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這一年在英國的歌、舞、演全方位訓練,蔡柏璋最大的發現竟然是「自己沒有那麼想當演員了」。(蔡柏璋 提供)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精緻藝術與通俗娛樂混搭的七年級劇場人

蔡柏璋的創作,絕不「理所當然」

蔡柏璋的創作可說充分了反映年輕世代的精神,台大戲劇系出身的他,不諱言美國影集是他的戲劇啟蒙,在課堂上他精讀莎士比亞、契訶夫;課後他把精采又吊人胃口的電視影集當學問鑽研。於是,表演藝術和通俗娛樂,在他手上竟然翻轉乾坤,混合發酵出一個模擬套用影視元素,又不失劇場感,其原創性和想像力超脫媒介框架限制的混血新品種。

蔡柏璋的創作可說充分了反映年輕世代的精神,台大戲劇系出身的他,不諱言美國影集是他的戲劇啟蒙,在課堂上他精讀莎士比亞、契訶夫;課後他把精采又吊人胃口的電視影集當學問鑽研。於是,表演藝術和通俗娛樂,在他手上竟然翻轉乾坤,混合發酵出一個模擬套用影視元素,又不失劇場感,其原創性和想像力超脫媒介框架限制的混血新品種。

臺大戲劇學系音樂劇《木蘭少女》

6/5~6  19:30 

6/6~7  14:30 

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

INFO  02-33663300

說蔡柏璋是台灣新生代劇場人中最夯的一個,一點都不誇張。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他,目前尚在英國倫敦中央演說戲劇學院攻讀音樂劇,但他前年完成的編導壯舉,連演六小時的電視影集式喜劇《K24》就已登上國家戲劇院,並獲得綜藝節目製作人的青睞,打算網羅他進電視圈;今年六月該劇更將前軍大陸,征服對岸觀眾。而拿下府城文學獎的劇本《木蘭少女》,也被台大戲劇系選為創系十年的傾力大作,動員全校師生和歷任校友合力搬演。劇場導演鴻鴻認為,蔡柏璋堪稱李國修之後絕無僅有的喜劇長才;策展人劉小令更說他無疑是在劇場面臨影視等多元娛樂媒介步步進逼的壓力下,華人劇場界最值得期待的名字。

沒有傳統包袱,天馬行空想像

七年級的蔡柏璋,究竟有什麼驚人的魅力和實力,能讓大家為他的作品瘋狂?一如同許多資本化、全球化下消費社會的新世代劇場人,文化的混血、價值的多元是他們最大特質。因此,藝術的,還是通俗的,不涇渭分明;主流的,還社會邊緣的,絕非二元對立。他們看起來無所堅持、無所信仰,缺乏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感和理想性,卻因此能拋開許多包袱,忠於自我感覺,天馬行空大膽想像。蔡柏璋的創作可說充分了反映年輕世代的精神,台大戲劇系出身的他,不諱言美國影集是他的戲劇啟蒙,在課堂上他精讀莎士比亞、契訶夫;課後他把精采又吊人胃口的電視影集當學問鑽研。於是,表演藝術和通俗娛樂,在他手上竟然翻轉乾坤,混合發酵出一個模擬套用影視元素,又不失劇場感,其原創性和想像力超脫媒介框架限制的混血新品種。

當蔡柏璋大膽提出挑戰:「誰說觀眾一定要在一天晚上就看完一個故事?為什麼劇場中不能有『請待下回分解』的懸念?」,大概很少人能想像,華人劇場史上第一齣以影集形式演出的《K24》,就這樣驚天動地掉進了小劇場。雖然《K24》表面上是走無厘頭喜劇路線,但蔡柏璋在結構的鋪陳、戲裡戲外的呼應跳躍、連續劇式環環相扣的情節架構,節奏的緊湊與段落間的伏筆,以及人工旋轉舞台的俐落轉場形式運用,都是經過嚴謹編織和精密計算下的產物。劇中借用通俗劇的表演元素,諸如性別反串、變裝、雙生、偵探、臥底、槍戰,穿插戲中戲、日本藝伎舞、音樂歌舞劇、街舞PK、頒獎典禮、Call-in節目、NG片段、快轉與倒帶,以及恣意揮灑的笑點、性暗示、雙關語,乍看之下挪用現成影視素材,但其自由奔放的創造力卻是任何電視產品,甚至劇場都無可比擬的。

挺進英倫學音樂劇,重新學會「愛自己」

《K24》讓蔡柏璋一鳴驚人,在北京演出過一二集之後就有商業製作公司找上門來、希望邀得他擔任年度賀歲作品的導演,就連影視界中堅、台灣當紅電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執行製作劉紀綱在看完之後,都誠懇表示想邀請他考慮加入王偉忠為首的金星製作團隊。在劇場不景氣的當下,他一退伍就有令人羨慕、應接不暇的編導演邀約;即便如此,他仍堅持往夢想挺進,那就是創作大型中文音樂劇。去年,他負笈英國深造,接受更專業的音樂劇表演訓練,而這正是台灣戲劇教育最欠缺的一環。

蔡柏璋說,目前就讀的研究所班上同學三分之二是英國人,三分之一是國際學生,其中只有兩個亞洲人,因為語言隔閡和文化差異,再加上他是個很「慢熟」的人,所以第一個學期過得很痛苦,直到第二個學期才逐漸適應。經過這一年歌、舞、演全方位的訓練,他最大的發現竟然是「自己沒有那麼想當演員了」!蔡柏璋表示,過去總是藉由舞台找溝通的管道和出口,但在英國這一年來他學會「愛自己」,透過和自己對話,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站上舞台的渴望和動力不若以往來得熱切。另一方面,他卻對劇場管理和行銷的領域產生了濃厚興趣,未來除了編導創作,希望也能將商業管理和行銷的思維帶入劇場。

《木蘭少女》很KUSO,顛覆課本展現女性自覺

即將上演的《木蘭少女》是蔡柏璋首度嘗試中文音樂劇的劇本創作,情節同樣發揮七年級生的KUSO本事,全然顛覆教科書上代父從軍的孝順寓意,以一連串的不合理和疑問,重新書寫一則女性自覺的故事。「木蘭真的是自願代服從軍的嗎?木蘭有沒有可能不過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既嬌弱、身體曲線又窈窕、最大的興趣可能是八卦還有購物啊?一個女孩如何在軍中待個數十載,然後沒有被發現?生理期來了怎麼辦?想家怎麼辦?古時候有懇親嗎?木蘭洗澡怎麼辦?每天都要洗耶?木蘭發現她喜歡的男人是喜歡她身著男裝的時候,她困惑嗎?這個女人太屌了!怎麼可以不寫?」

導演呂柏伸說,蔡柏璋的劇本往往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由於這齣戲是音樂劇,他曾想在最後來個快樂大合唱,把觀眾的情緒拉到最高點,但蔡柏璋堅持人生沒那麼簡單,而是複雜的,所以總是在劇尾留下空間給觀眾自己找答案,而非單純提供一個清楚的結局,像是王子公主從此過著快樂的日子。或許這就跟蔡柏璋的創作性格一樣,顛覆遊戲規則,以自己的獨特觀察解讀這個世界,因此原本習以為常的事,在他作品中,絕不理所當然。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人物小檔案

  • 台大戲劇系第二屆畢業,現為英國倫敦中央演說戲劇學院研究生,主修音樂劇。
  • 表演作品:創作社《嬉戲》、《夜夜夜麻三》;台南人劇團《哈姆雷》、《白水》、《馬克白》。
  • 導演作品:《K24》第一季六集。
  • 劇本《木蘭少女》獲第十三屆府城文學獎。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