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今年3月造訪了剛開幕的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特藏區有張《Beethoven Sym. 9》(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黑膠唱片,在未拆封封套的右上角,有個清楚被破壞的切痕,看了很難讓人不在意。後來才知道,那是歷史的痕跡。解嚴後,社會開始轉向自由開放,西方影音商品「海盜版」開始湧入,海關在查扣時留下了記號,以防沒收後再被人轉賣,輾轉被企業家曹永坤收藏,後來捐贈給了圖書館。

這並非館內唯一寶藏,在本土唱片蓬勃時期,台灣唱片品牌上揚、鳴鳳、女王、雷塔等也曾錄製為數不少的黑膠唱片,不僅留下音樂大師們的青春年少,更成了台灣音樂史進程的重要紀錄。

這才使人意識到,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扮演的角色,不單只是表演藝術交流平台,也是屬於我們,非常珍貴的文化資料庫。

在5月號封面故事「近未來.表演藝術圖書館」裡,便先帶大家近距離了解表圖,從最初只是間內部使用資料庫,經由企業家曹永坤捐贈黑膠唱片,乃至日後擴充購買館藏,成長到現在多達19萬件影音資料庫的樣貌。我們也邀請了最資深的館員簡比倫,替讀者帶路,從海量資料庫中撈出不容錯過的特殊館藏。

全世界最頂尖保存表演藝術的圖書館╱博物館╱典藏中心,即使擁有珍貴的史料,仍不敵數位化時代甚至疫情衝擊帶來的困境。〈這間「圖書館」最厲害的是⋯⋯〉則向世界取經,探訪如日本、韓國、美國、挪威等地圖書館,了解他們如何運用館藏來研究、推廣、策展,進而活化館藏。

最後,〈如果在2030,一間表藝圖書館〉則又將視角拉回表圖,邀請到耿一偉、王柏偉、吳家恆、貧窮男、黃郁晴乃至本刊主編,從天使、搜尋、上傳、影音典藏、突觸、駐館藝術家等關鍵字,提出對圖書館未來方向的建議,也順道推薦他們的心頭好書單及影音館藏。

搭配封面故事,這一回的〈紙上策展〉從表圖館藏豐富的演出海報延伸,呈現雲門舞集、NSO、莎妹、當代傳奇、朱宗慶打擊樂團、碧娜.鮑許、羅伯.威爾森、鈴木忠志等相關的演出海報,從過往跨至今日的視覺語彙,一探「劇場視覺進化史」。

如同圖書館不斷增添館藏來累積知識,5月號雜誌也增加了幾個短篇單元豐富雜誌內容,包括〈職人的圖鑑〉看到戲曲界的髮妝師:包頭,如何根據不同角色替演員完成裝扮;〈佇遮 ê 門道〉則訪問《江╱雲.之╱間》舞台設計歐子凌(Daniel Ostling),分享在台灣、美國、日本、中國不同劇場環境作業的差異,結合原來就有的〈劇場ㄟ冷知識〉單元,提供讀者在進入上半場「封面故事」之前,先行了解一部作品成形前,得仰賴多少幕後工作者付出,才能換得最後一場完美的演出。

 

客座總編輯   江家華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封面說明

在本期封面中,透過台灣新銳攝影師陳詠華視角與新生代演員王渝屏演繹,我們藏了一個關鍵密碼R 980.58092 8724 2005,那是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典藏品《表演藝術年鑑》的索書號。該年鑑長年記錄台灣表演藝術圈的創作與生態變化,是研究台灣表演藝術史不可或缺的文化檔案。在圖書館中,在表演藝術中,在身體中,我們鑑往,因此知來。

Authors
作者