美國當局與民間終於採取了嚴厲手段來防止擴散,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暫停一個月,百老匯劇場立即停演,這對表演藝術界可說是一記重擊,如多是自由業的從業人員當下沒了工作收入、團隊劇組沒了票房收入、非營利表演界無法募款等等,而篤守“The show must go on”的百老匯無法推新戲,無戲可角逐的東尼獎是否也得延期舉辦?

面對愈趨嚴重的肺炎疫情,美國當局與民間終於採取了嚴厲手段來防止擴散,包括大都會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暫停一個月,百老匯劇場立即停演,這對表演藝術界可說是一記重擊,如多是自由業的從業人員當下沒了工作收入、團隊劇組沒了票房收入、非營利表演界無法募款等等,而篤守“The show must go on”的百老匯無法推新戲,無戲可角逐的東尼獎是否也得延期舉辦?

美國生態學家卡森(Rachel Carson)一甲子前預言的鳥不語蟲不鳴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似乎在今年春天的美國應驗了,只不過寂靜的不是因污染而消失的自然生態,而是因為武漢肺炎而中止的公眾活動,尤其是都市居民的夜生活,像是表演和體育活動。

美國的防疫行動,猶豫遲疑了兩個月後,在三月中急轉直下,一週內從「一切如常」到「國家緊急狀態」,為貫徹「社交疏離」,許多地方政府都限制集會人數,這使得需要觀眾的活動,從體育到表演(包括非營利和商業表演)到電視節目錄影都取消。在紐約,一年只休四天的大都會博物館在三月十二日(週四)率先宣布無限期休館,大都會歌劇院和卡內基音樂廳隨即暫停節目一個月,當天下午百老匯劇場開會決定立即停止演出,到週末前,幾乎所有大小博物館、劇場、音樂廳、非營利電影院都休業(週日晚市長宣布連餐廳和酒吧都禁止內用,只可做外賣)。

劇場不演了  表演藝術界備受打擊

美國和歐洲為什麼會以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沒有採行的嚴厲手段來防堵疫情擴散,是病理專家可以討論的話題;這些手段對經濟、社會、政治帶來的長期後果,自有不同領域的專家要去研究。但就短期來說,美國的表演藝術界會承受極大的打擊,是無可置疑的。

表演藝術從業者有許多是自由業者,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不管是演員、歌手、音樂家、舞者、後台人員、帶位員等,無一例外。他們的健康保險,很多也是跟著工作而來,在任何人隨時都可能生病的時候,沒有保險肯定會讓人睡不安穩。而在紐約和洛杉磯,餐飲業是他們在表演外最大的收入來源,現在連餐館也停業,經濟狀況就更如雪上加霜。

而就表演場地和團隊來說,一個月(到目前來說)歇業,就少了一個月的票房收入,至於已經花下的製作、行銷費用,也不見得全部都能從保險回收,這就是雙重損失。而另一方面,接下來的四、五月,是美國非營利表演界傳統的年度募款餐會時間,能不能如期舉辦現在都未可知,再加上疫情如果造成經濟衰退,募款收入肯定要再減少。美國表演藝術,兩大收入就是募款和賣票,這些都會受即時的市場變化而增減,這一來,損失有多少,目前很難估計,許多沒有儲蓄(Endowment)的單位,能不能撐過這關也很難說。相對來說,歐洲是政府撥款,通常是只要會計年度開始時劃定了,就一定可以到手。

新戲來不及演  東尼獎得延期?

百老匯業界則有不同的問題。百老匯一向信守“The show must go on”的箴言,不輕言停演,即使九一一時也只停了兩晚。史上比較長的停業,都是勞資糾紛,最長的一次是一九七五年長達廿五天,最近的一次是二○○七年,持續十七天。每次停演,總有些票房收益不佳的戲就此下檔,這次恐怕也難免。但更棘手的是,每年的三、四月,是新戲開演最密集的時候,因為要趕東尼獎入圍。今年的截止日是四月廿七日,頒獎日是六月七日,但劇場目前預定關到四月十三日,即使如期重開,能不能在短短兩週內讓所有新戲都開演?如果不行,東尼獎是不是要延期?都是問題。

這些問題,疫情一日不緩,就會一日加重一日。但病毒不聽人訴苦,不受政治控管,一旦開始擴散出去,就只能等其走過生理週期,表演藝術界有沒有這樣的本錢跟病毒耗下去,惟有面對疫情的挑戰,亦步亦趨。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